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物质的构成 培优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4.1 物质的构成 培优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2-23 18:27: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1 物质的构成培优练习
一、选择题(共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列关于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唯一微粒
C.?分子与分子之间没有空隙????????????????????????????????????D.?分子是静止不动的微粒
2.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有(?? )
①放在盐水中的鸡蛋被腌咸了; ②在阳光照射下,看见空气中的尘土飞扬;
③糖溶解在水中,使水变甜; ④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水中的微生物在游动
A.?②③??????????????????????????????????B.?①③??????????????????????????????????C.?②④??????????????????????????????????D.?以上都是
3.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的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有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
B.?在固体中,分子只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微小振动,而气体分子可以在空间中自由移动
C.?当物体的温度为0℃时,组成物体的分子就停止热运动
D.?液体和气体分子间的排列规律一样
4.科学研究需要进行实验,得到事实,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推理。因此,在学习科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区分事实与推论。则下列表述:①在气体扩散实验中,抽去玻璃板后,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进入到空气中;②在液体扩散实验中,红墨水滴入热水,热水很快变红;③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④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正确的是(?? )
A.?①②是事实,③④是推论????????????????????????????????????B.?①②④是事实,③是推论
C.?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D.?③④是事实,①②是推论
5.对下列生活中的现象解释错误的是(?? )
现象 解释
A. 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B. 50毫升水与50毫升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毫升 分子之间有空隙
C. 八月桂花飘香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 铅笔芯用了一段时间后会变短 说明分子之间有斥力
A.?A???????????????????????????????????????????B.?B???????????????????????????????????????????C.?C???????????????????????????????????????????D.?D
6.将2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 二氧化氮> 空气)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开隔板后,通过观察瓶内颜色变化推断气体分子是否做无规则运动,对于玻璃瓶的三种放置方法(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图放置方法最不合理???????????????????????????????????????B.?乙图放置方法最不合理
C.?丙图放置方法最不合理???????????????????????????????????????D.?三种放置方法都不合理
7.如图所示,是由微颗粒(1~50纳米)制备得到的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与此现象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间隙??????????????????????B.?油与“纳米纸”分子间有斥力没有引力
C.?“纳米纸”可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D.?油分子间引力使纸面上的油汇集成小油珠

第7题图 第8题图 第12题图
8.把系有棉线的铁丝框架浸到肥皂液里再取出,框架上便会出现一层肥皂膜,如图甲所示。用烧热的针刺破一侧的肥皂泡,由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引起棉线被拉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A.?????????????????B.?????????????????C.?????????????????D.?
9.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能体现此规律的现象是(?? )
A.?雪花纷纷???????????????????????????B.?丹桂飘香???????????????????????????C.?炊烟缭缭???????????????????????????D.?粉尘乱飞
10.在如图所示四个实验,与分子无规则运动无关的是(?? )
A.??????B.??? C.??????D.?
11.一个物体温度升高了,则它的(?? )
A.?分子运动速度加快,机械能增加?????????????????????????B.?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内能增加
C.?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内能减少?????????????????????????????D.?分子运动速度不变,内能增加
12.下图表示封闭在某容器中的少量液态水的微观示意图(该容器的活塞可以左右移动)。煮沸后,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对于这一现象的微观解释,可用选项中的哪个图表示( ???)
A.??B.?C.?D.?
13.“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 )
A.?分子间的作用力因玻璃被打碎而消失????B.?玻璃表面太光滑
C.?玻璃的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D.?玻璃碎片间的距离太大,大于分子间发生相互吸引的距离
14.如果分子间没有了引力和斥力,下列现象不会发生的是(?? )
A.?黑板上很难写字??????????B.?固体很容易被拉长????C.?液体容易被压缩??????????D.?气体也会有一定体积






15.《舌尖上的中国2》聚焦于普通人的家常菜,让海内外观众领略了中华饮食之美.如图所示,通过煎、炒、蒸、拌烹调的四种美食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认识正确的是(  )
A.?煎:煎锅一般用铁制造,主要是利用了铁的比热容大
B.?炒: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藜蒿和腊肉的内能增加
C.?蒸:是通过热传递和高温水蒸气液化放热,使榆钱饭蒸熟
D.?拌:香葱和豆腐要拌着才能入味,说明分子没有做无规则运动
二、填空题(共6题;每空2分;共28分)
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
液态氧 -183
液态氮 -196
16.如图所示,由左、右两个相同容器连成的装置中,先将阀门K关闭,向左边注入50毫升较咸的食盐水,向右边注入50毫升较淡的食盐水,然后打开阀门K。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左边的食盐水变________(填“咸”或“淡”),右边的食盐水变________(填“咸”或“淡”),这是因为________。同时还会发现左、右两边容器中的液面略有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


17.模型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下图是氢分子(H2)和氧分子(O2)运动的示意图。
(1)在A,B,C中,能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两幅图是________(填标号)

(2)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________有关
18.? 2018年是四川汶川地震十周年,我们要了解一些地震的知识,提高我们的抗震救灾能力。
“拯救生命是第一位的”,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埋在废墙下的幸存者。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搜救犬能发现幸存者的原因是 ???? 。
19.将水和酒精混合后在一起得到的混合液的体积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在针筒内充满水,将针筒口堵住,用手推压活塞,水的体积几乎没有变小。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20.通常腌咸菜需要很长时间,而炒菜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温度越高,________.
21.阴霾天气中PM2.5(直径不大于2.5微米的颗粒物)含量较高大气中PM2.5的运动属于________(填“机械运动”或“热运动”).生活中的“粘”字常与一些物理现象有关,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粘在一起,这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每空3分;共30分)
22.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将装有两种不同气体的两个容器连通,经过一段时间,两种气体就在这两个容器中混合均匀,这种现象叫做扩散。在液体间和固体间也会发生扩散现象。例如清水中滴入几滴红墨水,过一段时间,水就都染上红色;又如把两块不同的金属紧压在一起,经过较长时间后,每块金属的接触面内部都可发现另一种金属的成分。

(1)从扩散现象可以看出,固体分子间距离较________,作用力较________,大多数分子只能在一定的位置振动,不能移动,分子不容易脱离其他分子的束缚而进入另一种物质。
(2)气体容易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距离较________,作用力较________。
(3)根据你的推理和想象,液体分子运动情况是怎样的?________。
23.某兴趣小组利用氨水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的原理,设计如下实验以探究“分子在不断运动着”,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Ⅰ: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没有颜色变化,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溶液颜色变为红色,由实验Ⅰ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
(2)实验Ⅱ(如图中甲所示):烧杯A中的现象是____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3)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Ⅲ(如图中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这个实验能验证“分子在不断运动着”吗?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四、解答题(共2题;24小题6分;25小题6分;共12分)
24.南宋诗人杜耒的诗句“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描绘了中华民族沐浴着如酒、如月、如梅的茶香,修身养性,生生不息.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有多长,中国的茶就有多香.泡茶过程中有许多物理知识,请举两例.




25.如图所示,把一块表面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图甲,手持弹簧测力计上端,将玻璃板放到恰好与水槽内水面相接触图乙,并慢慢向上提起弹簧测力计。为什么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且乙大于甲?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A 2. B 3. B 4. A 5. D 6. A 7. D 8. D 9.B 10.B 11.B 12. B 13. D 14. D 15. C
二、填空题
16. 淡;咸;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下降;分子之间有空隙
17. (1)B,C(2)分子的种类 18.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9. 小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20.分子运动越剧烈(快) 21.机械运动;凝固;引力
三、实验探究题
22.(1)小;大(2)大;小(3)液体分子既在一定位置振动,又可在一定限度内移动
23. (1)酚酞试液遇蒸馏水不变色,酚酞试液遇浓氨水变红色
(2)溶液变红;氨分子微粒从烧杯B运动到烧杯A中,溶于水使酚酞试液变红
(3)不能;蒸馏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
四、解答题
24.解:(1)加热可以使新鲜茶叶中的水分温度升高,从而加快蒸发,达到“杀青”的目的.
(2)用沸水才能很快泡出茶香、茶色,这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3)壶嘴会冒“白气”,这些白气是由壶嘴冒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25.因为在题图乙中玻璃板与水的接触面间存在分子引力,使其示数比较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