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专题纵览:二战之后的世界局势
20C40S末
1955
20C60、70S
1991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两极格局形成
多极化趋势
出现
苏联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
战后资本主义
新变化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
时空观念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COLD WAR
美苏争锋
null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身为同盟国的美国以海报描绘一个友善的俄国士兵。
这是明天?
共产主义下的美国
盟友
对手
?
专题纵览:二战之后的世界局势
经济:战后黄金储备达200亿美元,几占世界总量的59%
军事:1949年前垄断核武器,武装部队人数达1200多万,在56个国家驻扎军队,建有480多个海外军事基地
军事: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陆军,武装部队人数1140万
领土:获得波罗的海、黑海、太平洋的出海口,在新控制地区扶植共产党政权,社会主义从一国扩展至多国
从战前的债权国变成负债累累的债务国
原英属殖民地纷纷要求独立
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降到二流国家的水平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12月,中华民国政府败退台湾
“谁解放领土,谁就把自己的社会制度推行到他们的军队所到之处。”
——1945年4月斯大林对南斯拉夫政府代表团的讲话
“美利坚合众国现在是一个强国,没有比它更强大的国家了,这就是说:有了这样强大的力量,他们有权取得全世界组织的领导权……”
——哈里?杜鲁门
丘吉尔曾说:“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一、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
1.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实质美苏两分天下)
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
2.国家利益、意识形态对立导致战时同盟破裂(根本)
3.战后初期国际力量对比的重大变化(西欧普遍衰落、美苏均势)
1946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应邀访问美国期间发表了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讲:“从波罗的海边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已经拉下了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这张铁幕后面坐落着所有中欧、东欧古老国家的首都——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亚。这些著名的都市和周围的人口全都位于苏联势力范围之内,全都以这种或那种方式,不仅落入苏联影响之下,而且越来越强烈地为莫斯科所控制。”
1.序幕:铁幕演说(丘吉尔)
二、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过程
“通过直接或间接侵犯而强加于各国自由人民的极权政体,削弱着国际和平的基础,因而也危害美国的安全。“世界各国的自由人民都在期待我们的支持,以维护他们的自由”。“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美国都有权干涉。”
——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国会宣读咨文
结合教材分析:这篇演说提出的政策被称作什么?实质是什么?影响?
实质:干涉别国内政,遏制共产主义和苏联,称霸世界。
影响: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杜鲁门主义(1947)
——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
史料实证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目的: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实质: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称霸世界
影响: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也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重要步骤。
北约组织的建立
设在布鲁塞尔的北约盟军总部
北约标志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条约》规定:“对欧洲或北美之一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缔约国可采取包括武力在内的行动”。
时间:1949年
地点:美国华盛顿
国家:以美国为首的12个西方国家
标志:《北大西洋公约》的签订
苏联神操作:申请加入北约
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华约标志
时间:1955年
地点:波兰华沙
国家:7个社会主义国家
内容: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其他缔约国将以一切方式进行援助。
苏 联
波 兰
民德
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
匈牙利
捷克斯洛伐克
联邦德国
奥地利
瑞士
瑞 典
芬 兰
法 国
意 大 利
土 耳 其
西 班 牙
希 腊
丹麦
英 国
冰岛
挪 威
荷兰
比利时
葡萄牙
爱尔兰
中立国
北约成员国
华约成员国
资本主义阵营
社会主义阵营
南斯拉夫
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的出现,标志着两大集团全面冷战对峙的形成,两极格局的最终确立。
2.表现:
二、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过程
美国冷战 苏联反击
政治
经济
军事
“杜鲁门主义”1947.3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7.9
“马歇尔计划”1947.6
经济互助委员会 1949.1
“北约”1949
“华约”1955
三、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影响
1.基本特点:
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交织,导致国际局势紧张
三、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影响
2.具体表现:
1948
1949
1950
1961
1962
朝鲜半岛:
韩朝分裂
西欧:
德国分裂为东德
和西德
美洲:
古巴导弹危机
亚洲:朝鲜战争
1950-1953
亚洲:越南战争
1961-1973
“冷战”
“热战”
冷战典型事件之
古巴导弹危机
古巴导弹危机 Cuban Missile Crisis:惊爆世界的十三天
冷战典型事件之
柏林墙
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西德”。1949年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东德”。
(1961年柏林墙)
雅尔塔会议
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
(德国分裂是冷战的产物)
联邦德国
民主德国
1949年-1961年8月12日大约有269万东德人通过东、西柏林的81个通道纷纷逃向西部,占当时东德人口的1/6。1961年8月13日民主德国决定封锁西柏林四周的边界,随后关闭勃兰登堡门,在分界线上建筑了隔离设施,总长达154公里,通称“柏林墙”。
它的外围是一道3.5米高的通电铁丝网,铁丝网与柏林墙之间有50米宽的空地,在这长160多公里、宽50米的无人地带设有300个观察炮楼、22个暗堡,数千个电子眼和250只警犬。柏林墙高4米,宽50公分,墙的上端还焊接着光滑的圆形铁筒,使人无法攀登。
街道在西方, 楼房属于东方。楼房上的窗口就是著名的‘死窗户“,被砌死以阻止人们逃往西柏林
家国情怀
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塌
第一个穿越柏林墙的人 康拉德·舒曼
柏林墙存在的27年中,在 5043 个越墙成功者背后,是 270 名到 780 名(不同机构统计有出入)失败者被打死, 约 6 万人被指控为“企图叛逃”而遭到平均为期 16 个月的监禁。
“柏林墙倒下之前没有人相信它会倒下。它倒下之后,没有人相信它居然能那么长久地立在那里!
三、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影响
3.冷战的影响:
课堂深入思考:
三、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影响
3.冷战的影响:
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对峙和冷战的结束
(1)对世界形势:
②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崛起
①两强相争,国际局势十分紧张;但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③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互相借鉴,调整改革,推动世界发展
三、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影响
3.冷战的影响:
(2)冷战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初期
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一边倒”政策
中苏关系恶化
中美“破冰”到中美建交
中苏关系正常化
三、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影响
3.冷战的影响:
(3)冷战对国际体育事业的影响
苏联要求奥委会为苏联和东欧运动员另建奥运
村,远离英美等国家。
美国篮球队和苏联篮球队决赛,美国丢失奥运金牌,但美国队认为裁判不公,抗议比赛结果,拒绝参加颁奖典礼。
由于苏联入侵阿富汗,当时147个国际奥委会成员,2/5的国家抵制或者拒绝参与莫斯科奥运会,16个国家没有在入场式上打出本国国旗。
苏联报复美国洛杉矶奥运会,包括苏联在内
的19个国家因为“参赛人员安全得不到保证”为由
拒绝参加。
美苏相互抵制,相互拆台,使现代体育事业发展遭遇尴尬和阻碍。
三、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影响
3.冷战的影响:
(4)冷战对艺术领域的影响—摇滚乐
迈克·杰克逊《We are the world》
鲍勃·迪伦《Blowing in The Wind》
约翰·列侬《Give Peace a Chance》
猫王《 Don't Be Crue 》
摇滚乐
青年人通过摇滚乐表达对战争、和平、自由、宗教、慈善以及对整个社会的看法,反映了当时青年人的情感和愿望,这种艺术形式对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三、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影响
3.冷战的影响:
(5)冷战推动科技进步(航天)
1961年 苏联加加林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
1969年 美国阿姆斯特朗 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
提升:现状是历史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