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学情分析
尽管实验开展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城区学生对于这样的实验非常期待,学生参与意识高。
教材分析
1、 本章内容从种子的萌发到开花结果,跨度大,信息量大,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2、 在教学时间上正好是冬季,种子的萌发等一些生物现象都相对比较难以观察到,这也是教学中的难题。
第1节 种子的萌发
一、设计理念
教材安排了两个学生实验,而课堂往往是两节分开的。如何组织好学生进行好教学,又不妨碍学生实验。也是组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本节内容正是本着这样一种思路,让学生在课堂完成设计,课后进行好实验,并作好总结,在课堂进行分析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描述种子萌发的大致过程。
能力目标
1.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并完成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学会控制实验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2.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情感目标
通过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活动,增强爱护植物的情感。
三、重点难点:
1.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实验现象的分析。
2.抽样检测时正确的取样方法。
四、 课前准备
学生:通过咨询和查阅相关的资料,结合生活经验了解种子萌发的一般规律;试做种子萌发所需的环境条件实验;收集各种不同类型的种子;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做好测定种子发芽率的演示实验。
教师:课前一周分发给每位同学30粒菜豆种子,引导学生先自己探究;
用Flash动画制作的动态展示菜豆种子萌发长出根、茎、叶过程的CAI课件
五、教学过程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一、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1.问题的提出 观看种子萌发过程的录像,自主性学习, 提出探究的问题:在哪种环境条件下种 子才能萌发? 播放录像,创设问题的情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阅读资料,结合生活经验,作出假设:种子的萌发可能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有的组还提出阳光、土壤、肥料等),并思考如何检验假设。 指导看书,鼓励学生作出假设,设疑:哪些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呢?引导学生对多种假设进行分析、排除某些因素(如肥料等。)
演示、启发学生调动经验储备,进行大胆假设。
3.制定计划 小组合作制定探究计划,在小组内讨论并修订计划。推测实验结果。 巡视指导导,参与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设计出简便易行的方案。
4.实验探究 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课下实验探究,定时观察,认真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 提出注意事项,督促、检查,随时抽查,适时给予评价,
5.得出结论:
环境条件 各小组代表描述种子萌发实验的现象和结果。
指导学生学会科学的观察,并进行描述。
6.表达和交流:
交流探究的过程,分析结果。 各小组交流探究的过程,并进行分析、讨论、反思,撰写探究的报告。
对有创意的给予肯定,不成功的帮助分析原因,鼓励重做。
7.本探究实验成功的关键 进一步领会“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的意义,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设置对照组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二、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1.探究: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根据课本的要求,自主性学习抽样检测的方法,课上实验操作,课下观察记录。 指导看书,强调正确取样的方法,分发实验装置。
2.探究的结果: 交流测定种子发芽率的实验步骤、现象及计算出种子的发芽率。 强调发芽率的计算方法。
3.种子萌发自身条件的分析:
结合测定种子发芽率的实验结果及种子的结构,联系生活实际,组间交流,分析出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 提示、指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观察、分析对比不同情况下种子萌发的情况,互相交流,得出结论。
三、种子的萌发过程:
观察动态展示菜豆种子萌发长出根、茎叶的过程的CAI课件,并描述归纳。 课件展示,提出观察的提纲,引导学生进行环环相扣的观察和探究。
六、反思和小结
学生反应激烈,绝大多数学生都在课后进行了实验,也把相关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可以说效果明显。
对课时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使课堂教学更加完整和连贯,效果好。
第二节 植株的生长
一、设计理念
这节课所要反映的实验结果都不是短期内可以观察到的,所以组织学生在课前进行好实验并作好实验记录,对于本节课的成败是关键。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实验观察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发育的过程。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运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2.运用调查、访谈等的方法,了解无机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情感目标 1.通过植株生长过程的学习向学生渗透事物发展变化的观点。
2. 通过合理施肥的学习,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的教育
三、重点和难点
1.测量数据的方法、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2.根尖临时装片的制作及观察。
四、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一周以小组为单位参照课本自己设计方案观察根尖伸长最快的部位,做好观察记录以备交流;
通过调查、访谈的形式与他人交流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无机盐,做好调查记录;
课外小组的同学完成根靠根尖向前生长的演示实验,并于课前3~4周分别在甲、乙、丙、丁4个瓶内培育菜豆的幼苗(甲瓶盛不缺肥料的营养液、乙瓶盛缺氮的营养液、丙瓶盛缺磷的营养液、丁瓶盛缺钾的营养液),每天观察,做好记录。
教师:用Flash制作展示芽发育成枝条的动态过程和根尖生长过程的各部分细胞动态变化的CAI课件或抽拉活动教具;叶芽的结构和枝条的图、根尖的结构图;培养皿;坐标纸。
五、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根靠根尖向前生长 课外小组的同学展示并描述2种根靠根尖向前生长的演示实验的结果,汇报本组探究根尖生长的实验方案,包括如何选材和画线、观察记录、结果分析等。
请学生描述探究的步骤及结果,进行鼓励性评价。
根生长最快的部位:伸长区 小组汇报交流测量的结果。讨论:(1)各小组的测量数据出现差异的原因?如何处理?(2)如果探究活动只有你一个人做,只用一株幼苗够不够?为什么?互相交流,解答疑惑。
对学生存在的疑惑,组织讨论解答,全班进行交流、归纳总结。
根的生长:
(1)分生区:
增加数量。
(2)伸长区:
增大体积。 观察培育的幼根后,动手制作根尖的临时装片,低倍显微镜下观察根尖的4部分。
指导学生区分根尖的部分,及各部分之间的变化。
枝条是芽发育成的 观察动态展示芽发育成枝条过程的CAI课件,并进行描述。 提出问题,引导观察和探究。
植株的生长需要无机盐:
1.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2.缺少无机盐时的症状:
3.合理施肥的意义 观察甲、乙、丙、丁4瓶中分别培养的菜豆正常叶和缺少氮、磷、钾的叶片,描述现象并诊断病因。分析生活中的各种做法,树立环保的的意识 出示观察的提纲,引导学生对病因进行分析探究。联系实际,指导生活中合理施肥的方法。
六、反思与小结
实验的兴趣高,可是实验本身难度大,学生完成情况不好,尤其是对于根尖生长部位确定不准,对无机盐缺失情况的诊断变量控制不力。
第三节 开花和结果
一、设计理念
以开花 传粉 受精 结果为主线,注重讲述花的结构以及结果。在讲授新课的同时渗透新生命来之不易,珍爱生命,爱花护花的情感教育。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概述出花的主要结构。
大胆推测描述出传粉和受精的过程,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能力目标 模拟人工辅助传粉,认同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
情感目标 养成爱护花的良好习惯。
三、重点和难点
1.雄蕊和雌蕊(花蕊)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
2.受精的过程及受精后子房的发育。
四、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各种花的图片和赞美花的诗句,查阅与花的颜色和香味有关的资料,了解颜色和香味对传粉和受精的意义。
教师:1.准备花或模型和实验用具
2.搜集昆虫传粉方面的录像资料,制作受精及果实和种子形成过程的活动教具或CAI课件。
五、教学过程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 用优美的诗句带领学生回到那鲜花盛开的季节,充分调动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观察能力.
二、花的结构 结合书中的插图,按照由下向上、由外向内的顺序,观察、解剖桃花(鲜花、冰冻鲜花或浸制标本)或当地常见的典型的一种被子植物的花。认识花的各部分结构,相互交流,概述出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 组织学生画花、说花,围绕困惑:与果实和种子形成有关的结构可能是什么?
传粉和受精传粉受精 课前小组合作排练,课上以小组为单位模拟表演(虫媒花和风煤花)传粉过程,在活动中,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什么是传粉。根据问题,认真观看录像(CAI课件),通过分析推理、合作交流,描述受精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总结出什么是受精 课前组织学生预习、排练,课上以小组为单位,请学生模拟表演传粉过程,通过直观表演,让学生加深对传粉的了解。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鼓励学生大胆推测,描述受精的过程
四、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根据问题,调动经验储备,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推测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最终在合作交流中,进一步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 激情、质疑,指导观察,引导学生通过了解典型的案例:桃的形成过程,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
五、爱花习惯教育 模拟表演人工辅助传粉的方法,认同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养成爱护花的习惯。
六、反思与小结
这一节课的内容相对比较容易,整堂课以优美的花的画面开始,一直用优美的语言向学生传授从开花到结果的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娓娓道来,学生易接受,对于爱花护花习惯的形成也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