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课件 (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课件 (共1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2-24 09:17: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帝王与书生的会面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课程标准: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问题:是什么促成了帝王与书生的会面?又是什么使得武帝如获至宝?使书生成名天下?
帝王与书生的会面
第一幕:未见前缘
1、十年寒窗无人识
三年不窥园
因研究《春秋》,孝景帝时曾拜为博士
2、初登帝位遇隐患
材料一: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会从以逆京师。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材料二: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匈奴复绝和亲。大入上郡、云中各三万骑,所杀略甚众而去……攻当路塞,往往入盗于汉边,不可胜数。
──《史记·匈奴列传》
诸侯权力过大,威胁中央
土地兼并严重
边境不宁
如何解决
“道家哲学正好符合汉初统治者的需要,他们的政策是除秦苛法,与民休息,使国家在长期的耗尽一切的战争后恢复元气。到元气恢复了,道家哲学就不再适用了,而需要一个进一步建设的纲领。统治者们在儒家学说中找到了它。”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汉武帝要解决问题必需放弃“无为”进行“有为”
第二幕未央之会
1、不拘一格降人才
2《天人三策》惊汉武
《天人三策》为何能使武帝震惊?
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
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灾者,天之谴也,异者,天之威也”。 ——《春秋繁露》
材料三:董仲舒说:“古井田法虽难卒行,宜少近古,限民名田,以澹不足,塞并兼之路。”…… “徭役众,赋敛重,百姓贫穷叛去,道多饥人。救之者,省徭役,薄赋敛,出仓谷,振困穷。”
材料四: 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与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春秋繁露·基义》
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祐…… ——《汉书·董仲舒传》
新儒学 目的 解决问题




汉武帝“尊儒”措施
第三幕:千古流芳
司马迁:“汉兴至于五世之间,唯董仲舒名为明于《春秋》……学士皆师尊之。”
王充:“策既中实,文说美善……虽无鼎足之位,知在公卿之上……文王之文在孔子,孔子之文在仲舒。”
司马光:“吾爱董仲舒,穷经守幽独。所居虽有园,三年不游目。”
程颢:“董仲舒曰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此董子所以度越诸子。”
魏源:“抉经之心,执圣之权,冒天下之道者,莫如董生。”
梁启超:“《春秋董氏学》等书,于新思想之发生,间接有力焉。”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横渠四句”
课堂延伸
针对上述观点,你是如何理解的?
自从儒家成为官方承认的学问,并可以作为晋身之阶以后,表面上看来儒家是胜利了,但实际上却使它逐渐丧失了其独立的批评与自由,儒生成了皇权之下的官员。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董仲舒的新儒学,开启了儒学的官僚化、官员的奴才化、文化的专制化……民族性格中的封闭、僵化、愚昧、不思进取、因循守旧等等劣根,都与之有直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