人教版八上地理 4.3工业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上地理 4.3工业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12-23 11:01: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方案
课程
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工业》教案
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
教材
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工业》,本节教材分为“工业及其重要性”、 “我国工业的分布”、“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三个标题内容。这三部分内容是前后联系的,形成一个整体。教材内容贯穿的一条主线是:发展工业的重要性,我国工业的分布现状,工业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目标
本设计试图通过“情境创设”、“读图分析”、“分组讨论”、“成果展示”等教学环节,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学习目标
1.了解工业的生产一般过程和最基本的分类;
2.了解工业生产对其他生产部门的重要性;
3.了解我国工业的基本发展情况;
4.知道工业产品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5.通过阅读教材文字,知道我国工业主要分布地区的变化情况;
6.在中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图上,找出我国沿海地区的主要工业中心,长江沿江地带的主要工业中心,找出四大工业基地,根据图中工业中心分布密度情况,概括出我国工业空间分布大势;
7.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去在东部地区发展更快的情况,知道一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事例。
8. 通过我国工业发展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发展工业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实现国富民强的爱国热情。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知识的初步方法,具有一定读图、识图能力,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地理表象探究规律和成因的能力尚待提高
重点、难点
工业的重要性、工业的分布。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成果,认识高新科技产业的重要性。
教与学的媒体选择
视频、课件等
课程实施
类型
偏教师课堂讲授类

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类
备注
教学活动步骤
序号
名称
课堂教学环节/学习活动环节
长度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看视频
2
工业生产的过程和分类
教师讲解
3
学生活动一:认识工业产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小组合作完成
4
学生活动二:阅读图,认识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
小组合作完成
5
学生活动三:了解高新技术对其他产业的贡献。
小组合作完成
教学活动详情
教学过程
板书:第三节 工业
一、工业及其重要性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中国工业发展历程》,了解中国工业发展历史,感受工业建设的不易.
2.什么是工业
学生读图4.17 从采矿—炼钢—机械制造图片分析什么是工业?(工业是从自然界获得原料、对原料进行加工、再加工的过程,从事这三阶段中任一过程都为工业)
(二)小组合作,探究原因
学生活动一:认识工业产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工业与生活有什么密切联系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上网查资料、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家里的工业产品.
(2)学生展示:家庭用品的”追根溯源”。
(3)得出结论:工业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三)讲述加读图分析 工业的重要性
读图4.18 工业对其他生产部门的重要性来分组讨论工业与农业、国防、科学研究、生活的关系
读图4.19分析工业在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地位
板书:二、我国工业的分布
学生活动二:阅读图阅读4.22,认识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
让学生找出我国沿海地区主要的工业中心
沿长江从上游到下游,找出我国主要的工业中心
讨论分析小结我国工业分布大势,沿海的工业区是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空间:东部,密集;中部,较多;西部,较少,稀疏)
比较我国人均工业总产值与工业中心的分布,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比较内蒙古自治区和山东省工业总产值的差异
小组讨论人均工业总产值高的地区,工业总产值并不一定高的原因?
板书:三、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
学生活动三: 了解高新技术对其他产业的贡献。
(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105页图4.24“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举例”,了解高新技术产业的内涵,并认识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实力。
(2)引导学生阅读课本105页图4.23“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的增长”,认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10多年来的蓬勃发展
(3)引导学生阅读课本106页图4.25“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及相关课文分析讨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分布特点?
(4)引导学生阅读课本阅读材料“中关村”分析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优势。(举例)
(5)引导学生阅读107页活动提供的材料,开阔视野,也可让学生查找资料,让学生对高新技术产业有更深的认识,体会高新技术对我们的重要意义。
课后作业:完成<广州市地理阳光学评>的相关内容的题.
评价量规
其它
参考书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