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课肖像艺术-人美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课肖像艺术-人美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9-12-22 18:46: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肖像艺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肖像艺术》是五年级上册第一课的教学内容,属于欣赏评述领域的学习内容,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们在欣赏课本作品的同时掌握肖像艺术的欣赏方法。本课教材中呈现的作品虽然都很著名,但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们还是比较陌生的,作品数量虽然不多,但它们艺术形式、创作技法、历史背景、风格等都各不相同,若学生对作品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仅靠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对课本每幅肖像作品各方面知识都深入了解是很困难的。
学情分析
对于肖像艺术的欣赏,五年级的学生还停留关注外貌、写实性等表面层次的阶段,习惯以“像不像”、“逼真不逼真”来判定作品的好坏,欣赏比较感性片面,思路条理不清晰。本课希望让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欣赏课本肖像作品,最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掌握欣赏肖像作品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肖像作品“以形写神”的重要特征,认识不同艺术形式的肖像作品,熟悉课本中涉及的肖像作品及相关知识。
通过欣赏课本肖像作品,学会从不同方面去欣赏肖像作品,掌握欣赏肖像作品的基本方法。
认识艺术的多样化,通过欣赏《张卿子像》《青年女歌手》,学生认识艺术家尝试创新的艺术价值;通过欣赏《白求恩》,学生学习了国际主义奉献精神。
4、教学 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欣赏肖像艺术作品的方法。
2、教学难点:对作品内涵的认识与理解。
5、教学过程
课前 准备 将全班学生分为四大组,并各选一名组长,组织每组选择课本的一幅肖像作品并进行自学。 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对所选作品从不同方面进行分工自学,成员按照分工查找相关资料进行自学。 学生通过自学解决作品欣赏的部分问题。
一 导 入
播放《人像变化》视频,问:视频中表现的是什么内容? 导入课题(板书课题:第1课 肖像艺术) 观看视频 回答:人像的变化 初步感知肖像艺术
引出课题
二 解读 “以形写神”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肖像作品才是优秀的?
引出中国古代艺术家提出的“以形写神”的评价标准。
引导学生思考“以形写神”中的“形”指什么?“神”指什么?
总结:优秀的肖像作品不仅要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还需要反映出人物的神态特征及精神面貌。只有做到“形神合一”才能称的上是优秀的肖像作品。 学生思考自由发言 学生猜测回答:“形”指外形、外貌;“神”指神态、精神。
学生根据教师的解读,理解“以形写神”的意思,并了解“以形写神”是肖像画评价的重要标准。 解读“以形写神”,让学生了解它是中国古代艺术节提出的衡量肖像艺术的重要标准。 为学生欣赏肖像作品奠定理论基础。
三 初步 感知 课本 作品 教师利用ps技术,将四幅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部位抠图出来。课件展示:在背景音乐中缓慢打开画轴来展示课本作品的局部图。组织学生进行看图猜画。
他眼神慈祥、手纸修长。 学生在情境音乐声中欣赏展开的画卷,观察所展示的局部图,猜出是课本的哪幅作品是明代的艺术家曾鲸创作的中国画《张卿子像》。 初步感知课本作品,感受肖像作品的特征。
她有浓眉大眼、民族项。
她双目明亮,有山水背景。
他眉头紧锁、嘴唇紧闭。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回应与评价。
多媒体使用增强视听享受,提升课堂趣味性。
营造轻松娱乐的课堂氛围。
四 明确 问题
提出任务:每组将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汇总和提炼(限时三分钟),并派代表上台进行一分钟汇报。
引导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始终要思考一个问题:“肖像艺术作品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欣赏?”
五 组内汇总提炼
组内模拟汇报
利用教师机发出课堂互动-提问-主观题-拍照答题(分组作答)
播放优美的背景音乐。巡查并指导学生资料汇总及汇报。
学生利用学生机参与互动-主观题答题。
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学生在本组内将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共享。
② 挑选汇报需要的资料进行上传答题。
③ 小组代表在本组内进行模拟汇报。
六 作品赏析汇报
赏析作品《张卿子像》。
组织学生代表进行《张卿子像》赏析汇报。
对此组的汇报进行点评与鼓励。
组织学生观察《张卿子像》与之前肖像作品的不同。 总结:强调波臣派粉彩渲染法画法的立体感效果及对后世肖像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赏析作品《张卿子像》。
小组代表对本组所掌握的《张卿子像》欣赏知识进行汇报展示。
聆听教师的点评。
在对比观察中,感受《张卿子像》所代表的波臣派其粉彩渲染法的立体感。了解波臣派的在我国肖像画发展中的作用。
赏析《张卿子像》作品。
实现了“一组教三组学”的最大效益化的课堂教学。体现了新课改倡导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
给予学生汇报肯定与鼓励。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
3.解决《张卿子像》欣赏的技法和流派的难点。
四、欣赏作品《藏族女孩》。
1.组织学生代表进行《藏族女孩》赏析汇报。
2.对此组的汇报进行点评与鼓励。
3.组织学生观察《藏族女孩》脸部和身体刀痕的不同,问:画家为什么要这么处理?
4.简要介绍李焕民对艺术的执着追求精神,对藏族劳动人民的关注与赞美,以及画家的杰出贡献。
五、欣赏作品《藏族女孩》。
1.小组代表对本组所掌握的《藏族女孩》欣赏知识进行汇报展示。
2.聆听教师的点评。
3.学生观察对比女孩的脸部与身体不同的刀痕,体会艺术家利用衬托手法刻画人物的用意。 4. 学生欣赏画家作品,感受画家创作的藏族肖像作品的艺术魅力,了解画家的艺术成就。
六、欣赏《藏族女孩》作品。
1.实现了“一组教三组学”的最大效益的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新课改倡导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
2.给予学生汇报肯定与鼓励。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 3.拓展关于画家背景知识。
七、欣赏作品《青年女歌手》。
1.组织学生代表进行《青年女歌手》赏析汇报。
2.对此组的汇报进行点评与鼓励。
3.组织学生思考女歌手是什么性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