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认识诗中生字,能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理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其蕴含的哲理,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
极进取的精神。??
2、读诗体会这首古诗的节奏和韵味美,理解古诗的意思并会背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诗歌朗诵音频。?
学生课前收集诗人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游戏导入:?
1、游戏激趣:同学们,今天我们玩个“看图猜古诗”的游戏,好吗??
2、【幻灯片出示图片】玩游戏。(《咏鹅》《游子吟》《悯农》《望庐山瀑布》《登鹳雀楼》)?
二、学习拍手歌:?
1、看来有不少学生已经会背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古诗啦。可是光会背还不够,我们还要深入地理解学习他。学之前老师先教大家一首学习古诗的拍手歌。?
2、【幻灯片出示拍手歌】朗读。?古诗学法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学习古诗先解题;??
你拍二,我拍二,了解诗人不可弃;??
你拍三,我拍三,正确读诗有韵律;??
你拍四,我拍四,品字析句明诗意;?
你拍五,我拍五,身临其境悟诗情;??
你拍六,我拍六,熟读成诵情意浓!?
?3、你能从每句话中提炼出关键词?【板书】?
解题目;?知诗人;?读古诗;?明诗意;悟诗情;?诵情意。?
4.我们就按照这个步骤学习今天的古诗。?
三、理解题目,整体感知:?
1、今天我们还要来学一首古诗,看老师写课题。(师板书课题:登鹳雀楼)?
2、鹳雀楼名称由来:鹳雀,是一种鸟,形状像鹤。在山西永济县的黄河边上,
有一座楼经常有鹳雀停在上面休息,所以人们给它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鹳雀楼。大家看,这就是鹳雀楼。?
四、交流资料,了解诗人:?
1、通过查找资料,你知道了哪些关于王之涣的情况??
2、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关于王之涣的情况。
?五、扫清障碍,正确读诗:?
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
2、拼读生字。
?3、去掉拼音读生词。
?4、考察生字。?
5、【音频】范读古诗,学习古诗的正确停顿。?
6、练习正确读古诗。?
六、细读古诗,理解诗意:?
1、一天,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看到了很多美丽的风景,他看到了什么呢?咱们一起去看看。请打开书,自由地读读诗,看看图,想一想:诗人王之涣登上楼以后看到了什么??
?2.交流:你和王之涣在鹳雀楼上看到了什么呢??
?3.作画:假如老师想把你们看到的画下来,你能帮帮我吗?????
(1)?在师生共同的作画中达成一致:太阳要和山靠得近些,并且在一点一点往下落,最后太阳躲在大山背后不见了。(板书:夕阳)结合诗句猜一猜哪个字是太阳和群山靠得近的意思,(依)再猜猜哪个字告诉我们太阳不见了。(尽)(板书:依?尽)????
(2)联系生活发挥想象:见过夕阳西下的景象吗?(学生描绘)?
看到这么美的情景你会情不自禁地说些什么呢??
出示:夕阳落山图。太阳渐渐收起刺眼的光芒,连绵起伏的群山披着夕阳的余晖,显得十分壮丽!??????
(4)指导朗读?
4.继续画:我们在楼上还看到了黄河,黄河是怎样的一条河呢???
出示: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全长5464公里。????
想象黄河流向大海的景象,指导朗读诗句二。????
站在鹳雀楼上,你还能看到什么??出示文中插图。????
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又想到了什么呢??
出示:诗人登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你有没有登高的经历呢??
(2)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是什么呢?(站得高?看得远)???
?(3)我们在学习上应该怎么样呢?(要想取得更大的进步,还要不断努力。)?
七、精读古诗,感悟诗情:?
1、《登鹳雀楼》这首诗虽然只有短暂的四行,却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2、想象自己就是诗人王之涣,此时站在鹳雀楼上,看到这壮丽的景象,会怎样吟诵这首抒发自己感情的诗歌呢?体会诗歌的意境,开展多种形式朗读竞赛。(评价要求为在读出瀑布磅礴的气势同时,读出语言的描绘的魅力。)?
3.当堂背诵?
八、课堂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交流自己的想法。?
2、老师希望你们运用这节课学到的学古诗的方法去学习更多的古诗。??
◆?板书设计?◆??
登鹳雀楼?
解题目???????????????????????????????
?【唐】王之涣?知诗人?
读古诗??????????????
夕阳?????山????黄河??????????
?悟诗情??????站得高?看得远????????????
明诗意???????
?诵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