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是怎样呼吸的?[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生物是怎样呼吸的?[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5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07-08-28 16:3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节 生物是怎样呼吸的?
(第一课时)
主备 邦远 辅备 灵君 官林 玲燕 佳敏
教学目标:1、通过对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成分比较。
     2、认识空气中氧气对生物体生命活动的意义。
     3、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过程。
重点难点:空气的成分及测定氧气的实验
教学过程:
课堂引入:生物要不停地呼吸,吸入空气,呼出体内的废气。那么这种气体的交换在生物体内是如何进行的?
1. 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
师:我们已经做了“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的实验。当我们向试管石灰水中反复吹气一段时间后,原来澄清的石灰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答:变混浊了)。实验证明了什么?(生:证明了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同时,我们还通过实验知道,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减少。 对照课本45页图(2—4)空气的成分(体积数),让学生猜测呼出后的气体各成分的体积数大概是多少。然后出示小黑板:
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比较(占容积百分数)
通过猜测和比较,让学生进一步撅弃头脑中的错误观念“吸进的氧气全部被消耗,呼出的二氧化碳占了呼出气体的大部分体积数。同时引出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系统进行的。
二、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人的气体交换是在呼吸系统内进行的。
㈠呼吸系统的结构:
☆呼吸系统:
        鼻:阻挡和粘住灰尘、细菌,还能温暖、湿润空气,感受气味刺激
     咽:是空气和食物的共同通道
呼吸道   喉:由软骨作支架,保持气体畅通
       气管:由C形软骨环支架的环状结构
   支气管:管壁覆盖着有纤毛的粘膜,能分泌黏液,粘住灰尘和细菌
    
 肺:树状分枝、分布有很多肺泡,布满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有利于气体交换和使肺具有良好的弹性。
㈡呼吸运动
感受呼吸:手按在胸前,感受肋骨移动的情况。
观察模型和课本图示(图2-39),分析吸气和呼气的运动特点。
膈肌 横膈 外肋间肌 内肋间肌 肋骨 胸腔体积 胸腔内压力 气流
吸气 收缩 变得扁平 收缩 放松 向上升及向外移 增大 减小 进入肺部
呼气 放松 恢复拱形 放松 收缩 向下降及向内移 减小 增大 离开肺部
――吸气和呼气是依靠膈肌和肋间肌的活动产生的
㈢肺换气(人体的气体交换)
师:厨房里炒菜,厨房外面的人就能闻到菜的香味。菜的香味是怎么跑出厨房的?(答:扩散出来的。)大家想一想,生活中还能举出哪些气体扩散的例子?(生:早晨上学,路上闻到炸油条、炕大饼的香味。)教师讲,香的气体扩散,不香的气体扩散不扩散?(答:扩散。)此时学生思路大开,争着举例。教师给予肯定:马路上汽车排出的尾气,工厂烟囱冒的烟都在不断地扩散;并渗透“大气污染防治法”教育。接着讲,气体扩散现象生活中随处可见,再如成语“烟消云散”、“鸟语花香”等等都含有气体扩散的意思。城北立交桥是许多同学上学的必经之路,走到桥上常常闻到旁边海军制药厂散发出浓浓的中药味,而走下桥药味逐渐变淡,最后也就闻不到了。这说明气体扩散的趋势是什么?(生: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好!就请你说一说什么是扩散作用?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定义,并且及时指出,体内气体的交换同样遵循扩散作用的原理。正是由于混合气体中各种成分的扩散作用,才实现了体内氧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如图2-40
空气(氧气):鼻腔→气管和支气管→肺(肺泡)→毛细血管→组织细胞
二氧化碳: 组织细胞→毛细血管→肺(肺泡)→气管(支气管)→鼻腔
二、动物的呼吸
实验:证明动物呼吸需要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
*注:1、试管B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2、碱石灰的成分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
结论:动物和人一样,也要进行呼吸,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三、植物的呼吸
实验:证明植物进行呼吸的实验。  (视频片段)
*注:1、可以将豆芽改为谷种,那么在什么条件下能够使种子尽快地发芽?
   2、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什么?
设疑:呼吸和呼吸作用有什么不同?
*呼吸作用:
1、概念:有机物与氧气反应,最终产生二氧化碳、水等产物,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2、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3、意义:在活细胞中进行,一旦停止生物体就迅速死亡
4、属于缓慢氧化
课堂练习:课本第71页练习1-4题
作业:作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