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六校2020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文综历史试题
24.曾国是存在于西周至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位于今湖北随州。近年来曾侯(曾国国君)墓地出土了编钟等青铜礼器,其中有一件青铜器上的铭文为“余[周]文王之孙(后代)……出邦(分封)于曾”;在曾侯宝和夫人芈(音mǐ)加合葬墓中出土了一件青铜缶,上刻铭文“楚王媵随仲芈加”,意为楚王嫁女入随国的嫁妆。由此可以推断
A.曾国与随国都是由楚国分封 B.曾国与随国可能是同一个国家
C.曾国通过争霸战争兼并随国 D.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发生动摇
25.魏晋时期势力极盛的门阀士族在文化上崇尚玄学。他们有的主张自然是本,名教(儒学)是末;有的更是猛烈地批判名教礼法。出现这一社会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繁荣促进思想解放 B.集权政治的控制力减弱
C.门阀士族腐朽丧失精神信仰 D.三教合流改变思想格局
26.据文献记载,西北的高昌国原本保持土地自由买卖的习惯。唐初,灭高昌国,置高昌县,后设安西都护府统之。此后在该地出土的唐时期吐鲁番文书中,就很少见到土地买卖文书了。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A.唐朝重视保护自耕农经济 B.西北与中原贸易往来频繁
C.中央集权有利于经济发展 D.农业生产重心的逐渐南移
27.嘉靖元年,政府对王阳明的著作不满,世宗下诏:“不许妄为叛道之经私自传刻,以误正学(程朱理学)。”当时政府批判王阳明,可能因为王阳明心学
A.颠覆了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 B.离经叛道批判君主专制
C.彻底地否定了封建纲常伦理 D.主张提升人的主体地位
28.洋务运动中,官办企业汉阳铁厂是清廷督抚的“政绩工程”,政府每年虽然投入大量资金,经营仍十分困难。甲午战后,面临无力继续投资的窘境,洋务企业大多如此。这种现象表明当时
A.新式生产方式行不通 B.有必要探索新的近代化道路
C.缺乏兴办洋务的环境 D.资金缺乏阻碍洋务企业发展
29.1907年,清政府开始实施女子的初等教育和师范教育。辛亥革命后,蔡元培决定小学实施男女共学。然而,1915年女子小学生的比例仅占全体学生的百分之四。这主要是因为
A.封建礼教思想根深蒂固 B.近代女子教育体系尚未建立
C.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有限 D.民主共和思想尚未深入人心
30.“春季里来艳阳天,桃花红,李花白,百鸟闹声喧……共产暴动处处红旗现,直打得土豪劣绅逃到天边外。共产党齐努力,大家团结紧,推翻统治的政权,重把天地安”,这是流行于大别山的歌谣。此时,中国共产党正在
A.进行解放战争,开展战略决战 B.倡导国共合作,团结一致抗日
C.突破重重围剿,进行战略转移 D.开展土地革命,工农武装割据
31.从1990年3月至1991年8月,作为苏联加盟共和国的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相继宣告独立。但直到1991年9月6日苏联承认三国独立的第二天,中国外长才分别致电三国外长,宣布承认三国独立。这表明
A.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B.我国政府恪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我国顺应了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32.公元前560年,雅典开始举办城市酒神节,戏剧表演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当时,由公民大会选出的执政官指定富有的雅典公民担任赞助者。在戏剧公演前,以抽签方式选出评委以行使戏剧评判权,这与集体议政程序如出一辙。当时古代雅典的戏剧表演活动
A.推动雅典财产等级制度的确立?????? B.推动了文化艺术的发展
C.有利于营造城邦民主政治氛围???? ? D.反映旧贵族特权被废除
33.下表为19世纪英国选民人数统计表。造成人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英国选民人数统计表(单位:人)
年份
1831年
1833年
1869年
1886年
选民人数
439970
717224
2225692
4937204
A.君主立宪制逐渐成熟使投票率提高 B.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增强促成议会改革
C.工人阶级力量壮大并开展政治斗争 D.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34.下图是一幅名为《撕裂》的漫画。这反映了当时
A.欧洲国家难以决定自身命运 B.美苏两极处于势均力敌状态
C.欧洲联合抗衡美苏武力胁迫 D.两大阵营对峙危及世界安全
35.下表是1960—1980年世界范围产业结构发展概况表,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国家 类别
农业(%)
工业(%)
第三产业(%)
1960年
1980年
I960年
1980年
I960年
1980年
33个低收入国家
50
56
18
35
32
9
63个中等收入国家
24
15
30
40
46
45
19个发达国家
6
4
40
34
54
62
A.世界各国农业生产普遍呈现出衰退趋势
B.二战后世界各国经济都持续发展
C.产业结构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D.滞胀危机导致发达国家工业衰落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1750~1900年部分国家制造业(手工业和机器工业)产量份额变化表
材料二 中国1952—1978年间基本建设投资结构变化表(%)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其他
“一五”(1953—1957)
“二五”(1958—1962)
1963—1965
“三五”(1966—1970)
“四五”(1971—1975)
7.1
11.3
17.6
10.7
9.8
6.4
6.4
3.9
4.4
5.8
36.2
54.0
45.9
51.1
49.6
50.3
28.3
32.6
33.8
34.8
从产业结构上看,1965年以后,非常像发达国家中的高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平均来看,尤其从工业角度来看,改革开放之前增长率并不慢,达到了6%。因此,中国在60年代试爆了原子弹,在70年代卫星上天。从这个角度看,整个经济是非常有效率的,一个农业国在20年之内就做到了发达国家才可以做的事情。举国之力大力发展工业,虽然从现在的角度看不太符合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却唤起了强大的民族荣誉感和民族凝聚力,也为之后的工业发展打好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提供了宝贵的生产经验。
——以上材料均摘自唐浩《新中国工业化思想简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A、B、C三个柱状图分别代表哪个国家,分别说明三个国家1750—1900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变化的基本原因。(1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前新中国工业化的特点及其积极意义。(12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人类文明史中,有多次思想解放运动,思想解放其实也是一种价值观体系的重塑。一种新的、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价值观体系能推动社会深入持续地发展进步。反之,如果一个社会人们的价值观体系不能随着已经变化了的社会经济状况而变动,那就不仅有观念滞后于社会之嫌,而且价值观体系的反作用必将阻碍社会的发展。
——摘自《现代化的历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观点展开评析;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从春秋战国到唐代,封建国家依照人口征收赋税的额度远远超过依照财产(主要是土地)征收赋税的额度。所以国家通过户籍制度来控制人丁和土地,把农民牢固地控制在土地上以实现对农民的赋役剥削。而地主阶级的发展正是要从国家的编户齐民中不断地分割人丁,以满足自己对农民的剥削。由于国家不承认租佃关系,佃农亦须承担国家赋税徭役,佃农用逃避户籍登记、违法迁徙等做法来逃避国家的赋役剥削。加之佃农的政治社会地位一直没有得到确立,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恶性发展,豪强地主拥有大量私属和奴婢,瓦解了封建统一国家存在的社会基础。北宋建立之后,统治者对户籍制度做出了重大的改革:根据居城或居乡,划为“坊郭户”与“乡村户”,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居民户口;又根据居民有无不动产,划分“主户”与“客户”;再以家庭财产之多寡,将主户划为不同户等。在户籍上明确了佃农的法律地位,以客户的独立身份登入国家户籍,取得了合法的政治身份和社会地位,认可了农民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的合法性。
——摘编自姜婷婷《宋代户籍制度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户籍制度改革的作用。(7分)
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一 孤立主义思想自美国建国以来,长期渗透在美国的对外关系中。19世纪末之前是美国外交的孤立主义时期。孤立主义主张美国应置身于欧亚大陆冲突之外,采取超然态度,减少对外干涉和援助,更多地采取贸易保护主义。他依靠优越的地理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采取不卷入国际事务以及集中力量于北美大陆扩张和国内建设的方针,国家迅速取得了成功。
材料二 20世纪“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表明美国开始向奉行国际主义转变,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力图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至一战前后,一项主张美国放弃孤立主义传统、更多地卷入世界事务的“国际主义”政策开始提出。
——以上材料摘编自张也白《孤立主义与美国对亚洲的干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之前美国孤立主义外交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美国孤立主义外交走向衰落的历史背景?(9分)
47.略
广东省六校2020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文综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题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B
B
A
D
B
A
D
B
C
D
A
C
41.(25分)
(1)A代表英国,B代表美国,C代表中国。(每点1分,共3分)
原因:英国1860年迅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是率先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2分)1900年相对下降的原因是英国作为殖民帝国主义国家没有充分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或者答英国是老牌殖民帝国,有广阔的海外市场,对采用新技术新设备的愿望不迫切。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2分)
美国迅速发展的原因是:国家独立和南北战争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抓住了两次工业革命的机遇。(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答对1点1分,2点3分。)
中国迅速衰落的原因是:在文明的转型中落后于世界潮流;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答对1点1分,2点3分)
(2)特点:国家主导;牺牲农业发展工业;轻重比例失调;优先发展重工业。(每点2分,共6分)
积极意义:改变了传统的经济结构,形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不合理的工业布局有所改变;增强了国防实力,维护了国家安全;唤起了民族荣誉感,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每点2分,共6分)
42.(12分)
示例一
观点:思想解放是一种价值观体系的重塑。(2分)
论证: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诸子百家面对社会变化,从各自立场出发发表不同的政治主张和见解,各家之间互相辩驳,又互相影响,互相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并使儒学思想道德成为中华传统文明的核心价值体系。(4分)
近代西方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通过对人文主义的宣扬,人文主义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启蒙运动把文艺复兴以来萌芽的自由平等意识推向成熟且日益深入人心,构成了西方自由平等为核心的价值体系。(4分)
结论:思想解放运动中的重要主张及做法构成社会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由此重塑社会的价值体系。(2分)
示例二
观点:符合社会趋势的价值观体系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2分)
论证:启蒙运动,崇尚理性主义,反对封建教权、王权、特权,将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要求建立自由、平等、民主、科学的理性王国,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推动了政治民主化,为工业文明的到来创造了条件。(4分)
新文化运动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号,反对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动摇了传统的儒家思想,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有利于政治的民主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4分)
结论:符合当时社会发展与趋势的价值观体系,为壮大了社会新生力量创造了条件,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2分)
示例三
观点:滞后的价值观体系将阻碍社会的发展进步。(2分)
论证:洋务运动,以“中体西用”思想为指导,将腐朽的封建思想嫁接在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上,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不仅不会让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而且阻碍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步伐。(4分)
近代德国的统一,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尽管经济迅速崛起,跃居世界第二,但由于德国的专制主义残余和普鲁士的军国主义思想的影响,使其挑起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4分)
结论:落后于社会发展潮流发展的价值观体系,残存了落后的思想,阻碍社会的发展与进步。(2分)
示例四
观点:价值观体系对社会的发展进步具有双重作用。
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均可,且同等给分。
45.(15分)
(1)两税法的影响;丁税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来源;佃农逃避户籍登记影响了国家的税收;佃农依附于豪强地主不利于国家统一;土地兼并严重;封建国家与地主阶级人丁的矛盾;商品经济的发展。(任意4点8分)
(2)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减轻了无地和少地农民的负担;缓和了封建国家与地主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遏制了豪强地主的分裂趋势;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统一;促进了租佃关系的普及化;削弱了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其中3点6分;4点7分)
?46.(15分)
(1)特点:相对孤立主义(孤立与扩张并用)(2分)
影响:使美国得以避免卷入欧洲的战乱,集中精力发展自己;有利于在美洲的扩张,扩大了在美洲的影响。(4分)
(2)背景:美国成为经济强国,走上了扩张的道路;一战带来了国际格局的变化;科技的发展以及交通运输和通信技术的进步,原来地理上的相对孤立已不复存在。(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