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同步课件: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2020学年度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同步课件: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共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2-22 20:36: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学习目标
1. 了解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的史实。

2. 了解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以及之后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导入新课
《春望》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在756年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四句写安史之乱后,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这场动乱为什么会发生?它所造成的后果又是怎样的?唐朝灭亡后出现了什么样的局面?
导入新课
安史之乱发生后,唐玄宗一众到了马嵬坡(今陕西兴平市西北23里)途中将士饥疲,六军愤怒,陈玄礼认为杨国忠作乱才导致安禄山谋反,请李辅国转告太子想杀杨国忠的意图。这时吐蕃使者正率领20多人围堵杨国忠,抱怨没食物。有官兵喊:“杨国忠与胡虏谋反!”杨国忠骑着马逃到西门,被众人杀死肢解,头被枪挑着竖在驿站门口。陈玄礼及韦谔请求玄宗杀死杨贵妃。高力士劝说玄宗保军心安定,杀死杨贵妃。玄宗忍痛命令高力士在佛堂缢死杨贵妃。此后,玄宗入蜀。后世史家认为“马嵬之变“是一场“有计划的兵变“。这就是《玄宗幸蜀图》的历史背景。
《玄宗幸蜀图》
一、安史之乱
探究新知
安史之乱发生在唐玄宗统治后期,安史之乱
爆发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1.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
2.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
3.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
4.安禄山担任三个边地的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
探究新知
安史之乱形势图
请说出安史之乱中,安禄山、史思明的叛军的进军路线。
探究新知
安禄山和史思明从河北大举南下,先攻占东都洛阳,又攻下潼关,逼近长安。
探究新知
安史之乱产生了什么影响?
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探究新知
材料一 安史之乱造成北方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1)这场战乱给人民造成了什么样的灾难?



材料二 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
——《新唐书》
(2)安史之乱后唐朝出现什么局面?

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格据的局面。
探究新知
《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形势图》
安史之乱后,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唐朝的国力衰弱,因此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探究新知
黄巢起义的背景是什么?
原因: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日益严重,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
探究新知
黄巢起义形势图
根据《黄巢起义形势图》,指出黄巢发动起义的地点、建立的政权名称及地点。
地点:山东;建立政权:大齐;建立地点:长安。
探究新知
黄巢起义的结果是什么?
结果:起义军虽然一度攻占了长安,最终却被原为起义军将领的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起义。
探究新知
唐玄宗后期,宦官逐渐参政,后来宦官的权力越来越大,甚至国策的制订,朝臣的任免,以至于皇帝的废立,都由宦官把持。高官们也相互勾结成朋党,排斥异己,最突出的 “牛李党争”两党的斗争长达四十多年。进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促使了唐朝的衰落。
从上述材料我们可以得知唐朝政治腐败,政治腐败激化阶级矛盾,又遇到灾荒,人民无以为生,于是发动了大规模起义,也就是黄巢起义。
探究新知
《唐末农民战争形势图》
(1)黄巢起义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2)黄巢起义的结果怎么样?
(3)唐朝是如何灭亡?
(4)黄巢起义对唐朝灭亡起到什么影响?
探究新知
提示
(1)山东、唐朝末年。
(2)失败了。
(3)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后来,农民起义军将领朱温投降唐朝,被封为节度使,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朱温逐渐控制朝政,907年,他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探究新知
唐朝是在农民战争已经失败20多年之后,被农民军的叛将、唐的节度使朱温所灭。请讨论:唐朝为什么会灭亡?
唐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是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指的是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的叛乱,这场动乱几乎摧毁了李唐政权,给社会、经济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安史之乱成为唐代历史的转折点,乱后的唐朝由鼎盛进入了衰落阶段,并最终走向了灭亡。
根本原因:唐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中央集权的虚弱,这点主要体现在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
探究新知
《唐朝统治示意图》
探究新知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探究新知
1.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哪五个政权?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2.在此时,南方地区也出现了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是什么?
十国。
五代十国记忆口诀:
梁唐晋汉周,前边都有后。吴闽吴越楚,
南平前后蜀,南唐南北汉,纷乱70 年。
探究新知
五代十国前期形势图
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图
通过对五代十国前期和后期形势图的对比,有哪些变化?
前期后梁存在,后期,后梁被后周取代了;后期,太原附近有北汉;前蜀被后蜀取代了。
探究新知
1.五代十国产生的历史根源是什么?
唐朝藩镇割据。
2.五代十国的出现有什么历史影响?
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必然趋势。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安史之乱的发生,使盛极一时的唐朝走向衰落,导致接下来几百年的混乱,我们应该从唐玄宗前后半生的所作所为中得到有益的启示,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戒骄戒躁,始终如一。
板书提纲
一、安史之乱
1.原因:朝政腐败;各种社会矛盾尖锐;外重内轻
2.经过:755年,安禄山、史思明起兵反唐;763年,在北方少数民族帮助下,唐朝平定叛乱
3.影响:唐朝由盛转衰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1.黄巢起义:黄巢率众起义,攻入长安,建立政权
2.唐朝灭亡: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唐亡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五代十国局面的形成
2.实质和影响
板书提纲
同步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开元盛世”被很多史学家称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繁荣昌盛的时期。“开元盛世”之后,唐朝逐渐走向衰落。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
A.黄巢起义 B.安史之乱
C.“贞观之治” D.武则天改国号为周

2. 安禄山每次入宫,都是先拜贵妃,再拜皇帝。皇帝不解,问他何故。安禄山恭恭敬敬地说:“我们胡人的习俗,都是先拜母亲,后拜父亲。”皇帝释然,对安禄山的憨厚和朴实添了几分好感。这位皇帝是
(   )
A. 隋文帝 B. 隋炀帝 C. 唐太宗 D. 唐玄宗
B
D
同步训练
3.叛军从河北大举南下,先是攻克东都洛阳,而后夺取潼关,威胁长安,之后唐玄宗仓皇逃走。这里的“叛军”首领包括(  )
①安禄山 ②史可法 ③陈胜 ④史思明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4. 安史之乱后,广大的北方地区出现了“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景象。这反映出安史之乱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 社会经济凋敝 B. 对外交流废止
C. 民族关系尖锐 D. 皇权开始加强
D
A
同步训练
二、综合题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从此荒废朝政。他重用宦官高力士,又把朝政交给口蜜腹剑的李林甫,还提拔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担任宰相。这些人把持军政大权,营私舞弊,排斥贤能之人,致使朝政黑暗腐败。
材料二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唐]杜甫《无家别》
同步训练
材料三 武夫悍将……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
——[宋]欧阳修、[宋]宋祁《新唐书》
(1)根据材料一写出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2)除了材料一所述原因外,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还有哪些?




唐玄宗荒废朝政,任人唯亲;宦官、奸臣当道,朝政日益腐败。
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各地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边将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势力强大。
同步训练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安史之乱有何历史影响?


(4)根据材料三指出,安史之乱后,唐朝出现了什么局面?
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人民流离失所;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社会矛盾尖锐。
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