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08-03-15 22:4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备课时间 06、2、25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
1. 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
2.了解呼吸道的作用,并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二)能力
通过资料分析,说出呼吸道的作用,并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的能力是有限的。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同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应自觉地维护环境中空气的清新、清洁。
2.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资料分析,掌握呼吸道的作用。
教学手段: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查阅有关呼吸系统疾病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引如新课. 通过思考,描述感觉,回答问题. 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如捏鼻子,闭嘴。请学生谈谈感受,引起学生思考。然后引出呼吸的重要性。
呼吸系统的组成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看书43页图Ⅳ-25,思考:呼吸系统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呼吸道有什么结构能保证气流通畅?讨论捏鼻子,张嘴;不捏鼻子,闭嘴;捏鼻子,闭嘴的感受。明确鼻、咽都与外界相通,是外界气体进入肺的门户。根据不同的感觉来推测呼吸道的作用。 演示课件: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和肺。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一个通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叫呼吸道。组织学生比较捏鼻子,张嘴;不捏鼻子,闭嘴的感受,来推测呼吸道的作用。从而引出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三、呼吸道的作用1、气体进出的通道。2、具有温暖、湿润、清洁空气的作用。3、发声 学生阅读资料,讨论45页的讨论题,明确:1、骨与软骨作支架,使整个呼吸道畅通。2、用鼻呼吸,黏液能湿润空气,鼻毛能清洁空气。鼻黏膜内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温暖的血液流经鼻腔时,散发出许多热量,可以温暖吸入的空气。3、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如果生活在空气污染较严重的环境,就可能患呼吸系统疾病。增强保护环境,减少空气污染,尤其是不要随地吐痰的认识。 组织学生阅读44页资料分析,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以下问题:1.呼吸道有什么结构能保证气流通畅?演示图片:气管呈C型的软骨、喉部的软骨、鼻骨与软骨。2.呼吸道除了保证气流的通畅外,还有哪些作用?情景:在冬天张大嘴巴呼吸和用鼻呼吸感觉有什么不同?演示图片:鼻黏膜3.有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吗?为什么?4.痰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不要随地吐痰?演示:气管壁纵切图结合SARS对学生进行卫生教育。通过资料分析,你能概括出呼吸道有什么功能?咽、喉有什么作用?请欣赏小品:三心二意为什么吃饭时不要大声谈笑?演示课件:呼吸与吞咽的关系,示会厌软骨的作用。演示课件:声带的发音,示喉的作用。
四、小结 学生思考,阐述自己的认识。 引导学生回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掌握了哪些知识?对呼吸道的作用有哪些新的认识?
板书设计: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二、呼吸道的作用
1、气体进出的通道。
2、具有温暖、湿润、清洁空气的作用。
3、发声
作业:要说明为什么?
1.不能随地吐痰的原因是 ( )
A.以免污染地面 B.痰里含有大量的细菌
C.痰里含有大量病菌 D.气管内分泌的粘液脏
【答案】C。
2.鼻腔能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湿润、清洁和温暖,与此功能无关的结构是 ( )
A.鼻粘膜能分泌粘液 B.鼻粘膜内有嗅细胞
C.鼻腔内有鼻毛 D.鼻腔粘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答案】B
3.一般来说,鼻涕和痰液的主要成分是 ( )
A.唾液腺和气管的分泌物 B.肺泡的代谢废物和气管的分泌物
C.唾液腺和鼻腔黏膜的分泌物 D.呼吸道粘膜的分泌物和它粘住的灰尘细菌
【答案】D
课后小结: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备课时间 06、2、26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
1.概述肺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2.通过测量胸围差,阐述膈肌的运动,感知呼吸时胸廓容积有变化。通过演示实验说明胸廓容积变化与气体进出的关系。通过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成分的变化,分析呼吸与细胞生命活动的关系。
(二)能力
通过探究外界气体是怎样进出肺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测量胸围差等活动,培养学生实践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分析同学之间胸围差的差异,认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重点和难点
外界气体如何进出肺,肺内的二氧化碳如何排出。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教学手段
新鲜的猪肺、多媒体课件、模拟隔肌运动的模型。澄清的石灰水,干净的玻璃管,烧杯,香水,广口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学 习 内 容 学 生 活 动 教 师 活 动
一、引言: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 通过回忆以前的知识思考问题。 复习呼吸系统的组成。演示猪肺的通气,提出问题:肺是怎样实现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的?
二、解决问题外界气体是怎样进出肺的。探究:1、呼吸运动时胸廓容积是否发生变化?2、呼吸运动时胸廓容积变化的原因。3、肺容积的变化与吸气和呼气有什么关系? 4、为什么肺容积的变化会导致吸气和呼气? 第二课时5、肺内气体是如何发生变化的?6、体内的气体是如何进行交换的呢? 学生用双手轻触自己胸侧的肋骨处,做深呼吸,感受自己在吸气和呼气时胸廓的变化:深吸气肋骨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扩大。深呼气肋骨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缩小。学生实验:测量胸围差,用数据证明胸廓容积的变化。 测量方法:三人一组、设计表格,做好记录。为了数据准确,应测定三次,取最大值。下表是某位学生测量结果,此为为例,计算:胸围差=吸气后胸围长度-呼气后胸围长度。状态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静8080.580尽力深吸气时909190.5尽力深呼气时7877.478.2结合测量胸围差的实验结果,分析为什么同学之间的胸围差有差别?学生提出假设:胸廓容积变化的原因是有关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学生观察动画,阅读书本相关内容,讨论、交流: 1、呼吸运动时,主要哪些肌肉的收缩、舒张引起了胸廓容积的变化?在呼吸肌收缩和舒张时,胸廓容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随着胸廓容积的变化,肺的容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根据探究结果作出假设:肺容积的变化导致了气体的吸入和呼出吗? 学生观察实验,思考、讨论问题,得出结论:肺容积的变化导致了吸气和呼气。 肺的容积扩大—→外界气体入肺 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体排出 学生分析、归纳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原理和过程: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使胸廓扩大和缩小,引起肺被动地扩张和回缩,形成肺内气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才使气体能够进出肺泡。学生实验、观察:四位同学为一组,一位同学按课本实验的图示吹气。其他同学注意观察。 回忆做种子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的实验,也见到了试管中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分析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 由于澄清的石灰水遇到二氧化碳后会变得浑浊。甲乙瓶中石灰水的浑浊程度不同说明了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学生从图中分析出:呼出气体中的氧含量,少于吸入气体中的氧含量;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于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根据呼出的气体中氧减少,二氧化碳增多的数据,推测其原因与体内进行气体交换有关。学生观察课文中的“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图,探究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肺泡,氧由肺泡进入血液。学生根据图概括肺泡适于气体交换功能的结构特点:肺泡数量多;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 组织学生感受自己在吸气和呼气时胸廓的变化。1、问题:呼吸运动中胸廓是否发生变化?讨论:在吸气和呼气时,你感受到胸廓容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感觉不一定准确,引出测量的必要。 师生讨论测胸围差的用具、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在达成共识后,请学生示范操作。使学生明确: ①测量胸围差的位置:男生胸前是软尺下缘与乳头上缘平齐,背侧是软尺要在两肩胛骨下角;女生胸前是使软尺经过乳头上方的第四肋骨处; ②测量呼气时胸围和吸气时胸围各两次,并计算出两次两者的差值,即是胸围差。 2、探究呼吸运动时胸廓容积变化的原因 假设:根据你的感受,对胸廓容积变化的原因作出假设。 教师做曲肘、深肘动作,启发学生讨论、交流,作出假设:胸廓容积变化的原因是有关肌肉的收缩和舒张。 演示动画:呼吸运动 3、继续探究:肺容积的变化与吸气和呼气的关系 演示:用模型模拟隔的运动实验。讨论题:①橡皮膜、两个气球、玻璃钟罩分别代表什么? ②手向下拉橡皮膜时,气体进入气球还是排出?③橡皮膜回缩时,气体进入气球还是排出?④是肺容积的扩大导致吸气,还是因为吸气后使肺的容积扩大? 4、进一步探究:为什么肺容积的变化会导致吸气和呼气? 演示模拟实验:模拟肺容积的变化引起肺内气压的改变 第二课时引言:气体在呼吸运动作用下进入了肺,这只是完成外界气体和肺泡内气体之间交换,它不是呼吸的结束,只是呼吸的第一步,只有肺泡内气体与血液间的气体进行交换了,而血液又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进行交换才是呼吸的实质。那么进入肺泡内的气体与血液之间是怎样进行交换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肺内气体发生的变化。5、肺内气体是如何发生变化的?引导学生讨论:甲乙瓶中石灰水的浑浊程度不同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环境中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成分对照表:气体成分环境中的气体%呼出的气体%氮气7878氧气2116二氧化碳0.034水0.071.1其他气体0.90.9通过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成分有差别的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呼吸与细胞生命活动的关系。进一步探究:6、体内的气体是如何进行交换的呢?通过香水的扩散作用,启发学生认同一种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直至平衡为止。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也是通过扩散作用来完成的。 引导观察课文中的“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图,探究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怎样进行的? 演示肺泡的结构,启发学生思考肺泡结构适于气体交换功能的特点。引导学生小结: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两个过程。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指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总结 师生总结归纳呼吸的全过程:
板书设计:
二、外界气体是怎样进出肺的。探究的问题:
1、呼吸运动时胸廓容积是否发生变化?
2、呼吸运动时胸廓容积变化的原因。
3、肺容积的变化与吸气和呼气有什么关系?
4、为什么肺容积的变化会导致吸气和呼气?
5、肺内气体是如何发生变化的?
6、体内的气体是如何进行交换的呢?
三、呼吸的全过程:
作业:要说明为什么?
1.肺泡内的气体进入血液,需要经过几层细胞 ( )
A.一层 B.二层 C.三层 D.四层
【答案】B
2.法医判断死婴是否产前死亡的方法之一是将死婴的肺剪下一块,投入水中,下沉者为产前死婴,因为 ( )
A.肺泡内充满了痰液 B.肺泡被血块堵塞
C.肺未吸入空气呈实体状态 D.婴儿肺的质量大
【答案】C
3.某人重复三次测定的肺活量及平均值如下各项,他的肺活量是 ( )
A.3800亳升 B.4100亳升 C.3500毫升 D.3800毫升(平均值)
【答案】B
4.为了增加肺的通气量,最有效的方法是 ( )
A.增加心率 B,增加心输出量 C,增加呼吸频率 D,加深呼吸
【答案】D
课后小结:
第三节 空气质量与健康
备课时间 06、2、27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
1.描述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通过网络收集并整理有关当地空气质量的信息
3.通过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去探究周围的空气质量。
(二)能力
1.尝试通过网络收集并整理有关当地空气质量的信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运用五点取样法,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探究周围的空气质量,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资料分析以及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学生明白自己的健康就与周围的空气质量有密切的关系,爱护环境就等于爱护自己。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收集和分析资料,了解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影响。通过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探究周围的空气质量,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教学手段:
相关资料,学生调查当地几种大气污染源,查找有关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以2003年12月重庆开县天然气井喷事故为例,启发学生思考造成198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一、空气质量影响人类的健康 二、调查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三、讨论大气污染的防治四、了解当地的空气污染1.调查交流北京地区空气污染情况2.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第二课时1.采集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在显微镜下观察和记数。2.表达与交流作业:实践活动 学生分析回答:大量有毒气体排放到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学生操作计算机,利用校园网查找有关信息,通过小组讨论分析空气质量影响人类的健康的资料,关注空气质量。通过查找资料进行交流,学生认同大气污染对人类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大气污染直接危害人体健康,使人发生急慢性中毒和致畸致癌作用等。大气污染也使植物生长受阻、发育不良等,在一些化工厂附近,大片的森林植被枯焦死亡。学生汇报“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的调查结果:1、工厂排放的浓烟2、汽车排放的大量有害气体和粉尘3、燃烧含硫的燃料4、焚烧生活垃圾、树叶、废旧塑料5、焚烧工业废弃物6、吸烟7、炒菜做饭时厨房的烟气8、垃圾的腐烂释放出有害气体9、工厂有毒气体的泄漏10、居室装修材料缓慢释放出的有毒气体12、路面扬尘13、农业上喷洒有毒农药14、使用喷发胶等使用化学稀释剂的的产品15、复印机、电视等电器产生的有害气体等等。学生交流调查结果,汇报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讨论解决大气污染的防治方法。 学生再一次利用校园网,查找北京地区空气污染情况,并进行交流。了解到目前北京市发布的空气污染物指数有5项: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和可吸入颗粒物。其中二氧化硫主要是燃煤的排放物,氮氧化物主要是汽车尾气排放物,一氧化碳既由燃煤排放也由汽车尾气排放,臭氧是氮氧化物的二次化合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则是扬尘和其他几种污染物的混合生成物。学生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了解空气受污染的程度。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确定要探究的问题,制订探究计划,进行分工。学生根据上节课小组讨论,确定采集地点、时间、方法和组员间的分工,按照计划利用课下时间去做。及时收回样本,本节课在显微镜下观察和记数。学生分小组汇报:1、本组要探究的问题2、本组的探究计划3、本组的探究结果学生会环保组在校园设空气质量播报牌。 演示2003年12月重庆开县天然气井喷事故中,受有害气体侵害死去的民众。使学生受到触动,认同空气质量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引入新课。组织学生查找有关信息。启发学生发布和分析有关空气质量影响人类的健康的信息。学生汇报调查结果,教师板书。教师以“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分析”为主题,组织学生讨论:哪些污染对我们生活影响最大?造成这些污染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解决方法?我们自身应该如何去做?在学生的讨论过程要注意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启发。讨论性发言结束后,对同学讨论的关键问题进行评价和总结。肯定学生的成果,鼓励其积极参与身边的环境保护活动,从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细节做起。师生总结大气污染的防治要采取综合措施:调整能源结构,合理规划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布局;综合运用运用各种防治污染的技术和措施;制定大气污染标准、加强大气质量监测;采用生物技术,改善生态环境,植树造林,充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小结:大气污染的治理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在我国,先后有几十个城市开始定期发布城市空气质量报告,为人们提供环境质量信息。演示全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教师演示五点取样法:先确定对角线的中点作为中心抽样点,再在对角线上选择四个与中心样点距离相等的点作为样点。在采集和测量空气中的尘埃粒子的探究活动中,为了排除偶然性因素造成的误差,应该设置重复组。指导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和记数空气中的尘埃粒子。介绍抽样记数的方法:尘埃数以小方格边线以内的记数为准,正好在边线上的只记两条边线的,即记上不记下,记左不记右。教师组织学生就每组实验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测算结果展开讨论。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空气质量与健康
一、空气质量影响人类的健康
二、调查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三、讨论大气污染的防治
四、了解当地的空气污染
1.调查交流北京地区空气污染情况
2.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
作业:要说明为什么?
1.为了保持生活环境中的空气的新鲜和清洁,下列哪项做法不可取 ( )
A.绿化环境 B.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C.室内多放些绿色植物 D.保持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
【答案】C
2.(多选题)禁止青少年吸烟是因为 ( )
A.烟内含激素,吸放后影响正常发育
B.烟内含有害物质,吸入后对呼吸道有害
C.烟内含致癌物质,吸入后会致癌
D.烟内含抑制大脑活动的物质,吸入后会反应迟钝。
【答案】B C
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或适宜的体力劳动会使 ( )
A.肺泡的数目增多 B.呼吸肌的数目增多
C.呼吸的频率增多 D.参与呼吸的肺泡数目增多
【答案】D
课后小结:
PAGE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