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青岛一中自然科学用 《教..学案》I(章头用)
课题 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一节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遗传和变异是生命得以延续和发展的重要内因。生物的遗传是在生殖过程中完成的,生物的性状都是遗传物质在发育中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本章的引入应紧扣本单元的主题,并与第一章的生殖和发育相衔接。人们对遗传与变异的认识,最初是从比较亲子代的各种特征开始的,然后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到基因水平。本节的教学也应这样的思路进行。在学生明确了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后,教师可结合转基因技术,给学生介绍转基因动物以及转基因食品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争议,拓宽学生视野。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关注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能力目标
德情目标
重点难点 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仪器媒体 幻灯、挂图
教学创意教学结构 设置情境 ↓ 引入新课 ↓进行新课 ↓实际应用
教学设计
青岛一中自然科学用 《教..学案》II
板书 . 投影 . 实验 . 课件设计
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一节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一、遗传和变异 1、遗传:亲子间的相似性 2、变异: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二、生物的性状:生物体各种特征的总和。三、相对性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四、基因控制性状:由遗传控制的性状可以遗传, 由环境引起的性状改变不可遗传。
教学设计
青岛一中自然科学用 《教..学案》III
环节时控 教 学 过 程 与 方 法 教学思想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环节1引入新课环节2进行新课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这描述的就是生物之间的遗传性,遗传就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描述的就是生物之间的变异性,变异就是指亲自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性。人类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首先是从性状开始的。什么是性状?比如我们人类的眼皮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这就是性状,舌头能否内卷这也是性状,大拇指是否能够后翘这也是性状。不但人类有性状,动物体和植物体,所有的生物体都有性状。比如:不同的兔子毛色不同,不同的小麦杆的高度不同,这些就是不同生物体的不同性状。而且,不同的生物体具有许许多多各异的性状。性状是生物体各种特征的总和,既包括外部形态特征和包括行为特征以及生理特征。同一性状表现在同种不同个体上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比如,有的人眼皮是单眼皮,而有的人是双眼皮。不同的兔子有的是白毛,而有的却是黑毛,为了描述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方便,遗传学家把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比如:人类的单眼皮和双眼皮是一对相对性状,兔子的白毛和黑毛也是一对相对性状。子代和亲代之间的性状有关系吗?通过科学家的研究发现,子代和亲代之间的性状是有关系的,父母的 通过俗语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设计
青岛一中自然科学用 《教..学案》III
环节时控 教 学 过 程 与 方 法 教学思想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环节3知识拓展 许多性状都表现在我们的身上,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父母的性状为什么会遗传到我们身上呢?我们知道父母双方的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是没有携带任何性状的,那么父母究竟是将什么东西传给了后代,才使子女像父母呢?前面我们学过相关的知识,请你回答父母是将细胞核中的什么物质遗传给了后代?是这些基因遗传给了后代,是这些遗传了的基因控制了后代的性状。一开始人类是从性状开始研究遗传和变异的,以后随着科学的发展,才逐渐深入到了基因水平。科学家正是应用了这些原理,发明了转基因技术。具体做法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这样就可以培育出转基因生物,就可能表现出人类所需要的性状。目前,转基因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多个领域当中去,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最后教师可以介绍转基因食品以及人类对转基因食品的争议。 学生纷纷举例。学生回答:基因。 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设计
青岛一中自然科学用 《教.学案》IV
教学反馈 1、什么是遗传?什么是变异?请各举一例。 2、什么叫相对性状?请举例说明。 3、性状是由什么控制的? 4、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转基因技术。
总结 本节知识与以前所学的知识有所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挖掘这种联系,复习旧知识。本节课中较难掌握的就是遗传、变异、相对性状这几个生物术语,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理解。对于转基因技术,这是一个新兴技术,教师应详细介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将学生所学的知识与生产实际和科学技术联系起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作业 A 课后题
B 目标检测
C
教学评价
PAGE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