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第五章 病毒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 第五章 病毒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12-23 13:34: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川省渠县崇德实验学校八年级上册生物2019年下学期集体备课教案
课 题
第五章 病毒
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识别病毒,说出病毒的结构组成。
2.关注病毒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
3.进一步提高学生搜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重难点
1.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
2.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课件、搜集各种生物的图片。
2.学生准备:搜集一些有关病毒引起人类疾病的资料。
一、创设情镜,导入新课
在大屏幕上展示一些动物、植物及细菌、真菌的图片,教师设问:这些生物都是由什么基本结构构成的呢?引出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进一步提问:是不是生物圈里的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呢?从而引入本章课题——病毒。向大家介绍埃博拉病毒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并提高同学们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解
(一)病毒的发现
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病毒是如何被发现的?谁先发现的?病毒比细菌大还是小?需要借助什么仪器观察?
生:介绍伊万诺夫斯基试验过程,感受病毒的大小。再列举一些能代表病毒与细胞的大小关系的事物,进一步认识病毒“小”的特征。如:病毒对于细胞相当于篮球与一个摩天大厦。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要用纳米来计量病毒大小。
(二)病毒的种类、结构和繁殖
师:大屏幕出示图片:电子显微镜下病毒几种基本形态,引导学生了解病毒的形态,加强对病毒的感性认识。
生:观看图片,识别病毒形态:杆形、球形、蝌蚪形。
师:用大屏幕展示:病毒结构,以及病毒的生活,繁殖过程动画,让学生结合课本总结病毒的结构特点及繁殖特点。
二备记录:
以埃博拉病毒导入引起同学们对病毒的兴趣。
在介绍伊万诺夫斯基实验时巩固前面所学习的知识,细菌真菌会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所以当时的人认为烟草花叶病是由于病毒引起的,进行了这一个实验,说明烟草病是由于比细菌小的生物引起的。并命名为滤过性病毒。
讲解病毒的
形态。
教学过程
引导:我们知道病毒是不能独立生活的,因此科学工作者将引起肝炎、流感、口蹄疫这类病的病毒归为一类,将引起烟草花叶病、萝卜花叶病的病毒归为一类,你知道它们的分类依据吗?
生:观察认识病毒结构,了解病毒的生活,强化记忆要点:
1.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内部遗传物质;
2.病毒的生活方式:寄生在活细胞内,进行增殖(自我复制)。
通过教师引导,分析得出结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符合生物特征(繁殖、遗传变异),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学生看书,总结:根据寄生的细胞不同,寄生在动物细胞内的,称动物病毒;寄生在植物细胞内的,称植物病毒;寄生在细菌细胞内的,称为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同样存在真菌病毒,只不过真菌病毒一般不致病。
(三)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师:课件图片展示:各种肝炎病毒、艾滋病、SARS等人类没法根治的疾病。
解说:病毒不但在疾病预防上有作用,转基因技术也与病毒有关,还有基因治疗,这些常常是通过病毒作为载体达到转基因或基因治疗的目的。
生:观察图片,然后分析自己搜集的有关手足口病的资料,对病毒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有一定认识。
展开小组交流,表达见解。
对病毒有新的认识,知道疫苗等是一种减毒病毒,用来预防疾病。知道动物病毒能杀死农业害虫,认同病毒可以给人类带来益处,学会辩证地看待事物。
三、课堂小结
1.形态:球状、杆状、蝌蚪状。
2.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3.生活:寄生在活细胞内。
4.种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5.与人类的关系:有害:致病;
有益:疫苗;生物防治等。
二备记录:
提一下病毒的繁殖是自我复制。
简单提一下“真菌病毒”。
用生动形象的方法解释疫苗发挥作用的原理,改变有些同学认为疫苗预防疾病是以毒攻毒的原理的想法。
教学过程
四、板书设计
第五章 病毒
形态:球状、杆状、蝌蚪状
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生活:寄生在活细胞内
病毒 动物病毒
种类 植物病毒
细菌病毒(噬菌体)
与人类 有害:致病
的关系 有益:疫苗;生物防治等
五、课堂小练
1.2014年5月,我市发现了首例H7N9禽流感病例.下列对病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H7N9病毒是一种动物病毒
  B.病毒都是传染源
  C.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
  D.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
2.禽流感由H7N9禽流感病毒引起,下列有关病毒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该病毒属于噬菌体 B.病毒有成形的细胞核
C.病毒只能生活在活细胞中 D.病毒能够用低倍显微镜观察
二备记录:
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病毒不是传染源,而是感染人或动物的病原体。
教学反思
在学生以往的学习中,并未过多接触过病毒,因此对于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繁殖方式都了解甚少,许多加引导,多展示图片,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在学生的认知中,认为病毒都是有害的,对于这一点要教会学生辩证地看待事物,病毒同样可以给人类带来益处。要让同学们认识到病毒有生物的基本特征,繁殖和变异,是生物,只是没有细胞结构。很多同学认为病毒不是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