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
教学目标?
?通过探寻科学成果中的艺术性,探究艺术作品中的科学性,让学生体验实践研究的乐趣,提升探究学习与图像识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课题思维。?
?通过对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案例赏析,使学生感受到人类发明创造的伟大,思考并认识科学与艺术的紧密联系及其对人自身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精神与学科整合意识以及辩证的眼光。?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探究艺术作品中的科学性,了解艺术家是如何用自己的语言来诠释甚至再创造科学?
教学难点?
在对科学与艺术的探究中建立二者的联系?
三、课前准备?水粉颜料、水粉笔、调色盘、导学单、ppt、单反相机、手机、希沃授课助手、小蜜蜂、翻页笔、组牌、平涂色块?
四、设计框架?
探寻科学成果中的艺术性?借助科学仪器发现艺术美?
探究艺术作品中的科学性?
赏析《下楼梯的女人》,探寻科学技术对艺术表达的启发?
体验“多重曝光”摄影术,感受科学技术的神奇?
将照片与油画对比,寻找科学技术与艺术创作的联系?
回忆赏析,探寻“用重叠连续动作表现动感的方法”在其他艺术中的运用案例?
赏析《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探寻科学原理向艺术创作的转变?
谈色彩观感,放大观察油画,分析画法?
小组探究:点彩法的科学依据?
了解“空间混合”在生活中的运用。?
思考并认识艺术与学科的关系?
选择连线,归纳案例?
揭示课题,思考科学与艺术的关系?
展示其他案例,提出课后探究问题? 四、分析并了解科学与艺术在人身上结合的案例?
五、观赏课堂掠影小视频,再次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的魅力。?
教学过程
探寻科学成果中的艺术性?
师:著名的雕塑大师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提问:谁能发现这些图片美在哪里???又有谁知道这些图片的来历???
师:其实它们分别是科学家借助天文望远镜和显微镜观察到的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宏观与微观世界。?而当我们用艺术的眼光去审视这些科学成果,会发现它们也是很美的。?
师:看来,科学中蕴藏着艺术,那艺术中是否也包含了科学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
探究艺术作品中的科学性?
赏析《下楼梯的女人》,探寻科学技术对艺术表达的启发?
体验“多重曝光”摄影术,感受科学技术的神奇?
师:在欣赏艺术作品前请一位同学配合老师拍摄一张神奇的照片。?
提问:这张照片的神奇之处在哪里??
将照片与油画对比,寻找科学技术与艺术创作的联系?
师:接下来我们要欣赏的是法国艺术家杜尚创作的油画《下楼梯的女人》。?
小组探究一:?
将油画与照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共同点??
猜一猜,杜尚用这样的方法绘画想表现什么??
师:在刚才拍摄的照片中老师用了一种叫做“多重曝光”的摄影技术,它能将几次拍摄到的连续动作重叠记录在一张照片上。?杜尚就是受到了这类照片的启发。用“重叠的连续动作”在静止的画面上制造运动感,来表达自己对“时间”、“空间”以及“运动”的思考。?
回忆赏析,探寻“用重叠连续动作表现动感的方法”在其他艺术中的运用案例?提问:大家还在那些艺术中见过“用重叠连续动作表现动感的方法”??
卡通模仿秀?师:让我们在游戏中回忆,请你模仿画面中主人公的动作。?提问:这些都是什么艺术??
《骇客帝国》电影片段赏析?提问:导演用这种方法表现了什么??师:在杜尚生活的时代,摄影术作为一项了不起的科学技术不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还改变了绘画,人们不再只关心画得像不像,将绘画当成记录的工具,而是像杜尚一样在科学的启发下用艺术表达自己的想法。?师:受到科学启发的艺术家远不止杜尚一人。?
赏析《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探寻科学原理向艺术创作的转变?
谈色彩观感,放大观察油画,分析画法?师:这是新印象派代表人物——修拉的油画作品《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提问:画面的色彩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师:对比我们曾经欣赏过的绘画作品,修拉的画面色彩显得更加明亮一些。?师:让我们再放大局部仔细观察。?提问:修拉用了什么方法来画这张画??师:人们形象的将这种画法形象的称为“点彩”。如果看到原画,大家还会发现一个细节:这些小点都是用“纯色”点出的。据说修拉用了两年时间才将这张作品点完,那为什么他要选择这么费劲的方法画画呢??师:结合刚才的感受与观察,让我们做一个大胆的猜想,是不是因为点彩法能让画面的色彩显得更加明亮?这和点彩法中“纯色”的使用有关系吗??让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
探究点彩法的科学依据??小组探究二:点彩法能使画面保持明亮的原因?(1)按照导学单完成颜料混合实验。?(2)观察并探讨颜料的混合会让色彩明度发生怎样的变化??(3)根据实验结论,找出点彩法能使画面保持明亮的原因。?师:由于颜料在混合后色彩会变暗,?所以人们又将颜料的混合称为“减法混合”,反过来,只要不混合颜料,就能保持画面色彩的明亮,所以修拉只用“纯色”小点进行绘画。听到这儿大家有什么疑问??师:用颜料画画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混合颜料产生新的颜色。那只用纯色的修拉难道从来都不用调颜色?或者他用什么特别的方法在调颜色?让我们在“考眼力”的活动中去寻找答案。?自主探究:修拉在用什么方法调颜色??师:你看到了什么颜色??回顾思考???????
随着色块的缩小颜色产生变化了吗?谁发现了修拉是怎样调色的?
追问:“缩小画面”的目的是要模拟出欣赏“点彩画”的一个重要的动作,这是“变色”成功的必要条件。再请一位同学配合老师演示真实的观察过程,大家找一找这个“重要动作”是什么???提示:(拿一块平涂的颜色作比较)这块平涂的画面隔一段距离观察会变色吗?刚才的“变色”画面和它有什么不同??提问:原来点彩法还是一种特别的调色方法。但颜料只是点在一起,并没有在调色盘中或者画纸上混合,为什么能产生“新颜色”呢??
小组探究三:点彩法的调色原理?(1)观看视频,找出“色彩”是怎样产生的??(2)探讨“点彩法”中的“新颜色”是在那里混合产生的??师:默读“小资料”,判断自己小组的探究结果是否正确。?小资料:“点彩法”中的颜料确实没有混合,它们只是被交替点在一起,但由于彼此间挨得太近,只要再隔一段距离观察,眼睛就无法分辨,颜料反射的光会在我们的眼中自然混合,所以就产生了新的颜色。这种方式又叫做空间混合。?师:并且,通过刚才的探究证明,“空间混合”既能产生新颜色,又能保持色彩的明亮。?师:在修拉生活的时代,人们对光与色彩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并获得相关的科学原理,从刚才的小组探究中可以看出,修拉将这些科学原理转变成了自己的艺术创作方法。?3.发现“空间混合”在生活中的运用?师:其实“空间混合”并不仅限于用在绘画中的点彩法,例如“四色印刷”与“电视屏幕”,放大后我们能看到,其实它们的图像都是由小色点组成的。?(1)屏幕?(2)印刷?
思考并认识艺术与学科的关系?
选择连线,归纳案例?师:接下来让我们通过连线题对刚才的学习做一个小结,请找出左右对应的部分。?
借助科学仪器发现艺术美 显微镜与天文望远镜下的照片?
用科学技术启发艺术表达? 油画《下楼梯的女人》?
将科学原理变成艺术创作??? ?油画《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
揭示课题,解读课题??拓展升华?师:本课我们一起探寻了人类是如何为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请问各位同学,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发现“科学”与“艺术”之间是怎样的关系?或者你怎样理解我们的课题??师:科学与艺术就像硬币的两面,在人类的活动中不可分割,当人类将科学与艺术相结合常常会迸发出无限的创造力。让我们继续倾听与欣赏。?
展示其他案例,提出课后探究问题?1.倾听编钟演奏的音乐,观察编钟的精美纹饰?2.欣赏唐三彩瓷器的色彩?3.明确课后小探究?课后小探究:?(1)编钟为什么能演奏出不同的声音?精美的纹饰运用了那些工艺??(2)唐三彩瓷器的色彩是怎样形成的??(3)生活中还有那些科学与艺术结合的例子??
分析并了解科学与艺术在人身上结合的案例?
观看达芬奇的手稿,“辨认”达芬奇的身份?提问:谁知道这是什么?达芬奇是什么人??达芬奇绘制的手稿体现了他在那些领域的研究??画出手稿的达芬奇是艺术家还是科学家???师:达芬奇是具有科学精神的艺术家。?
“辨认”张衡的身份?提问:发明《地动仪》的张衡又是一个怎样的科学家??为什么????????
追问:《地动仪》的外形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师:张衡在科学仪器中融入艺术美,所以他是一位具有艺术素养的科学家。?
(三)从案例分析中找出科学和艺术对人的意义。?师:所以,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不仅产生了伟大的发明创造,还诞生了具有非凡创造力的人物。?五、观赏课堂掠影小视频,再次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的魅力。?师:最后送给孩子们一件小礼物,让我们再次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