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学说
一、课标要求:
课标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概念是“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学生通过阅读有关加拉帕格斯群岛上地雀进化的材料,能够分析地雀进化的原因,并能够举例说明生物进化的过程。同时利用达尔文进化理论描述桦尺蛾的变化。
二、设计依据与思路:
依据八年级学生初步具备推理能力的特点,为实现《课标》三维目标的基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微课提前让学生了解生物进化学说的由来,引起对探究实验内容的思考,初步完成学案。然后再在课堂上反馈微课学习的效果,通过讨论让学生认同生物进化的观点,并能够举例说明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概述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主要内容。同时让学生明白任何一种理论的出现,都不是凭空出现的,世界上也没有绝对的真理。感悟科学知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新精神。同时内容的安排,与高中的知识紧密衔接。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知道了达尔文这个人,也听说生物进化学说,但是却不清楚生物进化学说是如何创作出来的,也不知道生物进化学说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对于其他关于生物进化的知识基本不知道。但是学生已经知道什么是遗传,什么是变异了。
四、教材分析:
知识目标:
1、说出生物进化的观点。
2、描述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地雀进化的原因。
3、说出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基本思想及其意义。
能力目标:
1、能够根据图示较为准确的判断地雀进化的原因。
2、能运用达尔文进化理论描述桦尺蛾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形成细心观察、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
2、感悟科学知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培养质疑精神和创新精神。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说出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基本思想及其意义。
2、描述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地雀进化的过程和原因。
教学难点:
说出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基本思想。
六、教师准备:
1、有关达尔文的视频资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2、有关达尔文地雀喙进化的微课。
3、有关探究达尔文地雀进化的学案。
七、学生准备:
学生通过课前学习老师提供的微课视频,初步完成学案。
八、课时安排:
1课时
九、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故事情境导入新课:
在人类探究生物进化奥秘的历史上,有一位科学家的贡献最为卓著。。他就是孜孜以求探索进化足迹的巨人——达尔文。
1831年,达尔文在结束了剑桥大学的学习后,以学者的身份跟随“贝格尔号”舰航行,进行了历时5年的环球旅行中,在这次旅行中,达尔文对所到之处的地质和生物仔细观察,深入比较了各种化石动物和现存动物的相互关系,仔细分析了环境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在吸收前人进化思想的基础上于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这本巨著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以全新的生物进化思想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的理论。此书中明确提出了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这一学说被恩格斯赞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
学习了解科学家的故事。
以故事的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学习达尔文认真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学习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
1、平时吃的鲫鱼,一条鲫鱼平均一次产卵5万粒左右。加拿大的一株一枝黄花可产生上万粒种子。
2、如果按照上面所说的那样,一条鲫鱼一次可产卵5万粒左右,为什么池塘里没有盛满鲫鱼?
3、现在我们通过回顾加拉帕格斯群岛上地雀进化材料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① 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地雀哪些地方出现了差异?
② 地雀的喙变成了哪些形状?地雀的喙发生改变与什么因素有关?
③ 假设地雀生活的环境中只有仙人掌,第一种地雀的喙无变化,第二种变为凿状,第三种变得尖而长,第四种变的粗而尖,在这个环境下的生存斗争中,哪种地雀更容易存活下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积极的将自己通过微课学习后,思考的内容进行小组的交流,然后请小组代表进行汇报。
4、在生存斗争的过程中,胜者可以更好的繁衍生息,败者最终被淘汰。
古代的长颈鹿,有颈长一些的和颈短一些的,颈的长短是可以遗传的,在缺乏青草的时候,颈长的可以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存活下来,并且繁殖后代。颈短的吃不到足够的树叶,活下来的可能性就比较小,留下来的后代也更少。经过很多代后,颈短的就被淘汰,颈长的特征越来越明显。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长颈鹿都是颈长的。
教师总结:生物在繁衍的过程中会不断产生变异,其中的很多变异是可以遗传的。而在生存斗争中,发生了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而发生了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的过程就是自然选择。
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材料分析,利用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试着分析工业污染地区桦尺蛾黑化的现象。
材料分析:
1850年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山青水秀,绿树成阴,空气清新。这样的环境有利于地衣的生长,这种地衣覆盖在树干上,灰白色,桦尺蠖就在树皮上停留。那时候,大多数桦尺蠖的体色是浅色的,只有少数是深色的,这些深色桦尺蛾是浅色桦尺蛾在自然条件下的变异类型,100年后,英国进行工业化大生产,那个地区工厂林立,工厂排出的废气杀死了地衣,使黑色的树皮露出了真面目,深色的桦尺蠖在黑色的树皮上不易被天敌发现,所以它的数量就越来越多,变成了常见类型,而浅色变成了少数个体,这是什么原因呢?
是不是目前地球上的生物进化到现在的状态,就是停止了呢?
说明生物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生物为争夺必需的食物和生活空间等进行激烈的生存斗争。还要受到天敌的控制。
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地雀发生变异是普遍现象。地雀在繁衍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变异的个体,这些个体在环境条件改变是(如食物),有些变异的个体适应了环境条件的改变,这种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存活了下来,并且将产生的变异遗传给了后代。所以出现了几种取食不同食物的地雀,他们的喙各不相同。
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1850年时,当时的环境条件下,浅色的桦尺蛾不易被天敌发现,而深色的桦尺蛾容易被发现,因此深色的桦尺蛾所发生的变异是不利的变异,而100年后由于环境是污染,深色的桦尺蛾的体色易于隐藏,不易被天敌发现,所以这样的变异属于有利的变异。因此在环境改变的同时,这种变异的个体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作为有利的变异被保留了下来,这其实就是生物的进化。
自然选择使不断变化生物适应于不断变化的环境,这样就使生物在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的作用下不断进化,而且是一个不会停止的过程。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目的是通过老师的问题引导,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分析得出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思想。
希望通过小组合作,加强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归纳总结、交流表达的能力。
学案的提前下发,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就思考了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目的是为了强化巩固的本节课的重难点。
利用已学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许多年过去了,达尔文的进化学说就是最终的学说了吗?这个理论有没有不足之处?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能够解释地球上出现的生物进化的所有问题吗?
此后,又出现了很多其它的生物进化学说,例如:现代综合进化论,分子进化中性论等等。
现代综合进化论:
变异是生物进化的材料,通过自然选择保留适应性变异,随着这些变异的巩固和扩大,就可能产生新生物。
分子进化中性论:
所有生物的基因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都在积累着微小的有利变异,最终导致生物的进化。
教师总结:在科学研究中对现有的理论提出质疑和存在争论是正常的。合理的怀疑是科学进步的动力。只有在认真学习的过程中,善于思考,才结出智慧的果实。如果达尔文不是一个善于思考,认真观察的人,就不会有那么一部宏伟巨著的出现。
不是,谁都不可能重现46亿年的历史变迁,出现很多的生物进化学说实属正常。
不能,澄江动物群的发现,为寒武纪生物大爆发提供了科学事实。也是对达尔文的渐变式进化理论的的极大挑战。
认同这些理论在认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一定的补充。
让学生真心的认识到真理不是一成不变的,鼓励学生平时要留心观察生活,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有质疑的精神和创新精神。
请同学们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思维拓展:
你能用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为什么不能滥用抗生素吗?
了解了达尔文的生平事迹。认同了生物进化的观点。能够说出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基本思想。
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将课堂所学习的内容延展到课外。
十、板书设计:
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学说
一、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资源有限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遗传变异
二、其它的生物进化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