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生物七上5.2《营养物质的作用》同步课件(第一课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生物七上5.2《营养物质的作用》同步课件(第一课时)(共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12-23 14:05: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维生素
糖 类
脂 肪
蛋白质
水 分
无机盐
2.3.2 营养物质的作用第一课时
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作用
本节课我们的任务是:

1. 小组合作,探究食物中含有能量。
2. 举例说明糖类、蛋白质、脂肪对人体的主要作用。
超链接——广告
为什么广告中小小一个士力架就能够让他“横扫饥饿,活力无限”呢?
士力架的主要营养成分表
干的花生、干的面包、干的腐竹
每一块(平均20克)含有
糖类 脂肪 蛋白质
12g 5.8g 1.7g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动动脑
1.能量具有多种形式,机械能、热能、光能、电能、原子能等都是各种不同的能量。KJ(千焦)和焦(J)是表示能量的单位。
2.绝大多数的食物,干燥情况下都可以燃烧放出热量。
3. 1克营养物质在氧化分解时所释放出的热量称为该物质的热价。
制定计划:
提示:参考课本P51
小组合作交流:
1.选择哪一种材料;
2.概括实验步骤;
3.小组分工:操作员,记录员,读数员,管理员;
4.分析实验注意事项。
准备
记录起始水温
加热
记录最终水温
计算温度上升值
填写探究报告
组间交流
安全第一哦!
记录表
实验探究: 本组探究 含有能量
得出结论:
1.食物中含有能量。
2.等质量的不同食物中含有的能量不同。
食物名称 起始水温 最终水温 温度上升值

士力架的主要营养成分表
404KJ
每一块(平均20克)含有
能量 糖类 脂肪 蛋白质
12g 5.8g 1.7g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给我们提供能量
1.糖类是人体内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所需能量的70%以上是由糖类氧化分解提供的。
2.脂肪是重要的储能物质,是营养物质中产热量最高的一种。
3.蛋白质也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
1.糖类的种类较多,如核糖和脱氧核糖是细胞中核酸的成分;糖与脂类形成的糖脂是组成神经组织与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2.长期生病的人因为胃口差,吃不下东西而逐渐消瘦。
3.脂肪主要分布在人和动物体内的皮下、大网膜和肠系膜等部位。
议一议:糖类、脂肪、蛋白质对人体还有哪些作用?
2.是构成人体的重要成分之一。
(一) 糖类的功能
(1)当饮食中糖类过多时,就会转化成脂肪储藏于体内,使人过于肥胖而导致各种疾病如高脂血症、糖尿病等。
(2)饮食中糖类不足将导致全身无力,疲乏、血糖含量降低,产生头晕、心悸、脑功能障碍等。严重者会导致低血糖昏迷。
1.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维持生命和健康。
2.组织细胞的结构成分。
3.维持生命和健康。
(二) 脂肪的功能
1.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超链接——生活
正常的动脉
有脂肪积聚的动脉
中风、心脏病
超链接——生活
脂肪摄入过少?
各种食用脂肪中含有40多种脂肪酸,脂肪长期供给不足,会发生营养不良、生长迟缓和各种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病,特别是危及皮肤健康的维生素 A 缺乏症 ,此外,伤口也不易愈合。
2.是构成细胞必不可少的成分,占人体体重的16.3%左右。
3.还有助于更新和修复组织细胞。
4.维持生命和健康。
(三) 蛋白质的功能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婴幼儿和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需要供给充足、优质的蛋白质。另外,应激状态下要增加蛋白质的供给量。
1.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超链接——生活
卫生部卫生执法监督司通告:劣质奶粉中蛋白质等营养素全面低下是造成婴儿患病的重要原因 。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作用
一、提供能量
二、建造身体
三、维持生命和健康
收获驿站
填空格:
1.从出生到长大成人,人体的身高和体重都会增长, 是建造人体的基本物质,并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2.在食物的营养物质中,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是 ,重要的储能物质是 。
《生物补充习题》P31
蛋白质
糖类
脂肪
选一选:
3.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给国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医生给被抢救的伤员静脉注射5%的葡萄糖溶液,其主要目的是( )
A.供给全面营养 B.提供能量
C.止痛 D.维持细胞的形态
4.用于更新和修补细胞,同时也是构成细胞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是( )
A.蛋白质 B.脂肪 C.淀粉 D.水
B
A
生物组内合作评价表

组号 组长 被评价同学 .

评价项目 评价标准 得分
实验过程中分工完成情况 (1)明确实验内容与组内分工,始终准确扮演实验角色(2分)
(2)清楚实验内容与分工,但不能准确扮演实验角色(1分)
(3)无故未扮演任何实验角色(0分)
完成实验报告情况 (1)实验现象、数据记录准确,即使失败,也分析原因(2分)
(2)实验现象、数据记录简单,没有解释(1分)
(3)不能完成实验报告(0分)
组内讨论参与情况 (1)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努力解答问题(2分)
(2)参与小组讨论,但基本是听同学解答(1分)
(3)无故不参加小组讨论(0分)
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