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4张PPT。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1.教育 (1)新式学堂①洋务运动时期: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②甲午战争后:天津的北洋西学堂、上海的南洋公学。③百日维新期间: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京师同文馆与京师大学堂 京师同文馆是近代中国创办的最早的一所新式学堂,但最初只是做翻译,所以不是体制完备的学校。京师大学堂在戊戌变法时期创立, 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高等学府。 1902 年,京师同文馆并入京师大学堂。 1912 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科举制度的废除(2)废除科举制度过程① 1901 年,清政府以科举流弊太多,决定从次年开始,废除八股文。② 1903 年,又以科举阻碍学校发展,决定逐步废除科举制。③ 1905 年, 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 存在约 1300 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 新式教育: 清政府通令兴办学堂, 颁布各级学堂章程, 统一全国学制。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1)时间: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上海创办了外文报纸。
(2)代表性报纸
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中文报纸。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和延安的《解放日报》,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和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2、报纸、杂志的出现新闻业的发展
背景: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上海、香港等地创办了许多供在华外国人阅读的外文报刊。 1872年在上海创刊1949年5月27日停刊。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的标志。被人称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新闻业的发展民国时期著名的报纸新闻业的发展民国时期著名的刊物这些形式报刊有何重要作用?成为人们了解中国和世界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成为人们针砭时政的喉舌,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1)1897年创办了上海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2)作用:有利于文化的推广与传播.
3、文化出版机构的创办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4.出版业的发展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它编辑出版多种中小学教科书、字典和大批文化学术著作,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工具书中华书局开明书店出版的书籍生活书店延安新华书店旧址 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新华书店,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现代化的新华书店有利于传播西方先进思想和科学文化的作用,促进了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文学巨匠鲁迅 代表作:《狂人日记》
《阿Q正传》等 鲁迅的小说批判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影响巨大。1、文学成就 20世纪初以后,中国文艺创作空前繁荣,成就突出,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1.文学成就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摘自《狂人日记》阿Q在形式上打败了,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闲人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阿Q站了一刻,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于是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 ——摘自《狂人日记》鲁迅请说出鲁迅《阿Q正传》、《狂人日记》的特征? 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无情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成为一篇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 《阿Q正传》,深刻解剖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弱点,成为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典之作。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一1978年6月12日),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若、麦克昂等。,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
郭沫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和中国历史学、考古学等领域享有崇高的地位,在文学方面,被官方现代文学史教科书列为“鲁郭茅巴老曹”的第二位。生平著作超过百万字,集结为《郭沫若全集》38卷,分为文学编、历史编、考古编。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9月24日—1996年12月13日),字小石,出生于天津,中国现代话剧史上成就最高的剧作家,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代表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曹禺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之一,历任中国文联常委委员、执行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务。1996年12月13日辞世,享年86岁。茅盾(原名沈德鸿,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字雁冰,浙江嘉兴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代表作有《子夜》《春蚕》《夜读偶记》等。
早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1949年后历任文化部部长,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人民文学》、《译文》杂志主编,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副主席。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1年3月27日逝世。 巴金(原名李尧棠,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附中,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2.艺术成就齐白石齐白石擅绘花鸟草虫,画法上工笔、写意兼长,造诣精深齐白石的虾2.艺术成就 代表作品《愚公移山》《六骏图》徐悲鸿冼星海聂耳他们的艺术成就有哪些?2.艺术成就冼星海聂耳保卫黄河义勇军进行曲2.艺术成就 《义勇军进行曲》
田汉词,聂耳曲。原为影片《风云儿女》主题歌。作于1935年4月。乐曲富于动力,象征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曾长时间激励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志,建国时被定为国歌。2.艺术成就 冼星海(1905—1945年)中国作曲家。毕业于上海国立音乐学院和法国巴黎音乐学院。1935年毅然回国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赴延安,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赴苏联为在延安拍摄的影片《延安与八路军》配乐,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作品有《黄河大合唱》合唱等四部,歌曲《到敌人后方去》等约500首,交响曲《民族解放》等两部及管弦乐《中国狂想曲》等。
2.艺术成就照相、电影的发展 (1)20世纪初,西方发明的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
(2)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拍摄的京剧《定军山》,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31年拍摄的《歌女红牡丹》。《定军山》剧照我国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拍摄的、由京剧大师谭鑫培先生主演的京剧片《定军山》。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1931年的《歌女红牡丹》。《渔光曲》周璇(苏璞,1920年8月1日-1957年9月22日),出生于江苏常州,中国内地女演员、歌唱家。1934年凭借歌曲《五月的风》、《叮咛》 开始受到关注。1935年进入影视圈,影视代表作有《风云儿女》、《红楼梦》、《长相思》等。1937年,凭借电影《马路天使》获得第12届菲格拉达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委奖。胡蝶(1908年3月23日-1989年4月23日),1925年,参演电影《战功》开启电影生涯。1933年,被《明星日报》评选为"电影皇后"。请分别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说明近代社会经济生活、教育文化事业发展的理由政治方面:随着洋务运动、维新运动及民主革命的日益高涨,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结束帝制,建立民国、颁布约法、但仍出现帝制复辟的逆流,整个中国仍然处于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经济方面:19世纪末20世纪初和1912—191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两次大发展的机遇,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与阶级基础。
思想方面: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和民主科学思想先后高涨,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革和文明进程。报刊:《申报》《大公报》《新青年》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育:京师大学堂等新式学校的兴办绘画:齐白石、徐悲鸿文学:鲁迅《狂人日记》出版:商务印书馆、新华书店歌曲:聂耳、冼星海电影:《定军山》《歌女红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