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 《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2-23 18:05:32

文档简介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
——《国风·魏风·十亩之间》
请大家朗读思考:这首诗描写了什么内容?
诗歌大意:在一片很大很大的桑园里,年轻的姑娘们采桑多悠闲,她们一道唱着歌儿回家转。
在相邻一片很大的桑园里,漂亮的姑娘们采桑多悠闲,她们一起说说笑笑往家转。
从诗歌内容上看,这是描写采桑人轻松愉快的劳动场景的诗,展示了一幅采桑女呼伴同归的桑园晚归图。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劳动的诗歌。《芣苢》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相关常识、写作特点及诗歌写作背景。2.感受《芣苢》重章叠句的音韵美。
3品味《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对仗工整、率真自然、饶有趣味的特点。
3.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重要的字词,把握《诗经》语言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感受《芣苢》重章叠句的音韵美。
审美鉴赏与创造:反复诵读诗歌进入诗歌意境,激发想象和联想,品味《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对仗工整、率真自然、饶有趣味的特点。
文化传承与理解: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两首诗歌中蕴含的情感意蕴,体会其现实意义。
三、预习检测
结合课下注解,解释下列词语含义
①芣苢(fú yǐ):植物名称,即车前子,种子和草可作药用。 ②薄言:发语词,没有实义。 ③有:采得。 ④掇(duō):拾取。 ⑤捋(luō):用手掌成把地脱取东西。 ⑥袺(jié):用手提着衣襟兜东西。 ⑦襭(xié):把衣襟别在腰间兜东西。
四、文化常识
《诗经》约成书于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诗》,后来传世的版本中共记载有311首,为了叙述方便,就称作"诗三百"。之所以改称《诗经》,是由于汉武帝以《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的缘故。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相传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周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这些没有记录姓名的民间作者的作品,占据诗经的多数部分,如十五国风。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五、朗读课文,把握诗歌大意。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译文:采了又采车前子,
采呀快去采了来。 采了又采车前子, 采呀快快采起来。
采了又采车前子, 一枝一枝拾起来。
采了又采车前子, 一把一把捋下来。
采了又采车前子, 提着衣襟兜起来。 采了又采车前子, 别好衣襟兜回来。
六、自由诵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美
1、思考: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重章叠唱。 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采采芣苢,薄言”反复吟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手法。
2、你读过具有重章叠唱这种诗歌结构的诗歌吗?和全班同学交流,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学生展示一: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内容:贺新娘的诗
赏析:此诗运用重章叠句手法,每章结构相同,只更换少数字句,这样反复咏赞,音韵缭绕;优美的乐句与新娘的美貌、爱情的欢乐交融在一起,渲染了新婚的喜庆气氛。各章的前两句,是全诗的兴句,分别以桃树的枝、花、叶、实比兴男女盛年,及时嫁娶。
学生展示二: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
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寘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
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主旨:嘲骂剥削者不劳而食的诗歌。
赏析:这首诗三章复沓,采用换韵反复咏叹的方式,有利地表达伐木者的反抗情绪,内容上也起到补充的作用。
诗的句式灵活多变,从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八言都有,纵横错落,或直陈,或反讽,也使感情得到了自由而充分的抒发。
3、再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这种重章叠唱的创作形式给人什么感受?你能感受到主人公的心情吗?
全诗三章,只有“采”“有”“掇”“捋”“袺”“襭”六个动词是不断变化的,描写了妇女们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劳动过程。
正是这种极为简单的重章叠唱的歌谣形式,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将劳动者的喜悦心情表达了出来。
小结:这首诗读来好似“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
——王玉润《诗经原始》
七、诵读《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1、概括诗歌整体内容
首联 写人叙事 孙辈收麦
颔联 写景 收前天气
颈联 写人叙事 收时犒劳
尾联 抒情 喜悦心情
2、找出你喜欢的诗句品一品,看看作者是如何表达喜悦之情的。
学生分享:
①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
赏析:诗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连绵阴雨时人们的沮丧,雨过天晴时人们的欢欣,形成对比。
表现了农村麦收季节久雨忽晴、宜事农桑的喜悦。
学生分享:
②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
侧面描写麦收季节繁忙的劳动景象。诗句没有直接描写麦收场景,而是通过家里人忙着做饭、忙着酤酒的场面来间接刻画收麦劳动的艰辛和劳苦。
表达了诗人对诸孙的感激之情。
八、合作探究
这两首诗歌有什么共同和不同之处?
①都是劳动者之歌。《芣苢》写妇女们采桑满载而归。《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写雨晴后收麦的喜悦。
②侧重不同。《芣苢》 细腻描写好动的过程,富于诗情画意。《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不详细描绘劳动场面,而是从诸孙“入村”写起,对比手法写出久雨初晴、宜事农桑的喜悦。诗歌中充满乡村气息的饮食,侧面展现劳动场面的热烈,充满浓浓的亲情以及劳动的快乐。
③《芣苢》重章叠唱,回环往复,令人神往。《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对仗工整,率真自然,饶有趣味。
九、课堂练习
鹤鸣
《诗经》
鹤鸣于九皋①,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②。乐彼之园,爰③有树檀,其下维萚④。它山之石,可以为错⑤。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注】①九皋:深远的大译。②渚:河中小洲。③爰:助动词。④萚:枯叶。⑤错:可琢玉的石。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两章的一、二句都是写鹤。“九皋”突出了背景广袤,“声闻于野(天)”突出了鹤鸣的高亢清亮。
B.两章的三、四句都是写鱼。鱼儿一会儿下潜到深渊,一会儿又在浅水处游玩,自由自在。
C.两章的五、六、七句都是写园林。园林树木繁茂,高大的檀木下有萚、榖,让人看了不禁伤感。
D.诗歌从听觉写到视觉,再写到心中所感所思,结构完整,形成一幅远古诗人漫游荒野的图画。
十、巩固提高
游西湖
苏辙【注】
闭门不出十年久,湖上重游一梦回。
行过闾阎②争问讯,忽逢鱼鸟亦惊猜。
可怜举目非吾党,谁与开樽共一杯?
归去无言掩屏卧,古人时向梦中来。
【注】①苏辙:北宋文学家,晚年为避新旧党争之祸,辞去官职,筑室于颖昌(今河南许昌市东),自号“颍滨遗老”。②闾阎:指城市里巷。
1、本诗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颔联运用侧面烘托,通过描述颖昌市民与鱼鸟对诗人出游西湖的反应,从侧面凸显出诗人多年深居简出的生活;运用拟人、对偶,写百姓问讯与鱼鸟惊猜,说明诗人深居之久,表意深刻,形象生动。
十一、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首描写劳动的古诗,读到了古人日常生活与劳作场景,感受到了他们劳动时的欢乐与情趣。阅读诗歌慢摇展开想象和联想,走进其中,描摹场景,感受诗人的情感,体会劳动之美。
十二、板书设计
《芣苢》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妇女采摘 孙辈收麦
欢乐 喜悦
重章叠句 对仗工整
课件32张PPT。 语文统编版
高一年级
必修一6
芣苢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新知导入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
——《国风·魏风·十亩之间》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相关常识、写作特点及诗歌写作背景。2.感受《芣苢》重章叠句的音韵美。
3品味《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对仗工整、率真自然、饶有趣味的特点。
3.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重要的字词,把握《诗经》语言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感受《芣苢》重章叠句的音韵美。
审美鉴赏与创造:反复诵读诗歌进入诗歌意境,激发想象和联想,品味《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对仗工整、率真自然、饶有趣味的特点。
文化传承与理解: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两首诗歌中蕴含的情感意蕴,体会其现实意义。预习检测 植物名称,即车前子,种子和草可作药用。 发语词,没有实义。 采得。 拾取。 用手掌成把地脱取东西。 用手提着衣襟兜东西。 把衣襟别在腰间兜东西。①芣苢(fú yǐ):
②薄言: ③有: ④掇(duō): ⑤捋(luō): ⑥袺(jié): ⑦襭(xié):作家介绍 《诗经》约成书于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诗》,后来传世的版本中共记载有311首,为了叙述方便,就称作"诗三百"。之所以改称《诗经》,是由于汉武帝以《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的缘故。
?作家介绍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
《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写作背景 相传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周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这些没有记录姓名的民间作者的作品,占据诗经的多数部分,如十五国风。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朗读课文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新知讲解 译文 采了又采车前子, 采呀快去采了来。 采了又采车前子, 采呀快快采起来。
采了又采车前子, 一枝一枝拾起来。 采了又采车前子, 一把一把捋下来。
采了又采车前子, 提着衣襟兜起来。 采了又采车前子, 别好衣襟兜回来。
朗读诗歌 自由诵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美
思考: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重章叠唱
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采采芣苢,薄言”反复吟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手法。新知讲解 你读过具有重章叠唱这种诗歌结构的诗歌吗?和全班同学交流,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贺



诗新知讲解 此诗运用重章叠句手法,每章结构相同,只更换少数字句,这样反复咏赞,音韵缭绕;优美的乐句与新娘的美貌、爱情的欢乐交融在一起,渲染了新婚的喜庆气氛。
各章的前两句,是全诗的兴句,分别以桃树
的枝、花、叶、实比兴男女盛年,及时嫁娶。贺



诗新知讲解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
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寘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
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新知讲解 这首诗三章复沓,采用换韵反复咏叹的方式,有利地表达伐木者的反抗情绪,内容上也起到补充的作用。
诗的句式灵活多变,从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八言都有,纵横错落,或直陈,或反讽,也使感情得到了自由而充分的抒发。嘲







食新知讲解 全诗三章,只有“采”“有”“掇”“捋”“袺”“襭”六个动词是不断变化的,描写了妇女们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劳动过程。
正是这种极为简单的重章叠唱的歌谣形式,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将劳动者的喜悦心情表达了出来。 再读诗歌,这种重章叠唱的创作形式给人
什么感受?你能感受到主人公的心情吗?新知讲解 这首诗读来好似“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
——王玉润《诗经原始》新知讲解首联 写人叙事 孙辈收麦
颔联 写景 收前天气
颈联 写人叙事 收时犒劳
尾联 抒情 喜悦心情 诵读《文氏外孙入村收麦》,概括诗歌整体内容新知讲解 诗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连绵阴雨时人们的沮丧,雨过天晴时人们的欢欣,形成对比。
表现了农村麦收季节久雨忽晴、宜事农桑的喜悦。找出你喜欢的诗句品一品,看看作者是如何表达喜悦之情的。1.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新知讲解 侧面描写麦收季节繁忙的劳动景象。诗句没有直接描写麦收场景,而是通过家里人忙着做饭、忙着酤酒的场面来间接刻画收麦劳动的艰辛和劳苦。
表达了诗人对诸孙的感激之情。2.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合作探究这两首诗歌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合作探究①都是劳动者之歌。《芣苢》写妇女们采摘满载而归。《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写雨晴后收麦的喜悦。
②侧重不同。《芣苢》 细腻描写好动的过程,富于诗情画意。《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不详细描绘劳动场面,而是从诸孙“入村”写起,对比手法写出久雨初晴、宜事农桑的喜悦。诗歌中充满乡村气息的合作探究饮食,侧面展现劳动场面的热烈,充满浓浓的亲情以及劳动的快乐。
③《芣苢》重章叠唱,回环往复,令人神往。《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对仗工整,率真自然,饶有趣味。课堂练习 鹤鸣
《诗经》
鹤鸣于九皋①,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②。乐彼之园,爰③有树檀,其下维萚④。它山之石,可以为错⑤。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注】①九皋:深远的大译。②渚:河中小洲。③爰:助动词。④萚:枯叶。⑤错:可琢玉的石。课堂练习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章的一、二句都是写鹤。“九皋”突出了背景广袤,“声闻于野(天)”突出了鹤鸣的高亢清亮。
B.两章的三、四句都是写鱼。鱼儿一会儿下潜到深渊,一会儿又在浅水处游玩,自由自在。
C.两章的五、六、七句都是写园林。园林树木繁茂,高大的檀木下有萚、榖,让人看了不禁伤感。
D.诗歌从听觉写到视觉,再写到心中所感所思,结构完整,形成一幅远古诗人漫游荒野的图画。C拓展提高 游西湖
苏辙【注】
闭门不出十年久,湖上重游一梦回。
行过闾阎②争问讯,忽逢鱼鸟亦惊猜。
可怜举目非吾党,谁与开樽共一杯?
归去无言掩屏卧,古人时向梦中来。
【注】①苏辙:北宋文学家,晚年为避新旧党争之祸,辞去官职,筑室于颖昌(今河南许昌市东),自号“颍滨遗老”。②闾阎:指城市里巷。拓展提高 颔联运用侧面烘托,通过描述颖昌市民与鱼鸟对诗人出游西湖的反应,从侧面凸显出诗人多年深居简出的生活;运用拟人、对偶,写百姓问讯与鱼鸟惊猜,说明诗人深居之久,表意深刻,形象生动。本诗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首描写劳动的古诗,读到了古人日常生活与劳作场景,感受到了他们劳动时的欢乐与情趣。阅读诗歌慢摇展开想象和联想,走进其中,描摹场景,感受诗人的情感,体会劳动之美。板书设计《芣苢》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妇女采摘 孙辈收麦
欢乐 喜悦
重章叠句 对仗工整作业布置 学校组织“诵《诗经》,品经典”活动。请你为这次活动写一则宣传语。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