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聿怀中学2010届高三11月月考(语文)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汕头市聿怀中学2010届高三11月月考(语文)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12-12 20:2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骨气(gǔ)??? 肖像(xiāo)??功成名遂(suí)???暴殄天物(tiǎn)
B. 聒噪(guō)?? 尽管(jǐn)???噤若寒蝉(jìn)???斐然成章(fěi)
C.信笺(qiān)? 讣告(bǔ)????称心如意(chèn)????浑金璞玉(pú)
D. 琴弦(xuán )惭怍(zuò)???恣意妄为(zì)??????乘人之危(chèn)
2.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日本律师尾山宏,一位70岁的老人,?????? 着巨大的压力,用自己大半生的时间对日本政府侵华战争的罪行进行着不懈的????? 。在他身上,人们看到了????? 国家和民族的正义力量,这力量?????? 着人们,在捍卫正义的道路上,人们唯一不能失去的就是正义响在心中的声音。
A.承担??? 追踪??? 跨越???? 昭示???? B.承担?? 追问?? 超越??? 启示
C.承受??? 追踪??? 超越???? 昭示???? D.承受?? 追问?? 跨越??? 启示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一句是
A.在这部新作品里,他对几个人物的描摹和刻画真是有声有色,细致入微,使读者产生了具体、真切的印象和感受。
B.不少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时采取了“先找个窝,再做选择”的权宜之计,这种做法是我国特定的社会转型时期的产物。
C.长久以来人事部门的管理观念是“因人成事”,其核心思想是要让人与事搭配,看重的是什么样的人适合什么样的职位。
D.兽首买家蔡铭超拒付拍卖款的消息如石破天惊,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网友们唇枪舌剑,讨论激烈。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国政府将医疗体制改革委托给了包括国内著名高校、世界卫生组织在内的6个机构,每个机构将各自为中国卫生改革与发展提出一套方案。
B.能否发挥好中央和地方两方面的积极性,克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过的土地调控政策实现其积极作用的关键。
C.中国证监会所属的应急处理中心监测互联网,在某证券网站提供的多款证券交易软件的安装程序中捆绑了木马程序,这对网上金融交易危害极大。
D.认真学习口腔保健知识,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不断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是我们获得口腔健康的有力保证。高*考%资#源&网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5-10题。(15分,每题3分)
宁戚欲干齐桓公,穷困无以进,于是为商旅,赁车以适齐,暮宿于郭门之外。桓公郊迎客,夜开门,辟赁车者,执火甚盛,从者甚众。宁戚饭牛于车下,望桓公而悲,击牛角,疾商歌。桓公闻之,执其仆之手曰:“异哉!此歌者非常人也。”命后车载之。桓公反,至,从者以请。桓公曰:“赐之衣冠,将见之。”宁戚见,说桓公以合境内。明日复见,说桓公以为天下,桓公大说,将任之。群臣争之曰:“客卫人,去齐五百里,不远,不若使人问之,固贤人也,任之未晚也。”桓公曰:“不然。问之,恐有小恶。以其小恶,忘人之大美,此人主所以失天下之士也。且人固难全,权用其长者。”遂举大用之,而授之以为卿。当此举也,桓公得之矣,所以霸也。
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不得见也,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之傲爵禄者,固轻其主;其主傲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傲爵禄,吾庸敢傲霸王乎?”五往而后得见。天下闻之,皆曰:“桓公犹下布衣之士,而况国君乎?”于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桓公所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者,遇士于是也。诗云:“有觉德行,四国顺之。”桓公其以之矣。????? (刘向《新序·杂事第五》)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宁戚欲干齐桓公???????? ?干:求见
B.夜开门,辟赁车者?????? ?辟:通“避”,使……躲开
C.吾庸敢傲霸王乎???????? ?庸:平庸
D.有觉德行,四国顺之???? ?觉:正直
6.下列各组语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其主傲霸王者,亦轻其士????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B.固贤人也,任之未晚也??????? 且人固难全,权用其长者
C.一日三至而不得见?????????? ?五往而后得见
D.士之傲爵禄者,固轻其主?????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7.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宁戚欲干齐桓公,(而)穷困无以进。?? B.说桓公以(之)为天下。
C.(若)问之,恐有小恶。?????????????? D.五往而后得见(小臣稷)。
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1世纪教育网
A.宁戚“击牛角,疾商歌”,是为了引起桓公的注意。
B.不计小恶,不忘大美,使桓公得到了宁戚这样的贤臣。
C.齐桓公三番五次前去看望小臣稷,因为怀有“庸敢傲霸王”之心。
D.齐桓公能够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是因为他遇到了贤士。
三、(23分)
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划线部分断句。(4分)
古者谏无官,自公卿大夫至于工商,无不得谏者。汉兴以来,始置官。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萃于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居是官者当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彼汲汲于名者,犹汲汲于利也。其间相去何远哉!(司马光《谏院题名记》)
10、翻译文言文(6分)
(1)且人固难全,权用其长者
(2)彼汲汲于名者,犹汲汲于利也
1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诉衷情·宝月山作
仲殊①
清波门外拥轻衣,杨花相送飞。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 闲院宇,小帘帏。晚初归,钟声已过,篆香②才点,月到门时。
注:①仲殊:僧人,俗姓张,名挥,仲殊是其法号。曾住杭州宝月寺。
②篆香:又称百刻香,寺院常用其作为计时器来使用。
(1)上阕中的“乱”字写得很有意味,请具体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人是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自己的心境的。请具体分析本词是如何写景抒情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
(王维《山居秋暝》)
(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李白《将进酒》)
(3)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3-16)题。(16分)
人文教育的位置在哪里?? 陈思和
我认为学校教育应该包含两种,一种是坚持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知识积累,积累的过程是灌输性的,这些知识本来存在于人的生命意识以外,通过灌输把它送入人的主观世界里去,使人慢慢变得丰富起来;还有一种教育,是以人为能动的活的生命体作前提,人本身具有一种人之所以为人的能力,用过去的说法,就是人性的因素。人性的因素与知识的因素不一样,人性是人的生命以内的东西,知识是人的生命以外的东西。当然,人不会一出生就意识到“我是人”,“应该怎么做人”的问题是道德范畴的问题。我们能吃能睡还不能说是个合格的人,还必须要有一种良知来支撑自己的行动,这样一种良知是通过点点滴滴的教育来把它唤醒。光靠科学技术的训练无法完成,光靠金钱权力也无法完成,它需要文史哲的长期熏陶和教育。
这两种教育,前者姑且称作是技术知识教育,具有工具价值;后者姑且称作为人文教育,更重在精神价值。两者从方式到形态都不一样,并非是完全和谐的,如果对人文教育也采取灌输性的知识教育的方法,有时反而压抑了真正的人性的因素。所以,人文教育不等于人文知识的教育,人文知识如果不与真正的人文精神联系在一起,只是死背教条,脱离实际的感性生活,那只能是一种后果:学生把知识的因素都接受了,但人性的因素却越来越遮蔽了。这并不是人文教育的理想结果。   其实,人文教育的困境,全世界各个国家都存在,它与所谓的全球性的现代化进程的关系一直处理不好。整个世界潮流就是强调技术知识教育,国家对教育的要求指标充满了计量化的特征,这当然会把科学技术搞上去,但人文一方面的欠缺所造成的后果则很少有人在考虑。2000年浙江省金华市一个中学生不堪教育压力残杀母亲的事件,不仅仅在中国发生,外国也是有的。美国校园里那么多的暴力行为发生,本质上就是美国独尊技术知识教育,缺损人文教育的恶果。灌输式的人文教育没有把人内心中的真善美的能量唤醒,反而把这些人性中的好的因素压抑了,扼杀了,所以才使受教育者对人性的好的因素由反感到仇恨。像德国这样具有发达人文传统的国家,像日本这么一个讲究礼仪的民族,为什么会出现法西斯主义?为什么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主义蒸蒸日上的时候,会爆发文化大革命?这些问题,在我看来都与人文教育的失败有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发愤图强、卧薪尝胆的历史阶段里,往往要求万众一心,集中追求同一个现实的目标,比如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称雄世界等等,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在教育上会有意无意地压制另外一些因素,比如人文精神。因为人文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不容易显现出来。它的失落不容易被注意到,等到大家集体发现就来不及了。
人文精神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唤起人的自由自在的人格境界,一种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人文精神是可以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实践来逐步探索体会的。中国进入世界经济体系大约是不可逆转了,我们已经加入WTO。但是,我们的人文教育是否必须进入西方模式,而使我们本来的人文教育传统毁掉?我觉得当务之急是如何在西方的模式下坚持民族的自主性和多样性。我们任重而道远。
??????????????????????????????????? (选自《新华文摘》2001年12期,有删节)
13.人文教育的本质是什么?选出表述最准确的一项(3分)
A.重点通过文史哲的长期熏陶和教育,唤醒人性中真善美的因素和做人的良知的教育。
B.坚持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知识积累,使之灌输到人的主观世界中使人慢慢变得丰富起来的教育。
C.通过各种知识的学习,培养人的真善美的品性,使之能意识到“我是人”的教育。
D.传授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的知识,使人懂得做人道理的教育。
14.根据文中信息,下面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文教育应该是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实践来逐步探索体会人文精神,唤醒人性良知,而不是仅仅灌输人文学科知识。
B.在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大潮中,我国的人文教育也应该向西方学习,进入西方的模式,与世界接轨。
C.为了走出我国当前人文教育的困境,必须继承我们本来的人文教育传统,坚持民族的自主性和多样性。
D.人文精神是通过人文教育唤醒人们本性中真善美的因素和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
15.作者认为,人文教育缺失造成的危害是什么? (4分)
16.?从全文看,造成人文教育的困境的原因是什么?(6分)
?
文学类文本阅读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15分)
玛 莎?
[俄]屠格涅夫?
许多年以前,我住在彼得堡时,每次雇街头马车,总要和马车夫聊聊天。?
我特别喜欢和夜间的马车夫谈话,他们都是近郊的贫苦的农人,赶着拉着上过赭色油漆的小雪橇的羸弱的瘦马,来到京城,希望挣些糊口的费用,凑些钱还地主们的代役租。
那一天,我就雇了一个这样的马车夫……他是个20岁光景的小伙子,身材高大,体格匀称,仪表堂堂。他有一对蓝色的眼睛,红润的面颊,他那一直戴到眼眉边的带补丁的帽子下边,露出卷成一个个小圈圈的淡黄色头发。而且,他那魁伟的肩膀怎么能穿得上这么一件褴褛的厚呢上衣!?
然而,马车夫那漂亮的、没有胡须的脸上,露出悲伤和郁闷的神情。?
我和他攀谈起来。从他的话语里,也听得出他的悲伤。?
“怎么啦,兄弟?”我问他,“你为什么不愉快?难道有什么不幸吗?”?
小伙子没有马上回答我。?
“是的,老爷,是的,”他终于说道,“再没有什么比这更不幸的了。我死了妻子。”?“你爱她……爱自己的妻子吗?”?
小伙子没有回过头来看我,他只是低下头。?
“我爱她,老爷。已经过去7个多月了……但我还不能忘掉。我心里难过死了呢!她年轻,健壮!仅仅一天功夫,她就给霍乱病夺走了。”?
“她待你好吗?”?
“唉,老爷!”贫苦的农人沉重地叹了口气,“我和她在一块儿生活得多么和睦啊!她死时我不在家,所以,我突然在这儿听到这个消息时,人们已经把她埋掉了——我立刻赶回村里去,赶回家里去。等到我回来,已经是半夜啦。我跨进自己的小木屋,站在屋子中间,就这样小声地说:‘玛莎!玛莎呀!’只有蟪蛄的吱吱叫。我不觉哭起来,坐在小木屋的地板上——还用手掌拍了一下地板!我说:‘你这贪得无厌的东西……你吞噬了她……也把我吞噬掉吧!唉,玛莎!’”?
“玛莎!”他突然压低嗓子又叫了一声。他没有放松手里的缰绳,用手套揩了揩眼泪,抖了抖它,放到一边,耸了耸肩膀,就再也没有说一句话了。?
我跳下雪橇时,多给了他剩下的15戈比。他深深地向我鞠了一躬,双手抓着帽子——随后踏着街上空荡荡的雪地,在一月严寒的灰白色的雾里,小步慢慢地挣扎着走去。
17、小说着重写出了“夜间的马车夫”因死了妻子而产生的悲伤情绪,哪些方面写出了马车夫的悲伤情绪?(5分)????????
18、简答。(8分)?
(1)透过小说的侧面描写,你可看出玛莎的什么特点?(2分)
(2)小说最后写“他”“小步慢慢地挣扎着走去”,为什么用“挣扎”一词结束对“他”的刻画?(2分)
19、小说第二段开头写道:“我特别喜欢和夜间的马车夫谈话。”试以这句话为引发点,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屠格涅夫这个作家的特点。(6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17-19题。
在北地,考验他的人格的,是比杀头更严峻的诱降。诱降决无刀光剑影,却能戕灭一个人的灵魂。但见,各种身份的说客轮番登门,留梦炎,就是元人打出的第一张“王牌”。
留梦炎是谁?此公不是凡人,想当初,他和文天祥,曾同为南宋的状元宰相。然而,两人位同志不同,就是这个留大宰相,早在1275年的临安保卫战中,就伙同权奸陈宜中,暗里策划降元。为此,他极力干扰文天祥率军驰卫,而后又弃城、弃职逃跑。待到临安沦陷,他又拿家乡衢州作献礼,摇身变成元朝的廷臣。
留梦炎一见文天祥,就迫不及待地推销他的不倒翁哲学。他说:“信国公啊,今日大宋已灭,恭帝废,二帝崩,天下已尽归元朝,你一人苦苦坚持,又顶得了什么用呢?那草木,诚然还是赵家的草木,那日月,却已经是忽必烈大汗的日月了。”
天祥转过身去,只给他一个冷背。真的,你让葵藿如何与狗尾巴草对话?你让铁石如何与秽土论坚?留梦炎之流的后人对乃祖的投降哲学又有发挥,最形象,最真白的是“有奶便是娘”。岂知这种“奶”里缺乏钙质,他们的骨头永远不得发育。此辈精神侏儒,哪里识得文天祥的“千年沧海上,精卫是吾魂!”哪里配闻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不识相的留梦炎仍然摇唇鼓舌,聒噪不已。天祥不禁怒火中烧,他霍然转身,戟指着留梦炎痛骂:“你今天来,就是给我指这条出路的吗?你这个卖国卖祖卖身的奸贼,你,身为大宋重臣而卖宋,可是卖国?身为衢州百姓而卖衢州,可是卖祖?身为汉人而卖汉节,可是卖身?……”
“你、你、你,老夫本是一番好意,你不听也罢,凭什么要血口喷人?”留梦炎饶是厚脸昧心,也搁不住文天祥的这一番揭底剥皮,当下脸上红白乱窜,低头鼠窜而去。
——(卞毓芳《文天祥千秋祭》节选)
17.文段开头说“是比杀头更为严重的诱降”,为什么?(4分)
18.在选文的第二段,作者较详细地介绍留梦炎的身世、经历,有什么作用?(5分)
19.本文在写作技巧上有什么特点?(6分)
六、(12分)
20、仿写。仿照下面的诗句,另选一物,在横线上组成一首小诗。(6分)

虽然黑
只要肯燃烧自己
就会闪射出五光十色
21.请你向张老师推荐一本,说明推荐理由。要求不超过60字。(6分)

22作文
承担,在词典里的意思是 “担负,担当"。承担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行动。承担的可以是义务,可以是责任;可以为自己、他人,也可以为国家、民族……
你对“承担”有着怎样的体验或感悟,请以“承担”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全文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 A肖像(xiào)功成名遂(suì)声调误读 / C.信笺(jiān)讣告(fù)声母误读 / D琴弦(xián )乘人之危(chéng)韵母误读
2D承担:担负,担当。承受:接受,禁受。追踪:按踪迹或线索追寻。追问:追根究底地问。跨越:越过地区或时期的界限。超越:超出,超过。启示: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昭示:明白地表示。
3.B? A. 有声有色: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这里可用“绘声绘色”(指把人物的声音、神色都描绘出来了,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B. “权宜之计”:为应付某种需要而暂时采取的变通办法。C. 因人成事:依靠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与句意不符。D. 石破天惊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用于媒体的消息惊人,属误用。
4.D. A 把“改革”委托,搭配不当? B. 不合逻辑,两面对一面 C. 缺谓语,“在某证券网站……”前须补“发现”一类的动词谓语。
5.C(庸,岂,哪里)
6.D(两个“之”字都是助词,作定语后置的标志。A项两个“者”字,都是助词,前者放在动词后面,组成名词性结构,相当于“……的人”;后者用在句中表示停顿。B项两个“固”字都是副词,前者表示真实,可译为“确实”,后者表示本应如此,可译为“本来”。C项两个“而”字,前者是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却;后者是助词,用在时间词前,相当于“之”。)
7.B(此处没有省略,是一个倒装句,“以为天下说桓公”。)
8.D(遇士,是对待士人)
参考译文
宁戚想要求见齐桓公,因为贫困没有人引荐,于是作了商旅,租牛车到了齐国,晚上住在城门外。齐桓公到郊外迎接客人,夜晚打开城门,派来驱赶商旅车马的人们手中的火把燃得正旺,随从的人也很多。宁戚当时正在车下喂牛,看到桓公,心中悲伤,敲打着牛角,用洪亮激昂的声音唱起了凄厉哀婉的商调歌曲。齐桓公听到了,拉着他车夫的手说:“奇怪啊,这位唱歌的不是一般人。”命令后面的车子把宁戚载回朝廷。桓公返回城里,到了朝廷,随从用宁戚的事向他请示,桓公说:“给他衣服帽子,我要见他。”宁戚见到桓公,用聚合国内力量的事情来劝说他。第二天再见到桓公,又用管理天下的事务来劝说他。桓公非常高兴,想要任用他。群臣劝谏说:“这位客人是卫国人,离齐国五百里,不远,不如派人去打听一下,果真是贤人的话,再任用他也不晚。”桓公说:“不是这样的,如果派人去打听的话,恐怕他会有小的缺点,因为他的小缺点,忘掉他的大优点,这是一个国君失去天下贤士的原因啊。况且人本来就很难十全十美,我们姑且用他的长处。”于是提拔重用宁戚,授予官职,让他作了卿大夫。在这件事上,桓公做对了,这是他称霸的原因(之一)啊。
齐桓公去拜访小臣稷,一天之中去了三次都没能见到,他的随从说:“您以国君的身份,去拜访一个平民百姓,一天之中去了三次都没有见到,这也可以停止了。”桓公说:“不是这样的。那些看不起爵位俸禄的士人,当然会轻视他的君主;他的君主如果看不起中原霸主的地位,当然也会轻视士人。纵然小臣稷先生看不起爵位俸禄,我又怎敢看不起中原霸主的大业呢?”五次前去拜访之后才见到了小臣稷。天下的诸侯听说了这件事,都说:“齐桓公对待平民百姓尚且能够谦虚退让,何况国君呢?”于是一个接一个来朝见齐桓公,没有不来朝见的。齐桓公能够九次召集诸侯会盟,使天下(错误的事情)全都得到匡正的原因,都因为他能够用这样的态度对待士人啊。《诗经》上说:“有着正直德行的人,四方国家的人们都会顺服他。”齐桓公大概可以算是有这样的德行了。?
11、(共10个标点,错两个扣1分)古者谏无官,自公卿大夫至于工商,无不得谏者。汉兴以来,始置官。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萃于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居是官者,当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彼汲汲于名者,犹汲汲于利也。其间相去何远哉!
???????????????????????????(司马光《谏院题名记》)
参考译文
古时候没有专门设置谏诤的官,从公卿大夫到一般工商之民,没有不能进谏的。汉朝建立以来,开始设置谏官。将天下的政事,四海五湖的民众,治理国家的得失利弊,都集中于一个谏官身上,让他一一提出意见,那么他的责任也可以算够重的了。任此官者,应当牢牢记住那些大事情,舍弃那些小事;要先进谏那些急迫的问题,而后谏那些不很急迫的问题;要专为国家谋利,而不为自己打算。那些热中于追求声名的人其实与热中于追求私利之徒一样,这两种人与谏官的职责相距多远啊!
11.(1)“乱”字在这里有热闹、热烈的意思,(1分)“乱莺啼”写出了晚春时西子湖畔自在的莺儿不停地欢快鸣叫的景象,表现了西湖盎然的生机和春色之美(2分) (只点出西湖景色特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
(2)上片描绘的景物是动景:杨花飞、莺啼乱。词人以动衬静,借美景表现闲情。(2分)下片描绘的景物是静景:闲庭、窗帷、篆香、月色。上下两片,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表现了词人的洒脱、从容、自在。(3分)(意思对即可。)
12.(1)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3)学而不思则罔(4)濯清涟而不妖。

13.(3分)A.14.(3分)B.
15.(6分)①整个世界潮流都强调技术知识教育。②国家对教育的要求充满了计量化特征,而对人文缺损所造成的后果则很少有人考虑。③一个国家或民族为了实现某个目标,在教育上会有意无意地压制人文教育。
16.(4分)压抑、扭曲、扼杀人性,使受教育者对人性的好的因素由反感到仇恨,从而引发恶性事件的发生。
17.马车夫脸上露出悲伤和郁闷的神情;话语也表现出悲伤;动作也表现出悲伤。
18(1)玛莎年轻健壮具有勤劳善良贤惠
(2)马车夫因妻子之死精神几近崩溃的状态,给读者留下抹不去的印象,同时也表现了俄国十九世纪农村的贫苦农人挣扎的生活状态。
19。同情下层百姓,善于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写作素材。
17、因诱降可以戕杀一个人的灵魂。(4分)
18、作用:①介绍其特别的身世。(2分)②为后文天祥痛骂作铺垫。(3分)
19、1)夹叙夹议,在对话描写中夹杂着作者的议论,体现作者的感情态度。
2)用了对比烘托的手法,留梦炎的厚颜无耻与文天祥的义正辞严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作者的爱憎之情。(考生可选择其他角度,只要自圆其说即可)(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