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考试结束前
浙江省绿色评价联盟2020届高三12月联考
历史试题
考生须知:
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生答题前,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擦净。
4.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中国古籍没有标点,今天我们常用的“,”“。”直到宋代才出现。1963年出土于陕西宝鸡的何尊,其内底铸铭文12行122字,其中的“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义民”,历史学家解读为“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义民”,因而认定这是目前所知“中国”一词的最早出现。但也有学者从古籍印证、语言对仗等角度考证,认为其真正的断句应为“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义民”,不能为了“中国”二字最早组合的出现,做出违背历史的解读。这说明
A.对历史真相的了解,应尽量多用实物资料
B.阶级立场的不同,对文物的评价会有区别
C.不同的历史史料,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D.同一史料,因理解角度而导至解读不同
2.《史记》载“殷道亲亲,周道尊尊”,就王位继承制度而言,“殷道亲亲”者立弟,“周道尊尊”者立子。《礼记·表记》中说:“母亲而不尊,父尊而不亲”。材料反映出从殷商到西周
A.王位继承制度由“传贤”转化成“传子”
B.血缘关系的纽带作用渐趋弱化
C.实现以母统为重到父统为重的转变
D.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愈加明显
3.秦朝的户籍简,就类似于今天的“户口簿”。其特点是一木简记一户,又称“户版”“户籍”。下图为出土于湖南里耶的秦简户籍薄,其文为“东成户人士五夫,妻大女子沙,子小女子泽若,子小女子伤。”“大、小”为课役身份的标志,是征发赋役的依据。此简
①是秦始皇暴政的有力佐证 ②字体为小篆
③是研究秦史的一手资料 ④直接反映了郡县制的管理状况
A.①④ B.①②③ C.③ D.②③
4.“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文中的“两种制度”是指
A.科举制和政事堂议事制度 B.科举制度和三省六部制
C.谏议制度和道州县三级制 D.世官制和御史台监察制
5.唐朝天宝年间,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日益减少。这一现象导致
A.均田制的废弛 B.轻徭薄赋政策的推行
C.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D.农耕技术的革命性发展
6.北宋年间颁布的《元丰广州市舶条法》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海上外贸成文法规,其“不仅行于广州,而且遍行其它诸路”, 成为当时官府进行海外贸易管理的基本法律依据。它的颁布
A.说明广州是当时唯一的对海外诸国贸易的港口
B.说明海上“丝绸之路”取代了陆上“丝绸之路”
C.表征着我国古代海外贸易活动的法制化和规范化
D.反映了造船技术的进步和指南针在航海上的应用
7.清朝叶调元的《汉口竹枝词》中写到:“此地从来无土著,九分商贾一分民”,酒商“绍兴大半是湖南”,书画商“宋人山水明人字”。这说明清代的汉口
①具有浓郁的商业色彩 ②存在违背诚信的商户
③休闲娱乐活动较密集 ④商人地位已明显提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石雕是古老的艺术,它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中国有很多古代石雕精品被保留了下来,可供人们赏析。下列对石雕作品的描述正确的是
A.故宫中和殿后面的云龙石雕刻画了九龙飞腾的景象,象征着天子一统江山
B.宏村的《唐肃宗宴官图》和西递的胡文光刺史牌坊都是典型的徽派石雕作品
C.平遥古城古民居的院落内部精美的石雕配以剪纸窗花,透着精巧秀丽之美
D.徽派石雕采用圆雕、镂空雕、透雕、线雕等手段,给人以协调、优美的感受
9.20世纪初,为“振兴商务”,清政府在中央设立商部,制订商律,先后颁行了《商部章程》、《奖励公司章程》、《商人通例》、《奖励商勋章程》等一系列商法,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这些措施
A.推动了国家机构的根本性变革 B.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C.使官绅开始投资近代新式企业 D.加强了对民间工商业的管理控制
10.下表是清末民初社会现象的相关记述,据此可知该时期
记述
出处
民国初建立,时装上也显出空前的天真,轻快,愉悦。“喇叭管袖子”飘飘欲仙,露出一大截玉腕,短袄腰部极为紧小。
张爱玲《更衣记》
近代以来宁波妇女发髻,初受苏沪之风影响,流行“上海头”,清末又流行日本发式,辛亥革命后则加髻于前额,称为“兴汉头”。
《民国鄞县通志》
A.伦理纲常思想开始被抛弃 B.崇洋媚外现象愈演愈烈
C.社会风气发生巨大的变化 D.妇女解放运动日渐兴起
11.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一个时代的节点,是千年荣耀的骄傲与近代百年屈辱的交汇点,中国知识精英在这个节点重新寻找方向,开始踏上救赎国家,救赎民族,乃至自我救赎的道路。材料中“一个时代的节点”指的是五四运动
A.引进了马克思主义 B.发展了民主革命
C.建立了中国共产党 D.发动了人民群众
12.1937年9月,蒋中正致朱德电:“朱总司令玉阶兄:电悉,接诵捷报,无任欣慰,着即传谕嘉奖。”蒋介石电贺的战役发生于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13.“为了正确地认识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不同的矛盾应该首先弄清楚什么是人民,什么是敌人。……在现阶段,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都是人民的敌人。”毛泽东的这一重要讲话
A.形成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系统思想 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最终建成
C.意味着政治斗争逐渐成为首要任务 D.为后来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奠定基础
14.下表是国家统计局调查的关于“国家计划”成分在经济中比重的数据。表中数据的变化说明我国
年份
国家计划安排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率
实行指令性工业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率
由国家管理人体物商品占工业总产值的比率
1978年
81.3%
95.7%
97.2%
1998年
7.6%
6.1%
8.3%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B.资源逐渐转由市场配置
C.现代企业制度已经广泛建立起来 D.所有制形式日益多元化
15.在1987年的《中葡联合声明》之外,葡萄牙备忘录声明,具有葡萄牙公民资格而持有葡萄牙护照的澳门居民,可在澳门回归后继续使用;而中国备忘录则声明,澳门居民均是中国公民,虽可持证到国外旅行,但不得在中国领土上享受葡萄牙的领事保护。中葡备忘录表明
A.葡萄牙在澳门的领事裁判权将被中国收回
B.“一国两制”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的保证
C.澳门回归结束中国国土被列强占领的历史
D.中国政府不承认澳门居民可享受双重国籍
16.在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雅典城邦在经济和文化建设上都取得了辉煌成就。在这一“黄金时代”
①发放津贴保障公民参政 ②苏格拉底以死捍卫自由和尊严
③帕特农神庙主体工程完工 ④四年一次举办奥林匹亚竞技会
A.①③ B.①②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人们由此发现,原来整个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自然界,不过是一个按某种法则运转的巨大的机械装置,而其中并没有上帝的地盘。”上述认识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A.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提出 B.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C.普朗克量子力学理论的问世 D.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创立
18.“他认为,……财产私有制,以及在私有制下的‘文明社会’剥夺了人的天赋人权。”文中的“他”是
A.卢梭 B.伏尔泰 C.洛克 D.孟德斯鸠
19.《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提到:这个《宣言》所阐述的一般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这说明,《共产党宣言》
A.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其基本原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C.其原理运用需要与时俱进 D.对当时无产阶级运动缺乏指导意义
20.纵然英军在近千年中经历过诸多惨败,但这场战役的第一天就毫无悬念地以“灾难”、“屠戮”、“哀歌”乃至“不列颠军事史上最黑暗的一天”载入史册。在战役100周年纪念的7月1日,英国全境从早晨7时28分默哀至7时30分。这场战役
A.是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 B.第一次使用了飞机和毒气弹
C.为以后的反攻保存了实力 D.使北非战场的形势发生转折
21.1917年11月27日,《申报》援引华盛顿电,称“美国官场之意以为,俄国党人运动停战以使议和之行为,将置俄国于敌国之列,盖以俄国停战议和利于德国故也”。文中的“议和”导致
A.《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 B.《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C.《友好互助条约》的签订 D.《阿拉木图宣言》的发表
22.20世纪40年代,蒋介石在一次国际会议召开之后的日记中写到:“以政治收获为第一,军事次之,经济又次之,然皆获得相当成就。……(中国)军民精神为之一振,此乃为国家百年来外交之最大成功,是卅年来苦斗之初效也。”下列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A.这次会议是近代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B.“政治收获”是指中国收复领土的神圣权力得到国际公认
C.“卅年来苦斗”与甲午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密切关系
D.中国“军民精神为之一振”是因为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23.1958年戴高乐重新执政后,提出建立以法、德为核心,以法国为领导的“欧洲人的欧洲”,通过“缓和、谅解、合作”逐渐实现“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欧洲”,最终走出“雅尔塔”。这一外交方针的提出
A.说明法国决策着欧洲事务 B.表明美国的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C.推动了欧洲一体化的实现 D.有利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
24.西方文学理论家韦勒克提到某文学流派时说:“它排斥虚无缥缈的幻想、排斥神话故事、排斥寓意与象征、排斥高度的风格化、排除纯粹的抽象与雕饰,它意味着我们不需要虚构,不需要神话故事,不需要梦幻世界。”下列作品中与这一流派创作手法一致的是
A.《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B.《西风颂》
C.《江城送别图》 D.《西游记》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25.(20分)民族国家是指一个独立自主的政治实体,以一个或数个民族为国民主体的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皇帝针对不同的族群,采取不同的统治策略:他是满人的族长、汉人的皇帝、蒙古的可汗、藏喇嘛教的保护者,在蒙、藏信奉的黄教中,皇帝还具有特殊的宗教地位,被视为文殊菩萨的化身。这一统治秩序从结构上具有某种“贵族联盟”特色:满、蒙、藏贵族结成某种联盟关系,同时吸纳汉族和穆斯林政治精英。皇帝是实行郡县制的中国内地与实行多种多样封建制度的亚洲内陆边疆地区结合在一起的枢纽所在。在内地,皇帝依靠官僚制度进行比较精细的治理,但在亚洲内陆边疆地区,他根本无法建立起系统的官僚制度,而只能借助上层精英来实现“羁縻”。
——章永乐《旧邦新造》第二版
材料二 ……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义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
——《清帝逊位诏书》
材料三 ……今内地各省既相继独立,脱离满洲,我蒙古为保护土地、宗教起见,亦应宣布独立,以期万全……库伦地方已无需用中国官吏之处,自应全数驱逐,以杜后患。
——1911年11月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宣布外蒙独立的通告
内地各省人民,刻已推翻君王,建立新国。嗣是以往,凡汉递致西藏之公文政令,概忽遵从,身着蓝色服者,即新国派来之官吏,尔等不得供应……总期西藏全境汉人绝迹,是为至要。
——1912年2月14日西藏达赖喇嘛《水牛年文告》
材料四 十八星旗(图1),是湖北军政府成立时的旗帜。由红黄黑三色组成,红底与黑九角象徵“血”与“铁”,即革命须抱铁血主义;黑九角内外两圈各九颗共十八颗圆星,代表关内汉族的十八个行省;星呈金黄色,表示与满清对立之汉族炎黄子孙。
五色旗(图2)又称五族共和旗,旗面按顺序为红、黄、蓝、自、黑的五色横条,分别表示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象征着这五族共和。
图1 图2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帝国结构中满、蒙、藏之间的特殊关系。结合所学,简述康熙是怎样借助上层精英来实线“羁縻”的,并据材料一和所学概括清朝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8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清帝逊位诏书》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简析该诏书下达时的国内“大势”。(6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辛亥革命时期民族国家面临的危机。依据材料四,分析说明革命党人建国模式的变化,并综合上述信息简析这一变化的意义。(6分)
26.(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班牙人劫掠阿兹特克帝国,劫掠印加帝国,劫掠他们所侵略的其他国家,这是最直接的攫取财富的手段……有些北欧洲人的确知道西班牙新财富的来源,因此决定不再通过西班牙人之手,而由自己直接去夺取。英国、荷兰、法国的商人,虽经官方授权组成商业公司,掠夺起来和做买卖一样毫不犹豫……这些冒险家摇身变成海盗,直接掠夺货物,烧毁城镇。
——彭慕兰《贸易打造的世界》
材料二 1825年,英国爆发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一次经济危机。不断扩大商品市场、增加廉价原料供应,成了英国资本主义继续发展的生死攸关的问题。英国国内旧的保护关税的制度问题则日益凸显起来。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了《国富论》,在此书中,他尖锐地抨击了重商主义的保护政策,提出以“自由贸易”来代替以前的商业竞争。1852年,“国会以468票对53票正式通过自由贸易原则”。同年,免除关税的货物达123种,以后15年,除荼、酒、可可外,其余关税一律免除。
——摘编自李自更《试论英国自由贸易政策》
材料三 1933年6月,召开了世界货币会议,以解决汇率和贸易问题。美国在会议中的角色至关重要,而罗斯福申明美国当务之急是恢复国内经济,拒绝承担国际责任,国际合作的努力宣告失败。新政也没有能够完全治愈危机……1939年总产量仍然低于1929年的水平。这与国际贸易状况密切相关……二战以后,形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各国在互惠的基础上进行大幅度削减关税壁垒的谈判,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推动了全球贸易的自由化进程,成为战后恢复和发展国际贸易的基础,促进了战后的经济繁荣。
——摘编自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870年起》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前,西方国家拓展世界市场的方式及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关税制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市场逐渐成熟的标志及内容。(6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二战前后世界经济兴衰的主要原因。综上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以来自由贸易的发展趋势。(8分)
27.(12分)15、16世纪东西方文化同时出现推陈出新的局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盖人心之本体即是明德。私欲障碍则本体丧失。圣贤庸愚,同具此心。苟能致知,皆能明德。……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贤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
——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二 第36条:真诚悔过的基督徒,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能够获得全面免除罪罚的权利。
第86条:教皇是当今的富中之富,他的钱比古时最大的富豪克拉苏还多,那他为什么要花费可怜的信徒们的钱,而不掏自己的腰包来建造圣彼得大教堂呢?约束滥发特许,为死者举行弥撒、朝圣等;废除野外小教堂;减少教会节日……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族书》
材料三 学者在比较王阳明和马丁·路德时,主要有以下观点:①王阳明的学说,突出人的地位与主观能动作用,称其为中国的马丁·路德,确有一定的道理;②就王阳明学说对社会生活影响的深度广度而言,远远不及同时期马丁·路德及其引发的宗教改革。
——据胡万年《王阳明良知自律的研究》等整理
(1)根据材料二,指出诱发宗教改革运动的导火线。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主张。(6分)
(2)您同意材料三中的哪种观点?若同意①,请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若同意②,请运用所学知识予以说明。(6分)
浙江省绿色评价联盟2020届高三12月联考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C
C
B
A
C
A
D
B
C
B
D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D
B
D
C
B
A
C
A
A
D
D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25.(20分)
(1)特殊关系:满蒙藏结成贵族联盟关系。(1分)康熙帝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加强与蒙藏民族的团结,特别尊重喇嘛教;在多伦与内外蒙古首领会盟,正式接受全体喀尔喀蒙古贵族和喇嘛的臣服;在蒙藏地区册封活佛,分掌蒙藏地区的喇嘛教务,而四大活佛直辖于清廷。对蒙古事务非常重视,在内蒙古的中心地带,设立木兰围场,作为处理民族事务的特殊场所。派遣汉满工匠进藏,参加布达拉宫的扩建,加强满藏之间的联系。(每点1分,5分)
原则: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大事集权小事分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2分)
(2)内容:国体改为共和立宪;袁世凯全权组织临时政权;各民族领土合一为中华民国。(3分)
大势及舆情:武昌起义后,全国十几个省区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民主共和呼声较高。(3分)
(3)危机:把“大清”和“中国”分割,出现蒙藏等边疆地区的分离主义倾向。(2分)
变化:从建立汉族国家到建立五族共和的国家。(2分)
意义:有利于民族认同和民族团结,维护和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2分)
26.(20分)
(1)方式:殖民扩张和争夺;野蛮的掠夺、屠戮;不平等贸易。(3分)
结果:加速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加剧了殖民地的贫困与落后,迫使这些地区相继卷入世界近代化的进程:经过两三百年的拓展,世界市场粗具规模;(3分)
(2)变化:由关税保护到减少、免除关税。(2分)
标志: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世界经济交流更加理智、信用增强。(2分)
内容:自由主义原则为指导;资本的自由流动、安全与增值。(2分)
(3)原因:战前经济大危机,美国拒绝承担国际责任,国际合作的努力失败,关税壁垒横行;战后国际合作加强,世界性经济组织的建立,各国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推动了贸易自由化进程。(4分)
趋势:从少数国家提倡到大多数国家接受;从原则理念发展到制度化、体系化。(4分)
27.(12分)
(1)教皇一修缮圣彼得大教堂为名,大量出售“赎罪券”。主张:信仰得救;人人有权阅读、理解《圣经》,人人可与上帝直接对话;减少教堂,简化教会礼仪;世俗统治者的权力高于教权。
一度中断。(6分)
(2)同意①:王阳明主张人人皆有良知;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人应该独立思考判断。重视个体的主体作用;挑战正统思想;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具有一定的平等观念等与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有一定的相通之处。(6分)
同意②:王阳明的思想本质从属儒家思想范畴,注重社会秩序,维护封建专制;马丁路德思想本质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要求,为资本主义发展服务。王阳明思想在当时影响有限,并没有推动中国社会转型。马丁路德促进了思想解放,实现了信仰自由,推动了近代西方转型。(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