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 历史 七年级上册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 历史 七年级上册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共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2-23 14:11: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时间轴(年)280266年建国,280年统一,316年亡国,历四帝!!!第一篇阅读课文P85—86正文,完成下列任务:
(1)了解魏蜀吴三国亡国的顺序。
(2)标注出西晋建立的三要素、完成统一
的时间及帝王、衰落的标志事件。
(3)标注出灭亡西晋的民族及时间。
(在P89)1.西晋的兴亡第一篇 纵观西晋风云,解读短暂统一 背景: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263年,魏灭蜀。自曹魏中期,司马昭及其儿子相继专权。
建国:266年,司马懿自立为帝,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统一:289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衰落:晋惠帝在位时,爆发七国之乱,历时十几年,西晋从此衰落。
灭亡:316年,内迁的鲜卑人灭掉西晋。《我说西晋王朝》名不符“史” 司马懿司马炎280八王之乱匈奴第一篇 纵观西晋风云,解读短暂统一 漫画历史“我”

谁三国尽归司马氏第一篇 纵观西晋风云,解读短暂统一 2.西晋的统治怠于政事
骄奢淫逸
……第一篇 纵观西晋风云,解读短暂统一 晋武帝我家麦糖洗锅。奢侈腐败……我家白蜡当柴烧。我家步障紫丝40里。我家步障锦缎50里。此乃二尺高珊瑚树一株。砸掉!赔你三尺高一株如何?!(晋武帝的舅舅)步障:古代显贵者出游时,于道路旁设下遮蔽风寒尘土或禁人窥视的帐幕。石崇斗奢第一篇 纵观西晋风云,解读短暂统一 统治集团 钱被奉为神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还说钱“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
——西晋人鲁褒《钱神论》材料说明当时什么样的社会风气?崇尚金钱
唯利是图
……第一篇 纵观西晋风云,解读短暂统一 暴政反抗3.西晋的民族关系第一篇 纵观西晋风云,解读短暂统一 帝惩魏氏孤立之敝,故大封宗室,授以职任。
——《资治通鉴·晋纪》材料说明当时统治者实行的什么制度?4.西晋的八王之乱第一篇 纵观西晋风云,解读短暂统一 怎一个
“乱”
字了得!西晋衰落北方人南迁的积极作用: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北方人与江南人相交相融
怎一个
“乱”
字了得!1.统治者缺乏雄才大略,统治集团奢侈腐化。3.八王之乱,耗竭国力,西晋衰落。……2.民族矛盾激化,内迁的少数民族起兵反晋。我来归纳西晋短暂统一的原因统治阶级民族关系八王之乱中原汉族迁往江南北方民族迁往中原第二篇五胡匈奴
鲜(xiān)卑(bēi)
羯(jié)
氐(dī)
羌(qiāng) 《牧马图》(甘肃嘉峪关魏晋墓壁画)《放羊图》(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 在晋惠帝时期的八王之乱以后,晋室分裂,国力空虚,民生凋敝,中原汉族的军事力量迅速衰退。胡人趁机起兵南下争夺中原地区的控制权……
——《中外历史纲要·上》 从东汉末年以来,中国西部和北部周边的各少数民族开始不断地向内地迁徙。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汉王朝的军事征服以及他们为弥补中原兵力和劳力不足而对各少数民族的招诱。与此同时,周边各少数民族势力的消长变化也引起一些民族迁徙。
——《中外历史纲要·上》思考:为什么北方游牧民族要“搬家”?要求:
解说内容涉及时间、主要的民族、内迁大体过程、建立的政权。北方民族的内迁第三篇 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在交往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接近、相互认同的过程,就是吸收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建设共同的精神家园。 百 度 词 条 结合课本88页相关内容,想一想,本课哪些史实体现了民族交融?并分析指出,反映了哪些方面的民族交融?相交碰撞相交相融合作探究擅长骑射的匈奴人……
山西南部的羯人……
各族杂居地区的汉人……
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内迁各族领袖……
氐族贵族……
内迁各族的文化习俗……前秦皇帝苻坚……据西晋的一些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西晋政权向内迁各族人民……
这些暴政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哪些史实体现了民族交融?擅长骑射的匈奴人……
山西南部的羯人……
各族杂居地区的汉人……
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内迁各族领袖……
氐族贵族……
内迁各族的文化习俗……前秦皇帝苻坚……据西晋的一些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西晋政权向内迁各族人民……
这些暴政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体现了哪些方面的民族交融?生产生活思想文化政治制度民族认同暴力冲突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这一时期,表面上看来,是一个大分裂大动乱时期,其实深入探究起来,应该说是由分裂走向统一的时期。关键就是胡人汉化与汉人胡化,各民族在融合中求同存异,为大一统帝国的重建奠定了基础。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