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25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25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2-23 10:06: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淝水之战背景:强大后的前秦与南方的东晋形成对峙的局面。
经过:383年,苻坚不顾上下反对,强征各族人民当兵,企图灭亡东晋,统一中国。东晋团结一致,在淝水与前军秦前锋隔岸对峙。最终东晋大败前秦。前秦苻坚失败的原因:
(1) 从前秦方面看:苻坚骄傲轻敌;前秦军队内部有民族矛盾,军心不齐,指挥不当,战线过长。
(2)从东晋方面看:东晋团结一致,不畏强敌,奋勇抗战,指挥得当。
汉魏以来,鲜卑拓拔部逐渐南迁,过着游牧生活。公元315年鲜卑拓拔部建立代国,后为前秦苻坚所灭。淝水之战后,前秦瓦解。386年,拓拔部的首领拓拔珪乘机复国,改国号魏,后来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历史上称为北魏。439年,北魏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多年来分裂混乱的政治局面。北魏统一北方改革的背景
1.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
2.民族大融合趋势的出现;
3.北魏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中原比较先进;
4.北魏政权日趋剧烈的社会矛盾;
5.冯太后与孝文帝改变社会落后现状,学习先进汉文化的坚定态度。必要性可能性奠定基础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小结:局部统一、民族融合、
   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统治危机迁都原因迁都洛阳——推动改革的深化直接目的: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减少改革阻力根本目的: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2)目的(3)迁都方法 “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此协定群情。外谋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
             ——魏书·孝文帝     借南征之名,行迁都之实迁都洛阳——推动改革的深化(4)迁都意义对洛阳发展:
成为政经中心;城市规划影响大。
对改革进行:
打击了保守势力,保证了改革的深入。
对民族关系:
有利于民族文化的融合,
使中华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1)内容易胡服、讲汉话、改汉姓、通婚姻、
改籍贯、行汉制、崇儒学 实行汉制、移风易俗 有利于少数民族政权和个体的
封建化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2)作用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鲜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爵。
——《资治通鉴》
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用汉语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口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改汉姓 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穿汉服为什么要进行汉化改革?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1)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根本原因
(2)内容全面,措施得力
(3)冯太后的支持和孝文帝的胆略和卓识,
冲破阻力,毅然改革
(4)符合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从孝文帝改革中得出什么启示(1)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2) 锐意改革,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是民族
文化的精髓和社会进步的灵魂;
(3) 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不断碰撞、融合,
逐步形成、发展和不断完善了中华文明;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相互学习、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穿裤褶(zhě)服的南朝乐队汉族妇女蒸馍烙饼图抚琴击鼓乐俑饮食歌舞服饰穿丝绸衣服的少数民族贵族汉人胡食图(吃羊肉串)敦煌飞天乐舞壁画分析指出,以下图片反映了哪些方面的民族交融?北魏车马出行图采桑图北朝乐府《木兰诗》生产出行文学北魏骑马俑汉人牧马图北朝民歌《敕勒歌》分析指出,以下图片反映了哪些方面的民族交融?当时(北魏)所谓胡人汉人,大抵以胡化汉化而不以胡种汉种为分别,即文化之关系较重而种族之关系较轻,所谓有教无类是也。
——史学大家陈寅恪先生这一民族大交融,固然经历了长期的痛苦历程,但是……中华文明比之以前更加兴盛起来。中国历史上空前强盛的隋唐封建国家,就是在这种民族大交融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
——著名史学家、原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王仲荦(luò)先生学史的收获:以史为鉴看交融2民族交融的表现经济、习俗方面内迁人民学习汉族农业技艺、从事农产;汉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接受北方各族人民的食物、服装、用具等。政治方面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文化方面汉语的使用;西北乐器受欢迎。民族心理方面“胡”“汉”观念逐渐淡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十六国以来,黄河流域的各民族共同生活、相互杂居,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趋于一致,民族融合已成为趋势。民族交融的影响:
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框架建构X√1、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改革是( )
A、商鞅变法 B、管仲改革 C、王莽改制 D、北魏孝文帝改革
2、北魏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
A.羯 B.鲜卑 C.氐 D.匈奴
3、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的是:( )
①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③增强了国家军事力量
④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下列对于民族融合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民族界限逐渐缩小
B.各民族在生产和生活方式上逐渐趋同
C.在各民族交往的过程中逐渐融合
D.少数民族都变成汉族
D知识检测BDB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没有民族地区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
——习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