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免 疫[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二章 免 疫[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07-03-07 21:3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2章 免 疫
1、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识记免疫的概念和免疫对人体的主要作用,以及免疫器官。
2. 理解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和计划免疫。
3. 通过计划免疫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计划免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 分析比较传统的免疫概念与现代免疫概念的联系与不同,对学生进行科学史观的教育,使其感受到人们对某一个问题的认识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认知水平上,需要的是对科学不懈的努力与追求。
5. 通过对艾滋病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正确了解艾滋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特异性免疫和免疫的概念。
三、教学用具
课件
四、教学用时
一课时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与直观教学法相结合
六、教学过程
(设问引出课题)在感冒流行的季节里,为什么有的人仍健康地工作、学习和生活,而有的人却未能幸免?为什么患过麻疹的人就不再患麻疹了?这些都与人体的免疫有关系。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免疫。那么,什么是免疫?免疫的作用是什么?这就得从人体具有的三道防线说起。
人生活的自然环境中,有许多病原体,这些病原体一旦侵入人体,就有可能引起疾病,损害人的健康。人之所以能在有许多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生活,是因为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
皮肤和粘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这与它们的哪些特点相适应呢?(指导学生观察教材插图,并思考问题)
小结:皮肤表皮的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可以防止外界环境中的病菌、化学物质等的侵入。除此之外皮肤的汗腺、皮脂腺的分泌物中的某些物质对病菌也有抑制作用。
在阻挡细菌和病毒进入人体内的过程中,遍布口腔、气管、胃、肠等器官里面的一层粘膜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例如呼吸道粘膜上的纤毛,具有清扫异物的作用。(演示课件)
当人的皮肤有伤口时,怎么办?感染后的皮肤为什么会出现红肿现象,过一段时间后就会自己痊愈?(指导学生观察教材插图,并思考问题)
(演示课件)指出:原来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它们能将病原体溶解、吞噬和消灭。例如,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能够破坏许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人体的血液和组织、器官中含有的吞噬细胞,可以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吞噬和消灭。
上述两道防线有什么共同的作用特点?(学生回答)
由此可见,上述两道防线的作用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它们不是只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
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的。
免疫器官主要有胸腺、淋巴结和脾脏等。(演示课件)胸腺位于胸骨后,分左、右两叶,呈长扁条状。胸腺的主要功能是产生淋巴细胞和分泌胸腺激素,胸腺激素能促使淋巴细胞分化和成熟。淋巴结是在淋巴管行程上的无数个大小不一的小体,在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最多。淋巴结里有吞噬细胞,能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对人体有保护作用。脾位于腹腔的左上部,呈卵圆形。脾能产生白细胞。脾内含有吞噬细胞,能吞噬衰老的血细胞,也能吞噬异物。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
当病原体(如病菌、病毒)进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做抗原。一定的抗体与一定的抗原结合,从而促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等等。抗原被清除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当同样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时,就会很快地被体内存留的抗体按同样作用加以清除。例如,天花病毒侵入人体以后,人体内的淋巴细胞在天花病毒的刺激下,产生抵抗天花病毒的抗体,等人病好以后,抗体还存留在人体里,这个人以后就不会再得天花了, 此人获得的这种免疫能力叫做特异性免疫。
人体第三道防线的作用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它通常只能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有什么区别?(学生回答后,用图表归纳)
小结:人体通过这三道防线与病原体作斗争,使疾病得到痊愈,并且获得免疫力。
那什么是免疫?免疫有什么作用?
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人们发现患过天花或麻疹等传染病的人,由于体内产生了对这种疾病的抵抗力,因此很少再患这种疾病。基于这种认识,免疫最初的含义,是指人体对病原体及其有害产物的不同程度的抵抗力。但是,随着免疫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免疫的认识提高了,对免疫重新定义。现在对免疫概念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便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可见,免疫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功能:
第一个方面,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维护人体的健康,即防御功能,当这方面功能过高时,对进入人体内的某些药物和食物等会发生过敏反应;第二个方面,及时清除体内衰老的、死亡的或损伤细胞,即自我稳定功能,当这方面功能异常时,会对正常的自身细胞发生反应,而出现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第三个方面,随时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即免疫监视功能,当这个方面功能异常时,有可能会发生肿瘤。
现在一提到艾滋病就色变,那么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是由什么引起的?艾滋病有何症状?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艾滋病可以根治和预防?(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艾滋病是英文AIDS的译音,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简称。该病于1981年在美国发现,现已在全世界传播蔓延。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该病毒存在于艾滋病患者和带病毒者的血液、精液、泪液、唾液、乳汁和尿液中,主要是通过性滥交、毒品注射、输血、输入血制品或使用未消毒的病人用过的注射器而传染的。HIV病毒能攻击和损伤人体的免疫功能,使人体的免疫功能缺损。艾滋病初期的症状是不明原因的持续性发热、夜间盗汗、食欲不振、精神疲乏、全身淋巴结肿大等。此后,相继出现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极度消瘦,腹泻便血,呼吸因难,中枢神经系统麻痹,最后死亡。
对艾滋病,目前尚未无有效的治疗药物。预防的方法主要是洁身自爱,严肃行为道德根除不良行为,不接受被污染的血液和血制品的输入,不接受不洁针头的注射和皮下穿刺。
大家小时候一定有打过预防针的经验,打预防针根据什么原理?有何意义?
目前,我国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有关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人群接种,来提高人体对这此传染病的抵抗力,可以达到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目的。例如,刚出生的婴儿,通过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结核病;出生三个月的婴儿,通过接种百白破疫苗(即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的混合疫苗),来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这三种疾病。这种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简称计划免疫。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对于保护儿童健康,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结: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通过人体的三道防线与病原体作斗争,从而能在有许多病原体存在的自然环境中健康地生活。学习免疫的知识,对于维护身体健康,预防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课堂练习:
七、板书设计
第十二章 免疫
一、人体的三道防线
(1) 第一道防线
1.组成:皮肤和粘膜
2.功能:阻挡或杀死病原体,清扫异物 非特异性免疫
(2) 第二道防线
1. 组成: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等
2. 功能: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
(3) 第三道防线
1. 组成: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特异性免疫
2. 功能: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抗原)
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
抗体:病原体进入人体,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2、 免疫的概念和功能
1. 概念:
(1) 传统概念:指人体对病原体及其有害产物的不同程度的抵抗力。
(2) 现代概念: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它能识别“自己”和“非已”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以维持体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防御
2.主要作用 自我稳定
免疫监视
三、艾滋病简介
四、计划免疫: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
八、作业
完成同步练习册的第十二章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