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统编版】五下 8 红楼春趣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统编版】五下 8 红楼春趣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2-24 13:34: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6张PPT)
8 * 红楼春趣
导入一
导入二
像蝴蝶,像飞鸟,
乘着风儿天空飘。
一根线儿拴住它,
无风一栽往下掉。
谜底( )
风筝
猜一猜
导入一
返回










导入二
返回
村 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作者简介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小说家。
初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疏通生字词,在每个自然段前标上序号,读完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述的是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内放风筝的故事。
我会读











qià tì yān huì huì dūn
chāi chǎng wén xí lā
恰好 窗屉子 姹紫嫣红 忌讳 晦气 桥墩 宝钗 宽敞 袭人
恰好 窗屉子 姹紫嫣红 忌讳 晦气 桥墩 宝钗 宽敞 袭人
我会读
字词学习

















放风筝
晦气
促狭
荒郊
仰面睃眼
不吉利;倒霉。也指人倒霉或生病时难看的气色。
脸朝上,眼睛斜着。
爱捉弄人;刁钻。
荒凉的郊外。
连一连










再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说一说:课文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
课文解读
第二部分(3~6):描述了贾宝玉和众姐妹、丫头们放风筝的欢乐场景。
第一部分(1~2):写众人看到挂在竹梢上断了线的风筝,黛玉提议放风筝。
起因
经过和结果
起因
经过
结果
读1~2自然段,思考:大观园内众人放风筝的起因是什么?










一语未了,只听窗外竹子上一声响,恰似窗屉子倒了一般,众人吓了一跳。
开头的一声响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为下文众人出去查看声响的来源做铺垫,引出下文。
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黛玉笑道:“可是呢,知道是谁放晦气的,快掉出去罢。把咱们的拿出来,咱们也放晦气。”
故事的起因:众人对这“大蝴蝶风筝”是否送还主人的议论,引出了黛玉提议拿出大家的风筝放晦气一说。
“放晦气”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习俗。人们在风筝上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放到天上去,又故意剪断风筝线,让风筝飞走,认为这样就可以放走“晦气”,交上好运。而且别人放掉的风筝,不能拾来重放,否则会染上“晦气”。
为什么黛玉说放风筝是“放晦气”呢?










起因
经过
结果
读3~6自然段,在放风筝的情景中,感受众人放风筝欢乐的气氛。
这里小丫头们听见放风筝,巴不得一声儿,七手八脚,都忙着拿出个美人风筝来,也有搬高凳去的,也有捆剪子股的,也有拨籰子的。
大家十分迫切、兴奋。
排比
场景忙乱中透露出一股欢快劲儿。
那风筝飘飘飖飖,只管往后退了去。一时只有鸡蛋大小,展眼只剩了一点黑星,再展眼便不见了。
风筝在天空中飘飞的姿态美。
风筝越飞越高。
风筝随风飘去后很快消失。
这两句话写出了风筝在天空中迅速飞远直到消失的过程,抓住了风筝的姿态和形状,表达了众人放风筝时异常欢快的心情和对自由快乐生活的向往。
谈谈你对上面两句话的体会?










探春正要剪自己的凤凰,见天上也有一个凤凰,因道:“这也不知是谁家的。”……众人笑道:“这一个也来绞了。且别收,让他三个绞在一处倒有趣呢。”
这段话主要描写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气氛?
这段话是对探春准备剪风筝时的情景描写,主要通过对空中三只风筝纠缠在一起的情形和众人的语言来描述的,让人倍感欢乐。
在放风筝的经过中,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分析文中主要人物宝玉和黛玉的形象。
宝玉又兴头起来,也打发个小丫头子家去,说:“把昨儿赖大娘送我的那个大鱼取来。”……宝玉细看了一回,只见这美人做的十分精致,心中欢喜,便命叫放起来。
宝玉










从宝玉与众人的相处中,你觉得宝玉是一个怎样的人?
从宝玉的言行可以看出宝玉与众人相处融洽,不拿主人架子,说明他是一个善良、有情有义的人。
宝玉恨的掷在地下,指着风筝道:“若不是个美人,我一顿脚跺个稀烂。”
这句话用了什么描写人物的方法,刻画了人物怎样的形象?
语言描写
刻画出贾宝玉放不起“美人风筝”,一时情急发狠的可爱公子哥的形象,也反映了宝玉和这些丫头们相处的融洽,不拿主人架子。
宝玉道:“可惜不知落在那里去了。若落在有人烟处,被小孩子得了还好;若落在荒郊野外无人烟处,我替他寂寞。想起来把我这个也放去,教他两个作伴儿罢。”于是也用剪子剪断,照先放了。
体会这段话中描写人物的方法和作用。
这是对宝玉的语言、动作描写,他让两个风筝“作伴儿”,表现了他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也体现了他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
黛玉
黛玉笑道:“那是顶线不好,拿出去另使人打了顶线就好了。”
黛玉替宝玉解围,把所有的不是都推到顶线上,可见黛玉的细心、贴心。










黛玉笑道:“这一放虽有趣,只是不忍。”
黛玉为什么会不忍?体现出她怎样的性格特征?
黛玉的身世如同断线的风筝一样飘摇无根。她母亲死后,她被父亲送到贾府寄养,寄人篱下的自己不就是那断线的风筝吗?她不忍心让风筝跟她一样寂寞、无依无靠。从中可以看出林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
起因
经过
结果
黛玉说:“我的风筝也放了,我也乏了,我也要歇歇去了。”宝钗说:“且等我们放了去,大家好散。”说着,看姊妹都放去了,大家方散。
交代了大家放风筝的结局。
在宝玉、黛玉、宝钗、探春等众多人物中,说说你对课文中哪个人物印象最深?
我印象最深的是宝玉。在整个放风筝的过程中,宝玉顽皮、欢乐,一点也没有公子哥儿的架子。自己从未放一遭儿的大鱼风筝被晴雯放走也不气恼。看见美人风
筝做得十分精致,心中欢喜,便叫“放起来”。说丫头们不会放,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便落下来了,急得头上出汗。众人大笑,他气得把风筝掷在地下。从宝玉的言行举止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率直、纯真。
板书设计
红楼春趣
黛玉提议放风筝
众人一起放风筝
剪断引线寄托愿望
向往自由
渴望幸福










主旨概括
这篇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第七十回,略有改动。文章描述了贾宝玉和众姐妹、丫头们在大观园中放风筝的欢乐情景,表达了他们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拓展延伸
拓展一
拓展二
燕九竹枝词
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
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
[清]孔尚任
拓展一
【译文】小孩子成群结伴,穿着红裤子放起风筝,提着风筝线怒骂老天爷:人人都夸奖你春天来得早,你为什么不起一阵春风把我的风筝送上天?
返回
拓展二
返回
咏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欣赏《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诗《咏菊》。
课后作业
课后阅读《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