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卡门序曲
课时
1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序曲、回旋曲式的定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聆听《卡门序曲》,让学生从音乐中感受、体验音乐的风格和情绪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卡门序曲》的欣赏,让学生感受欧洲一种新的音乐潮流—浪漫歌剧及其创作风格,以提高他们对这一时期音乐文化的了解。
教学重点
难点
学习回旋曲式这种曲式结构。
感受带进行曲风格的乐段。
教学
方法
讲述法、启示法、欣赏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
媒体
多媒体
课件
教学过程与方法
备注
导入:
1、提到西班牙,影响最深刻的是什么?
(西班牙人惯有懒散拖沓的习惯,较不准时,唯一准时的事情就是观看斗牛赛)
2、播放短片:斗牛士比赛场景。
设问:这样的场景我们应该配上什么样情绪的音乐呢?
(热情、奔放……)
欣赏《卡门序曲》
斗牛士音乐非常的热情、奔放,那么现在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另一个斗牛勇士凯旋的场景。
聆听全曲(观看多媒体课件)
设问:这段音乐节奏特点、音乐风格是怎么样的?
(学生讨论回答,师总结:这段音乐节奏欢快,旋律充满活力,音乐透着英雄的色彩和一种不可抑制的欢乐气氛,该曲曲风略带进行曲风格……)
讲述《卡门》的故事
这部歌剧是比才的一个悲剧题材的喜歌剧,取材于一个同名小说,描述的是一个叫做唐·霍赛的卫队军官爱上了烟草女工卡门,并且他和卡门一起参与了烟草走私活动。唐·霍赛深爱着卡门,可是,卡门对唐·霍赛的感情却越来越冷淡,并且和一个斗牛勇士埃斯卡米洛热恋起来。在一次斗牛活动中,埃斯卡米洛获胜,当群众正在欢呼的时候,唐·霍赛在极度痛苦和愤怒中杀死了卡门。
卡门是一个渴望爱情,不仅敢爱而且敢于追求爱,敢于表白爱,同时,还敢于表明不爱和摆脱不爱的人。这段音乐是歌剧开始前的部分,称为“序曲”。
序曲的定义
序曲是一种简短的开场音乐,一般没有固定的形式。
4、作者介绍
比才(1838---1875)法国作曲家。父亲是声乐教师、母亲是钢琴家,因而自幼受父母熏陶。不满10岁入巴黎音乐院,师从古诺学习对位及副歌,师从阿莱维学习作曲,他创作颇丰,包括管弦乐曲、钢琴曲、戏剧配乐、歌剧、合唱曲、歌曲等。代表作有:《卡门》、《C大调交响曲》、《阿莱城姑娘组曲》等。
5、复听全曲,学生哼唱,并为歌曲划分段落 (分小组讨论)
设问:在整首序曲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段落时那段呢?旋律是怎样进行的?
( A B A C A )
6、分段聆听
A 由木管乐器及小提琴奏主旋律,充满活力,生动的表现了斗牛士英武潇洒的形象和不可抑制的欢乐气氛,把人们带入西班牙斗牛场那喧闹款热的意境之中。
音乐A段第一主题:
1=A 2/4
︱
B 妇女、儿童在斗牛场上欢快、跳跃,表现人们为斗牛士欢呼,喝彩
C 这个主题先后呈现了两次,第一次呈现时由弦乐组奏主旋律,它抒情细腻、感情真挚。第二次呈现时,不仅将旋律提高了一个八度,还加进了木管乐器奏主旋律,其情绪威武、雄壮,带有胜利凯旋的气质,表现了斗牛士气宇轩昂、英姿勃勃的形象,音调更为明朗,情绪更为高昂。
D 音乐情绪突变,在弦乐震音的衬托下,大提琴和管乐器奏出了一个悲剧性的主题。在音乐会演奏的时候,一般省略此主题。
(让学生分析、总结,用图形谱形式,直观地分析各部分旋律特点及情绪)
7、活动:
将全班同学分成4个小组,比比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注意力最集中,我们边听边哼唱旋律,在哼唱的过程中注意看老师的手势是指向哪一个小组的,还要数一数,每个主题你唱了多少遍,其顺序是怎么样的?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A主题出现了三次,B、C、D主题各出现了一次,他的顺序是A+B+A+C+A+D)
8、讲解回旋曲式
主要主题循环往复,主题至少重复3次,在其重复之间,插以对比性格的‘插部’(副题)。如:贝多芬:《致爱丽丝》,聆听全曲。
三、拓展部分
1、因为这首作品A、B、C三个部分,欢快、雄壮、气氛热烈,所以通常作为音乐会的序曲。而D段,带有很浓的悲剧色彩,一般不被演奏。
2、优秀的音乐被后人用在一些公益歌曲中,在卡门这幕歌剧里,还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也被改编成了现代音乐。
观看由《卡门序曲》改编的乐曲(关于艾滋病的公益片《爱在阳光下》片段)
四、最后完整地聆听全曲,总结。
用热情、奔放的斗牛场面作为导入,使同学们对将要学习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生动的故事情节,激发同学们进一步的学习愿望
分段赏析,让学生对这首乐曲有更深刻的理解。
学生更深刻地感受、理解、体会这部音乐作品的情绪和结构,更重要的是为下一个环节回旋曲式的讲解做好铺垫
这个环节,旨在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乐曲,感受经典名曲和现代流行音乐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