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活动调节类专项突破
1.(2019·山东日照高三校际联考)小白鼠是研究生命活动调节的常用实验动物。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研究人员将鼠笼中暗设的电极突然通电,发现小白鼠迅速将踩住电极的前肢移开,小白鼠躲避电击的过程主要是通过________调节来完成的,该过程中的效应器是指前肢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人员发现小白鼠的肝细胞膜上存在着与胰高血糖素特异性结合的糖蛋白,这说明激素调节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小白鼠的T细胞活性下降,机体产生抗体的量会明显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神经 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支配的肌肉
(2)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3)T细胞活性下降,淋巴因子的分泌量减少,影响了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抗体的生成量减少
解析 (1)鼠笼中突然通电,小白鼠迅速将踩住电极的前肢移开,该过程主要是通过神经调节来完成的,该过程中的效应器是指前肢的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支配的肌肉。
(2)激素调节具有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的特点。研究人员发现小白鼠的肝细胞膜上存在着与胰高血糖素特异性结合的糖蛋白,证明了激素可以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
(3)若T细胞活性下降,淋巴因子的分泌量减少,影响了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抗体的生成量减少,故抗体的量会出现下降。
2.(2019·山西五地联考高三试卷)在神经—肌肉标本中,传出神经末梢与骨骼肌共同构成效应器,它们之间通过突触连接在一起。图中a、b、c、d为可以进行电刺激的部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刺激a处,肌肉收缩,该种现象不能称为反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神经兴奋后,神经递质由③处释放,在②中通过________与①上的________结合,整个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3)已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在突触处只能单方向传递。请利用神经—肌肉标本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无完整的反射弧参与
(2)扩散 特异性受体 控制物质进出和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3)实验思路:分别在b、d处依次施加一定强度的电刺激,观察肌肉收缩情况及灵敏电流计偏转情况
预期实验结果:刺激b处时,肌肉收缩,灵敏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d处时,肌肉收缩,灵敏电流计不发生偏转
解析 (1)刺激a处,肌肉收缩,因无完整的反射弧参与,所以该种现象不能称为反射。
(2)神经兴奋后,神经递质由③突触前膜处释放,在②突触间隙中通过扩散与①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整个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和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
(3)若利用神经—肌肉标本设计实验,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在突触处只能单方向传递,则其实验思路:分别在b、d处依次施加一定强度的电刺激,观察肌肉收缩情况及灵敏电流计偏转情况。因该实验是验证性实验,其结论是已知的,即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在突触处只能单方向传递,所以预期的实验结果:刺激b处时,肌肉收缩,灵敏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d处时,肌肉收缩,灵敏电流计不发生偏转。
3.(2019·山东临沂高三二模)下丘脑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枢纽,如下图表示不同刺激引起下丘脑对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过程。回答问题:
(1)人体在寒冷环境中,图中激素________(填字母)的分泌量明显增加,细胞呼吸增强以增加产热量,同时皮肤发生的生理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刺激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引起的膜内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导致血液中激素D的含量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该激素的生理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尼古丁能增加人体细胞对D的敏感性,增强D对血糖的调节作用。为验证上述结论,将实验鼠随机均分为A、B两组,每天分别注射一定量的尼古丁溶液、生理盐水,相同且适宜条件下饲养3周。然后给各鼠注射等量的葡萄糖溶液,测定半小时后两组鼠血液中D浓度的变化。该实验中给小鼠注射葡萄糖的最终目的是____________,实验后A、B两组鼠血液中D浓度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若将实验中的“测定D浓度”改为“测定血糖浓度”,实验过程需将“给各鼠注射等量的葡萄糖溶液”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B和C 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
(2)由负电位转变为正电位 升高 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3)引起机体产生D A组小于B组 给各鼠注射等量的D溶液
解析 (1)人体在寒冷环境中,激素A(促甲状腺激素)、B(甲状腺激素)、C(肾上腺素)的分泌量明显增加,细胞呼吸增强以增加产热量,同时皮肤发生的生理反应是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使散热减少。
(2)人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刺激下丘脑的神经细胞产生兴奋,引起的膜内电位变化是由负电位转变为正电位,最终导致血液中激素D(胰岛素)的含量升高,该激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3)注射葡萄糖溶液使血糖浓度升高,从而引起机体产生胰岛素(D)。A、B两组小鼠注射等量的葡萄糖溶液,使初始时两小鼠血糖浓度相同,因尼古丁能增加细胞对D的敏感性,故小鼠将血糖降低至正常浓度时,A组小鼠D浓度小。若将因变量改为“血糖浓度”,则应控制D溶液的量一致。
4.(2019·山东青岛高三模拟)激素CT对破坏骨组织细胞有急性抑制作用,能减少体内钙由骨向血中的迁移量。激素PTH能促进骨质溶解,使骨骼脱钙。哺乳动物血钙含量受到激素CT和激素PTH的共同调节。某小组研究两种激素的作用,实验结果如下图。
实验材料和用具:3组大小和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大白鼠,生理盐水,生理盐水配制的适宜浓度激素CT溶液和激素PTH溶液,注射器,钙离子测定仪器等。
(1)适量地注射________可以缓解骨质疏松症,激素PTH和激素CT在调节血钙浓度方面的作用关系是________。
(2)a、b时给3组实验大白鼠注射的物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5%的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给正常大白鼠静脉注射一定量的15%的葡萄糖酸钙溶液,会引起大白鼠尿量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激素CT 拮抗
(2)A组注射生理盐水,B、C组注射等量的激素CT溶液 A、B组注射生理盐水,C组注射等量的激素PTH溶液
(3)减少 15%的葡萄糖酸钙溶液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导致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解析 (1)通过题干信息可知,激素CT能减少体内钙由骨向血中的迁移量,故适量地注射激素CT可以缓解骨质疏松症,激素PTH能促进骨质溶解,使骨骼脱钙,故激素PTH和激素CT在调节血钙浓度方面的作用关系是拮抗。
(2)A、B、C三组初始血钙含量相同,a时刻后,A组的血钙含量保持不变,B、C组血钙含量降低,根据对照原则,A组注射了适量的生理盐水,B、C组注射了等量的CT溶液;b时刻后,A、B组血钙含量维持稳定,C组血钙含量升高,因此C组注射了适量的PTH溶液,A、B组注射了等量的生理盐水。
(3)给正常大白鼠静脉注射一定量的15%的葡萄糖酸钙溶液,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导致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会引起大白鼠尿量减少。
5.(2019·山东聊城高三二模)初春,昼夜温差较大,也是感冒频发的季节。回答下列问题:
(1)甲型流感病毒是人类容易发生感染并患感冒的病原体。该类病毒作为抗原侵入人体后,在体液中机体需要借助________细胞产生的抗体将其凝集并抑制其繁殖。对于感染病毒的靶细胞,机体则需要通过________细胞的作用促使其裂解并释放病毒。
(2)人体患感冒时,“发烧”也是一种机体增强免疫力的反应。某人“发烧”至38.5 ℃的过程中,机体产热量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散热量。体温高于38.5 ℃时,应适当服用“退烧”药物。“退烧”过程中,机体散热增加的主要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随着新型流感疫苗的研发,疫苗的接种率连年提升。接种流感疫苗能预防流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接种流感疫苗后仍然有可能再患流行感冒,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浆 效应T
(2)大于 促进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
(3)体内产生了特异性抗体和记忆细胞 一方面,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另一方面,特定疫苗(抗原)引起的特异性免疫产生的抗体只能针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解析 (1)只有浆细胞可以分泌抗体,所以需要借助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凝集甲型流感病毒并抑制其增殖。若病毒侵入宿主细胞,需要经过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引起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抗原。
(2)正常情况下,机体产热量=散热量以维持正常体温,人发烧至38.5 ℃的过程中,即体温升高的过程中,产热量大于散热量。高烧时,机体通过促进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等途径增加散热。
(3)接种流感疫苗后,机体可以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和特异性抗体预防流感。但由于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特定疫苗(抗原)引起的特异性免疫产生的抗体只能针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故接种流感疫苗后仍然有可能再患流行感冒。
6.(2019·山东济南高三模拟)下丘脑是机体调节过程中联系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枢纽。
(1)研究表明,人体在摄入250毫升的某酒精饮料后会排出800毫升至1000毫升的水,排出水分相当于摄入水分的4倍,导致机体脱水,其可能原因是血浆中过高浓度的酒精会抑制下丘脑合成和分泌__________激素,缺少该激素时,肾脏会将水直接输送到膀胱中,而不是重新吸收到体内,可用________________(试剂)检测血浆中的酒精。
(2)请用文字和箭头描述吃的食物过咸时引起渴觉的过程:_____________。
(3)卵巢性激素可逆向影响下丘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激素的分泌,这称之为________机制。
答案 (1)抗利尿 酸性重铬酸钾
(2)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大脑皮层→渴觉
(3)促性腺激素释放 负反馈(反馈)
解析 (1)酒精饮料导致机体脱水的可能原因是血浆中过高浓度的酒精会抑制下丘脑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血浆中的酒精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检测。
(2)食物过咸时引起渴觉的过程: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大脑皮层→渴觉。
(3)卵巢性激素可逆向影响下丘脑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这称之为负反馈机制。
7.(2019·武汉市5月训练题)当盆栽植物平放时,根会向地生长,而茎则背地生长。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与茎生长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生长素浓度为a和b时(a(2)根的向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________。现有生长状况相同的某新鲜植物插条若干、生根粉(生长素类似物)及蒸馏水,请设计实验,通过观察插条生根的数目验证生长素的该生理作用特性(写出简要的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测结果,施加生长素的方法不作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根与茎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对生长素敏感程度高于茎) 0~a
(2)两重性 实验设计思路:将生根粉溶于蒸馏水得到高、低浓度的两种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将新鲜的植物插条随机均分为3组,其中2组分别施加等量两种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另一组施加等量蒸馏水作为对照,相同环境培养相同时间后观察插条生根的数量。(或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必须有高、低浓度及对照组,合理即可)
预测结果:高浓度组生根的数量小于对照组,低浓度组生根的数量大于对照组。
解析 (1)生长素由于重力作用分布不均匀,近地侧生长素浓度比远地侧浓度高。根与茎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对生长素敏感程度高于茎),茎的近地侧比远地侧促进生长作用强,茎向上弯曲生长,而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较高抑制生长,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较低促进生长,因此根与茎生长出现差异。若生长素浓度为a和b时(a(2)根的向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若验证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至少需要设计三个组,一个组为低浓度生长素促进生长,一个组为高浓度生长素抑制生长,第三个组添加蒸馏水作为对照。
课件30张PPT。生命活动调节类专项突破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