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的由来[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 人的由来[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09-08-12 22:2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 人的由来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备课时间 2006、2、1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分析比较得出人与类人猿的本质区别
2.根据图片、资料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3.根据课文中的观点澄清一些科学上的误解
能力目标:
1.能够区分科学事实、观点和假说
2.收集信息并尝试判断整理信息
3.在讨论交流中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概述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难点:1、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2、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手段:教师:查阅有关生物进化的观点、学说、证据;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象片;投影片等。
学生: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人类的起源1.观察与思考:四种现代类人猿2.看录象:人类和现代类人猿共同祖先—森林古猿3.推测森林古猿当时的生活状况 引言、组织交流、评价并补充放录象投影展示:森林古猿及其生活的想象图 小组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人类起源的资料观看、分析看图、展开想象并描述
人类的进化1.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原因2.进化的主要证据—化石3.人类进化过程中逐渐变化的几个方面 先让在这方面有准备的同学讲;投影展示课本中的“资料分析”展开讨论实物投影展示化石图片,指导观察展示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强调人类进化过程中几个方面的重要变化,语言产生及运用语言的重要作用。 有专长的同学讲;看资料分析讨论,得出初步结论。观察早期古人类化石图片,发现并提出问题,根据提示分析“露西”、“东非人”所生活的时期及进化状况。观察描述;表达与交流。分组游戏(依据练习题第3题)
三、人与自然应当和谐发展 教育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渗透保护类人猿及濒危动物的情感教育。 小组讨论:1.明确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尊重生态规律。2.人猿同祖,人猿应友好相处,我们有责任保护好他们。
板书设计: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1章 人的由来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一、人类的起源
1.人类的起源
2.达尔文的进化论
3.人类与现代类人猿的比较
人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4.森林古猿的生活
二、人类的进化
1.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原因
2.进化的主要证据—化石
3.人类进化过程中逐渐变化的几个方面
三、人与自然应当和谐发展
作 业:
1.伟大的思想家恩格斯曾说过“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你能结合课本中的叙述,谈一谈劳动在人类进化中起了什么作用吗?
【参考答案1】劳动在人类起源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越来越复杂的劳动使前肢和手逐渐变得灵巧,能够制造工具,从而提高了影响自然的能力;集体的劳动更加容易获得食物,丰富的营养促进了脑的发育;集体劳动中产生了语言,劳动的经验也可以一代代传授,这都是促进了大脑的发展,使人和其他动物的区别越来越大。所以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参考答案2】“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句话,以及人们对这句话的解释都反映出“获得性遗传”的进化思想。而“获得性遗传”进化论没有得到证明。
2.按照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物种的产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因此我们应该认为自然选择产生了人,而劳动使人类创造了辉煌的人类文明(社会进化)。
为什么现在的类人猿不能进化成人
【参考答案】科学家根据许多事实已证实人和现代类人猿都是由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进化来的。
3.森林古猿最初在茂密的森林里过树上生活。后来部分地区的气候变得干燥,森林大面积减少,那里的森林古猿被迫从树上走下来,到地面上生活,逐渐发展成现代人类。赤道附近的古猿,仍然生活在森林里,它们逐渐进化为现代的类人猿。
现代类人猿,仍然生活在森林的环境中。它们只适应于森林中的生活。由于不会发生巨大的环境变化而迫使它们从树上走下来,到地不能利用上肢去劳动,所以也就不可能变成人。任何事情的转变,都需要一定的外因。如果没有外因,就不能发生转变。所以,现代类人猿生活在赤道附近的森林里,只能是现代的类人猿而不会再变成人。
【参考答案】现代类人猿也和人类一样,是森林古猿进化的结果。不能认为只有人类进化了,而类人猿一直保持古猿的形态。而且,也不能认为现代人类就是生物进化的“终极目标”。所以,现代类人猿还要进化,但不一定要就进化成人。
课后小结
第二节 人的生殖
备课时间 06、2、2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概述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能概述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能描述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的过程
能力目标: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合作能力;通过观察图片、看录象提高观察能力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伦理观和价值观;增强孝敬父母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精和胚胎发育
难点:胚胎的发育过程
教学手段
教师:投影片、录象
学生:课前预习、分出男女生代表组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二节 人的生殖 一、生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二、生殖发育过程受精→受精卵发育→胎儿分娩 由作为物种的人的由来引出个体的人是怎样生殖发育的。出示挂图,观察思考,说明分组竞赛的规则,得出正确结论放录像 学生回答观察准备小组活动小组按规则活动结果展示在黑板上认真观看
课堂小结 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总结 回顾所学知识,归纳总结
布置课下作业 投影展示 1.向妈妈了解生育自己的过程2.为妈妈进一份孝心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人的生殖
一、生殖系统结构与功能
二、生殖发育过程
受精 受精卵发育 胎儿分娩
作 业:
1.在各器官名称前的括号里填出正确的功能代号
器官名称 功能
( )睾丸 A保护睾丸和附睾,控制温度
( )阴茎 B尿液与精液排出时的通道(有特殊结构保证两者不会同时排)
( )阴囊 C男性产生精子的器官
( )尿道 D男性的性器官,也是男性的泌尿系统的器官
( )输精管 E分泌黏液,便于精子游动
( )精液 F在睾丸上面,储存精子,是精子成熟的地方
( )精子 G输送精子的两条小管
( )附睾 H男性生殖细胞
( )前列腺 I含有精子和少量营养的乳白色液体
【答案】C D A B G I H F E
2.正确排列下面各生理过程的顺序
A精子上行到输卵管 B精子经过阴道 C发育成熟,分娩 D进行细胞分裂,产生两个、四个……细胞 E形成一个小胚泡 F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胚胎 G植入子宫内膜 H精子通过子宫 I形成受精卵 J初具人形,成为胎儿
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 、_______ 、_____和_____。
【答案】B H A I D E G F J C
课后小结:
第三节 青春期
备课时间 06、2、3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青春期的特点。
2.能正确描述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
3.知道青春期的卫常识。
能力目标:通过活动,培养观察、思考能力;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展示表演的能力
情感态度:
1.养成青春期卫生保健的习惯。
2.形成正确的性观念。
3.形成健康的心理和更和谐的人际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青春期身体变化及青春期心理卫生
教学手段:
教师:投影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二节 青春期 一、青春期的生理变化身高、体重突增;卵巢、睾丸迅速发育;神经系统、心脏和肺功能明显增强二、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健康度过青春期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引言:青春期寄语出示图片资料分析青春期生理方面的变化根据讨论总结并强调卫生保健提出问题,引出小品,引导讨论,明确方向。强调正确对待青春期及调试方法。有疑惑要及时与好朋友交流或与家长老师沟通。 聆听观察、思考讨论交流总结得出结论演小品讨论,解决疑惑,健健康康度过青春期。养成良好的生理心理卫生习惯,珍惜人生的黄金时期——青春期。
板书设计:
第二节 青春期
一、青春期的生理变化
身高、体重突增;卵巢、睾丸迅速发育;神经系统、心脏和肺功能明显增强
二、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健康度过青春期
作业:
大明和梅梅在班里平时接触得比较多。班里就有同学说“梅梅喜欢大明”,“大明护着梅梅”什么的。你觉得同学们的话有没有不妥当的地方?如果你是大明或梅梅,应该怎样对待同学的起哄?如果你是班里的同学,你认为什么样的交往属于男生和女生正常交往的范围,什么样的交往又是不适宜的?
【答案】中学时代的友谊是纯洁而珍贵的,男生和女生之间的同学情谊是完全正常的。随意歪曲、起哄,不仅玷污了同学们美好的友谊,更反映出自己的无聊和浅薄。同学间交往搞搞恶作剧,开个玩笑是很常见的,但是应该有一定的规范。有些恶作剧或言语,你认为合适,可别人无法接受,就是不适宜的。
课后小结:
第四节 计划生育
备课时间 06、2、4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说出人口剧增给地球造成的压力,说出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有效措施,说出我国计划生育的目标和具体要求。
能力目标: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调查、探究能力
情感、价值观目标:认同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分析和推算的科学探究方法;认同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教学手段:
“世界与人口”栏目的录象资料;准备一个人一生大约需要从环境交换多少物质的数据;投影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教学,创设情境我国不同年代人口的增长趋势计划生育探究晚育的意义课堂小结 播放“世界与人口”栏目录象,创设问题情境。创设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出示我国人口增长情况的资料,组织讨论。出示一个人一生大约从外界需要获取多少化合物的资料,引出所要解决的矛盾,即人口与资源。启发学生联系上节课学过的知识,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展开探究活动。提供图片,让学生总结。 看录象,引起对问题的思考并初步养成关注社会问题的意识。展示交流课前调查的结果,即家族人口数量变化。分析资料,进行讨论。分析资料,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看书,了解我国计划生育的目标和具体要求,结合学过的生殖发育内容,探讨我国婚姻法的理论依据。小组合作探究,利用书中资料,运用数学方法探讨解决问题。看图总结。
板书设计:
第四节 计划生育
一、一个家庭人口的数量变化
二、我国计划生育的政策并探究晚育的意义
作业:
1.下列关于人口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口过度增长,造成资源危机;
B、人口过度增长,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C、人口过度增长造成生态平衡失调;
D、人口多是好事,改造环境的力量大。
【答案】D。
2.为什么?
【分析】由于人在一生中,需要各种各样的资源,如水、空气、土壤、动植物资源、能源等,这些资源都需要从环境中获取,而环境为人类提供各种资源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人口过度增长,必然会造成资源危机。
人呼吸会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多,人生活每天要排出许多的生活垃圾,有些垃圾是不可降解的,如塑料袋,也称白色污染,工业生产:造纸厂未经处理的废水、农药、化肥等,这些物质对环境都会造成污染,随着人口越多,这些污染物越多,而且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一些电子产品的应用,又增添了电磁污染,光化学污染等,最终导致环境质量下降。人口过度增长,由于人多地少,就必然要开垦耕地、毁林开荒、开垦草原、围湖造田,其结果改变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最终造成生态平衡失调。
所以,本题A、B、C三项都是正确的,D项“人口多是好事,改造环境的力量大”这句话,在生产比较原始和落后的年代,且人口数量相对自然资源来说比较少的情况下,是正确的。但当今社会,科技发达,生产水平先进,人们对环境改造完全凭借于机器,力量非常大,相反人口多,对环境的压力和破坏大。所以D项是错误的。
课后小结: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