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聚落的类型.
2、知道乡村聚落、城市聚落及其景观差异
能力目标:
1、运用图片描述乡村聚落、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关系
情感目标:
1、通过读图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
1、乡村聚落、城市聚落的景观区别
2、聚落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关系
●学习方法:读图分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都有这样的感觉,西安现在是越变越美了,我们的居住环境也越来越好了,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各种各样风格迥异的建筑层出不穷,这一切都是出自城市建筑师之手,假如我们都是城市建筑师,我们将自己设计的建筑集中建造在一起,就形成了什么呢?--------聚落
(板书)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讲授新课】
(板书)一、乡村和城市
投影课本28页图A、图B,提问:A、B两幅图都是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请大家观察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不同?
图A-----乡村聚落;图B-----城市聚落
总结:聚落的类型:乡村聚落、城市聚落
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过度: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投影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生产生活图片,学生观察分析,找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差异。
学生分析、讨论:
总结:
城市和乡村的差异
人口密度
居民职业构成
经济结构特点
房屋结构
交通方式
聚落规模
城市
大
复杂
以工商业为主
以楼房为主
多种多样
大
乡村
小
简单
以农业为主
以平房为主
简单
小
师:(评价)同学们表现得都很好。(提问)现在看大屏幕三幅图同样是乡村聚落,自然景观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生:不一样。第一幅图上的房屋低矮、简陋,自然条件较差;第二幅图上的房屋密集,农田散落;第三幅图上的房屋稀少,农田成片。
由感性上升到理性,通过观察、读图分析,得出结论。
师:(微机展示问题)这三个乡村聚落哪一个是亚洲的?哪一个是非洲的?哪一个是欧洲的?请说明判断理由。
生:第一幅图是非洲的,因为非洲经济比较落后,而第一幅图中的房屋低矮、简陋。
第二幅图是亚洲的,亚洲人口较多第二幅图中房屋密集。
第三幅图是欧洲的。欧洲经济发达人口稀少,第三幅图中房屋稀少,农田成片。
师:通过刚才的分析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一个聚落的形成不仅跟自然条件有关,还与当地人们的生活水平、生产条件密切相关。
过度:城市聚落也好,乡村聚落也好,它们之所以能够形成聚落,自然条件一定非常优越,那么聚落的形成需要那些自然条件呢?
投影播放不同聚落及其所处的环境,学生观察并思考聚落的形成有哪些自然条件
聚落的形成合发展除了与自然条件还和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有关;例如经济水平等。
世界各地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民族风俗和文化的差异,也导致了不同的聚落在建筑风格上存在差异。
分别投影我国西双版纳自治州的傣族竹楼、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以及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学生观察思考聚落的建筑和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乡村和城市
聚落的类型:乡村聚落、城市聚落
一般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聚落和环境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①自然条件:地形、土壤、水源、气候、资源
②社会条件:交通条件、经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