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地图的阅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一般地图、指向标地图和经纬网地图上判定方向;知道比例尺的表示方式,能用比例尺量算距离,比较不同比例尺的大小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学会在各种地图上判断方向,学会比例尺的图
上距离和实地距离量算。
3、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实际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1、指向标地图和经纬网地图上判定方向。
2、能用比例尺量算距离,比较不同比例尺的大小。
教学难点:
1、利用经纬网在地图上判定方向。
2、用比例尺量算距离。
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了板图法,示意图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法,列表法,讨论法等,目的是使学生能充分的联系以前所学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了解学习地理的一些常用方法,使学生感觉到地理是一门不同的学科。
学法指导
在讲“比例尺”时,设计一些自学题并结合小学数学知识进行学习;在学习“地图上确定方向”时,利用旧的知识引出新的知识,使学生理解知识的相互联系性,并通过绘图记忆深刻;在学习“图例”时可以通过提问、归纳、速记,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联系,促进知识迁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看图,用图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知识引入: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学习地理的一种重要的工具——地球仪,本节课我们来学习另一种重要的工具——地图。
二、知识探究:地图的基本要素
地图是我们经常使用的学习和生活工具,你会使用吗?
阅读地图的三要素是: 、 、 。
1、比例尺
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1)知道比例尺的概念:表示__________比__________缩小的程度。比例尺的公式:比例尺=______________
(2)阅读地图册12页如何量算地图上两点之间的实地距离?
(3)在台湾岛地图上,从高雄到台北,这两座城市的图上直线距离是多长?实地距离又是多长?如何利用图上给出的比例尺计算出来?
(4)阅读地图册找出比例尺的表示形式:①数字式;②文字式;③线段式。
(5)学生完成填充图册第10页一题(2)小题。
教师点拨:
(1)在计算时要注意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的单位(厘米、千米),必须统一单位后进行计算。
(2)比例尺的大小比较
①、规则:比例尺实际上是一个分数,所以比例尺的大小比较和分数的大小比较是相同的,分子相同(一般是1),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反之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②、方法:若出现不同形式的比例尺,先把所有形式的比例尺换算成分数式,并把分子统一为1,然后按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母就可以了。
2、方向
学生自主学习:
(1)一般地图:面向地图,用上____下_____左_____右_____
(2)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一般指向_________
(3)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________方向,纬线指示________方向
教师强调:
(1)、指向标定向法:举例:A、B之间是什么位置关系呢?教师给出板图,学生判断A、B之间的位置关系。
小结: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确定方向:
1) 做指向标的平行线; 2) 画垂线,标注方向,来确定位置关系。
(2)经纬网地图:同一条经线上只有南北方向,同一条纬线上只有东西方向的差异。
如果两点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也不在同一条纬线上,怎么样来确定方向呢?
举例:A(0o,20oW)在B(20oN,20oE)的什么方向呢?(绘制简要的经纬网示意图来分析)
过渡:阅读地图除知道方向和比例尺外,还需要认识什么?
3、图例
学生自主学习
(1)、给出图例的概念,并指导学生认识一些常用的图例。
(2)、读图1.24一些常用的图例,注意区分相似、相近的图例。
三、知识总结
本节课主要了解的是地图上的基本要素,即比例尺,方向和图例。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能学着用所学知识去选择合适的地图,学会计算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以及判断方向等。
六、作业布置:
1、课堂作业:完成填充图册中10页的练习。
2、课下自制一幅学校平面图。(根据自己的观察设计,注意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