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的成分(第二课时)
复习长骨的结构及结构特点:
新课的引入可从观察用力折骨和敲打骨的现象分析开始。教师取一根长骨,先用力折,再敲打几下,学生观察容不容易折断和敲碎?再取一根肋骨,用手轻轻弯,观察弯曲的程度。让学生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挤压鱼肋骨的两端,体验有什么感觉?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得出:骨既坚硬又有一定的弹性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骨有这样的特性?骨里有哪些物质使它具有这样的特性?
板书:二、骨的成分
板书:[问题] 骨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
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提出假设。
提问:使骨坚硬的物质可能是什么?具有柔性的物质可能是什么?
板书:[假设]骨由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
板书:[设计并完成实验]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提示:先把骨中的无机物去除,剩下有机物,观察骨的特性,再将骨的有机物去除,剩下无机物,观察骨的特性。
原理:无机物——不能燃烧,溶于酸 有机物—— 能燃烧,不溶于酸。
学生根据实验设计实验步骤:
提示:实验类型——对比实验法。
提问学生至少需要几根骨?什么与什么的对比?哪是实验组,哪是对照组?
反馈:至少需要三根骨, 煅烧骨与正常骨的对比, 脱钙骨与正常骨的对比 ,煅烧骨与脱钙骨均是实验组,正常骨是对照组。
教师提供实验材料与用具:培养皿(装15%的稀盐酸,盖上盖)、筷子、酒精灯、镊子、鱼肋骨(每组三根)清水(装烧杯里)。
指导学生按下列实验步骤进行:(有条件的学校最好两人一组)
1.取三根鱼肋骨,把第一根放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浸泡15分钟,然后用筷子取出,用清水冲洗。
2.第二根用镊子夹牢,至于酒精灯的火焰上烧至灰白色,冷却。
3.第三根作对照。
观察内容:
1.煅烧时骨的颜色有何变化?
2. 骨放在盐酸中时有什么现象产生?
3.煅烧的骨用镊子敲一敲怎样?与对照的骨作对比。
4.酸泡过的骨用手摸一摸质地与对照的骨有何不同?试一试能否打结?
教师出示下面表格让学生边观察实验现边填写:
处理现象 稀盐酸浸泡 火焰煅烧
骨的硬度 骨的弹性 骨的硬度 骨的弹性
实验组
对照组
思考:
1.用盐酸浸泡鱼肋骨的目的是什么?
2.用火焰煅烧鱼肋骨的目的是什么?
3.骨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
学生动手实验中要指导学生注意:用酒精灯的正确方法;盐酸不要弄到手上、别碰翻,从酸中取出的骨要用清水冲洗;观察时要仔细,且边观察边思考。
实验完毕,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骨在煅烧后,变得脆硬,用盐酸浸泡后,骨变得柔软有弹性,能弯曲打结。
实验结果的分析:骨在煅烧时,烧掉的有机物,剩下的是无机物。骨变得脆硬。骨放在15%的盐酸中浸泡后把骨中的无机物溶解出来,剩下有机物,骨变得柔软有弹性。
[得出结论]:骨由脆硬的无机物和柔软的有机物组成。
总结:无机物和有机物按一定比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骨既有一定硬度又有一定的弹性。
骨的物理特性表现在硬度和弹性两个方面。
提问引入:那么骨中的无机物和有机物各占多少呢?人一生中骨成分是否都一样?
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中骨成分各个时期变化表。学生看完后,让学生总结出人一生骨成分的变化及物理特性的变化。然后让学生解释:
1.为什么儿童少年时期要养成正确的坐立行姿势?
2.为什么老年人容易发生骨折?
教师可进一步强调:儿童和少年的骨中有机物稍多于1/3,因此,骨的弹性大,硬度小,不易骨折,但易变形,所以,青少年要特别注意坐立行走的姿势,以使身体长得健康端正。老年人骨中的无机物增多,因此,骨的弹性变小,易骨折。所以,我们要特别关照老年人行走、坐车的安全,防止他们跌倒骨折。这也是青少年文明礼貌的具体体现。
讲述:骨的成分随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其物理性质也随着发生变化,这一变化表明,骨是生活器官。骨的生命活动还表现在能够生长。
板书:三:骨的生长
讲述骨的生长主要表现在长长和长粗两方面,出示挂图讲解:指出骨端软骨层在儿童少年时不断产生骨组织,使骨长长,骨膜中成骨细胞不断产生骨质使骨长粗。同时注意讲清随着长骨增粗,骨髓腔也增大,以保持轻便的特点。(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演示骨生长的多媒体软件)
板书:三、体育锻炼对骨的影响
教师主要阐明锻炼促进血液循环,使骨各部分增强了营养,改善骨的结构,使骨密质增厚,骨松质排列更加整齐、有规律,这样骨更加坚固。
板书:四、骨折和骨折后的急救教师提醒同学,主要骨折部位多发生在四肢,不要活动骨折部位,可用夹板或其它材料把骨折部位两端关节固定,立即送往医院及时治疗。
板书设计
典型例题
1.骨折后经过一段时间,断裂的地方可愈合,主要是( )的作用。
A、骨密质; B、骨松质; C、骨膜; D、骨髓。
【答案】C。
【解析】该题是考察同学们对骨的各个结构的功能的认识。骨包括骨膜、骨质、骨髓,骨髓又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骨膜里有成骨细胞,成骨细胞能不断产生新的骨组织,骨折后断裂的地方需要新的骨组织来补充,这需要骨膜里的成骨细胞起作用。所以本题答案是C。
2.终生具有造血功能的结构是( )。
A、骨膜;B、骨松质内的红骨髓;
C、骨干;D、骨髓腔内的黄骨髓。
【答案】B.
【解析】该题是考察同学们对骨的各个结构的功能的认识,骨膜、骨干没有造血功能,骨髓腔内的黄骨髓失去了造血功能,只有红骨髓终生具有造血功能。所以本题答案是B
3.儿童骨骼易变形的原因是骨中有机物和无机物含量分别为( )。
A、1/3以下,超过2/3; B、1/3以上,不到2/3;
C、2/3,1/3; D、1/2,1/2。
【答案】B。
【解析】儿童骨中有机物超过1/3,无机物不到2/3,这样的骨硬度小,柔韧,弹性大,但易变形。所以本题答案是B。
4.现有几块新鲜碎骨片,要想用肉眼观察辨认出骨松质,判断依据是( )。
①颜色深浅 ②是否为蜂窝状 ③有无红骨髓 ④碎骨片的长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骨松质的特点是:从颜色来看,是红色的,从形态来看,呈蜂窝状,有红骨髓分布。所以本题答案是A。
5.观察下图,并回答问题:
(1)长骨的结构是由图中的 [ ] 、[ ] 和[ ] 组成的;
(2)[ ] 使骨致密坚硬;
(3)[ ] 中的红骨髓终生保持着造血功能;
(4)成年人骨髓腔中的红骨髓变为 而失去造血功能;
(5)对骨有营养的血管分布在(见骨的结构图)[ ] 上;
(6)对骨的生长和再生有重要作用的成骨细胞存在于[ ] 内;
(7)长骨的管状结构 又 有利于完成运动的功能;
(8)体育锻炼可以加强骨的 ,使 增厚, 排列更整齐,规律;因而使骨长得更加 。
【答案】
(1)[2]骨膜、[7]骨质、[3]骨髓(2)[6]骨密质(3)[5]骨松质(4)黄骨髓
(5)[2]骨膜(6)[2]骨膜(7)轻便、坚固(8)营养、骨密质、骨松质、粗壮坚固
【解析】该题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识图作答题,既考察学生对长骨的结构、各部分功能及长骨适于运动的结构特点掌握情况,又考察同学们对骨的生长、体育锻炼对骨的结构的影响等知识的掌握情况。
【解题思路】这道题的方法首先把骨的各个结构名称在图上标注出来。根据对骨的解剖和观察,我们知道图中各结构是:[1]血管,[2]骨膜,[3]骨髓,[4]骨髓腔,[5]骨松质,[6]骨密质,[7]骨质。
而骨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膜、骨质、骨髓,即图中的[2]、[7]、[3]。骨膜内有血管、神经和成骨细胞,血管中的血液对骨的营养有重要作用,骨膜里的成骨细胞能不断产生新的骨组织,对骨的生长(指骨的加粗)和再生(如骨折后骨的愈合)有重要作用。骨质有骨密质和骨松质两种,骨密质大部分集中在骨干,使骨致密坚硬,骨松质主要在长骨两端的内部,它疏松呈蜂窝状,里面有红骨髓,终生具有造血功能。骨的中央是骨髓腔,里面填充有骨髓,人在幼年时,骨髓腔里的骨髓呈红色,有造血功能。到成年后,骨髓腔内的红色骨髓逐渐变成黄色骨髓,失去造血功能。长骨的管状结构,加之它骨质的坚硬,使它既坚固又轻便,适于人体的运动。
体育锻炼可以加强骨的营养、使骨密质增厚,骨松质排列更整齐,有规律,因而使骨长得更加粗壮坚固。
探究活动
自然界的物质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生命体也是由这两类物质组成的。作为生命体一部分的骨非常的硬,物理特性与其他组织有很大的不同。它与其他组织的物质组成是不是一样呢?它是由什么物质构成的呢?我们用实验法来探究这个问题。
[问题]骨含有哪些成分?这些成分表现什么物理特性?
[假设]骨即含无机物也含有机物;无机物使骨的物理特性表现为硬、脆,有机物表现为柔韧。
[实验设计](l)材料用具:大鱼的肋骨或小动物的一段骨,镊子、酒精灯,试管,15%的稀盐酸,清水,火柴
(2)实验方法:煅烧和脱钙的方法将无机物和有机物分离开。分别了解它们表现出什么样的物理特性。
(3)预期:由于有机物能燃烧无机物不能燃烧,用煅烧的方法就可以将它们分离。如果骨能燃烧,说明它含有机物;全部烧完,说明全部是有机物不含无机物,如果剩有灰分,说明骨也含无机物。那么锻烧的结果应该是骨即能燃烧又剩有灰分。剩下的灰分的物理特性就是骨的物理特性。用盐酸脱去骨中的钙,剩下的基本是有机物,有机物的物理特性就是骨的另一特性。
(4)实验过程:
①用镊子夹住一段骨,放在酒精灯上锻烧,烧到不能再燃烧为止。
②将大鱼的一根肋骨浸入试管里15%的盐酸中,15历分钟后取出。
(5)实验结果骨可以燃烧,最后能剩下灰分且保持骨的形状,将煅烧过的骨轻轻敲打,很容易断碎。脱钙的骨已经变软容易变曲,甚至能打结。
[结论]实验结果支持假设。骨既含有机物也含无机物;无机物使骨的物理特性表现为硬、脆,有机物使骨的物理特性表现为柔韧,有弹性。两者综合使骨即坚固又有弹性。
习题精选
一、选择题
1.骨折后对骨的愈合起作用的是( )
A.骨膜 B.骨密质 C.骨松质 D.骨髓
2.成年人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仅位于( )
A.骨膜 B.骨密质 C.骨松质 D.骨髓腔
3.成人身体停止长高的原因是( )
A.骨髓腔中的红骨髓变成黄骨髓 B.骨中无机物机相对增多
C.软骨层骨化成骨,骨不再生长 D.骨膜内的成骨细胞停止活动
4.长骨的的管状结构,既坚固有轻便,适于人体的( )
A.生长 B.运动 C.造血 D.发育
5.下列各项中错误的的叙述句是( )
A.红骨髓一旦变成黄骨髓后便永远失去造血功能B.黄骨髓中含有大量的脂肪细胞
C.在某些情况下,黄骨髓可转变为红骨髓 D.骨松质内的骨髓终生具有造血功能
6.骨的物理特性主要表现在 ( )
A.色泽和气味 B.可燃性 C.硬度和弹性 D.光滑度
7.成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骨中有机物所占的比例 ( )
A.增多 B.消失 C.减少 D.没变化
8.关于骨的生长,下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骨的长长是由于靠近两端的软骨层能够产生新的骨组织
B.骨的长粗是由于骨膜内的成骨细胞能够产生新的骨质所致
C.加强体育锻炼能够促进骨的生长D.骨髓的增多能够加速骨的生长
9.少年时期,若长期不注意坐、立、行的正确姿势,骨骼会发生变形,因为此时骨的特点是( )
A.有机物含量超过1/3,硬度小,柔韧,弹性大
B.无机物含量超过2/3,硬脆,弹性小
C.有机物约为1/3,无机物约为2/3,既坚固,又有弹性
D.有机物和无机物相等,柔韧
10.将一根大鱼的肋骨浸入稀盐酸中24小时后,风干,骨将会 ( )
A.变重、变硬 B.变重、变软 C.变轻、变硬 D.变轻、变软
11.把骨浸泡在稀盐酸中,可证明骨内的钙盐和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现象是 ( )
A.有臭气散出 B.冒出大量气泡C.骨变得脆硬 D.骨变成灰白色
二、非选择题
1.骨膜是骨表面的一层___组织膜,内有丰富的____,并通入骨内,对骨有营养作用.
2.下图是长骨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示例:[6]是血管和神经)
(1)对骨有营养、生长和再生等重要作用的是[ ]________。
(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骨结构得到增强,使[ ]___增厚,使[ ]____排列有序。
(3)终生有造血功能的结构位于[ ]_____内。
(4)长骨的____状结构,既____又____,适于人体的各种运动。
3.骨是由硬脆的_____和柔韧的____组成,这样使骨既坚硬,又有____。
4.为鉴定骨的成分与物理性质,常用以下方法:
甲:把骨放在石棉网上,在下面加热使其充分烯烧成灰白色。然后轻击此骨,骨粉碎。
乙:把另一份骨浸泡在盐酸中,隔一段时间后,骨变得非常柔软。
根据这些实验现象,我们可以获得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C 3.C 4.B 5.A 6.C 7.C 8.D 9.A 10.D 11.B
二、非选择题
1.结缔,血管和神经
2.(1)[5]骨膜 (2)[4]骨密质 [1]骨松质 (3)[1]骨松质 (4)管 轻便、坚固
3.无机物 有机物 弹性
4.骨是由硬脆的无机物和柔韧的有机物构成的。
“鉴定骨的成分”补充实验
在“鉴定骨的成分”的实验中,课本安排通过骨的煅烧实验说明:骨中含有有机物(能够燃烧)和脆硬的无机物(不能燃烧且经过敲打);通过脱钙实验说明有机物的物理特性是柔韧。
实验结束后,不免有学生提出如下疑问:
l)骨煅烧后剩下的无机物还能在盐酸中溶解吗?
2)骨经脱钙之后剩下柔韧的有机物还能燃烧吗?
针对以上疑问,本人作了如下补充实验:
先进行骨的脱钙实验,因为这个实验所花费时间较长;让学生将鸭翅膀的肱骨或尺骨,投入装盐酸的A试管中,观察骨的表面是否有气泡产生。在脱钙过程中可同时进行骨的煅烧实验。在骨充分做烧至灰白色后,将灰白色物质投入另一装有盐酸的B试管中,可观察到灰白色物质的表面产生大量气泡,同时部分溶解,最终灰白色物质全部溶解,溶液呈无色透明状。对于第2个疑问,可收集2~3条经脱钙处理的柔韧骨细条,用吸水纸将水分充分吸干,用镊子夹住骨细条放在酒精灯上燃烧,初时可观察到骨细条受热缩成团,并逐渐碳化,继而燃烧,由此证明柔韧的骨细条主要成分为有机物。
断骨再生梦成真
——纳米晶胶原基骨材料临床实验获得成功
几个世纪以来?人类一直在对骨移植术进行深入研究,尤其致力于修复创伤、肿瘤、感染造成的大范围的骨缺损,以恢复肢体功能。然而迄今为止,临床上对大范围骨缺损的医治仍是世界难题。目前采用自体骨移植难以满足大段骨移植的要求,异体骨移植产生的疾病传播和排斥反应令人担忧,骨延长术后灾难性并发症使其难以广泛应用。目前临床上也在广泛使用各种以金属、陶瓷或高分子制造的人工骨替代材料。但这些材料在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生物可降解性及与被植入者原有骨的力学匹配性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缺点。设计制造新型骨替代材料成为当前的关键。
人们一直梦想着,有一天骨头能像身体的其他组织一样,在受损后进行自我修复。如今这已经不再是梦想--由清华大学材料系崔福斋教授课题组研制的NB系列纳米晶胶原基骨材料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司批文,在临床实验中获得成功,断骨再生终于成为现实。
六年攻关 终成正果
听说不用取自己的髂骨(腰部下面腹部两侧的骨)来植骨,刘俊起,这位家住北京东四十三条的70岁老人选择了植入纳米人工骨。
在接受采访时,老人说:“我的颈椎坏了有十几年了!以前走路不行啊,一走这根筋好像在抻着,疼!手术完了之后,这腿发松了,脑子也不那么涨得慌了,手术完三天我就能走几步了。” 6年前,当清华大学材料系李恒德院士、崔福斋教授、冯庆铃教授带领研究生们在实验室里研究人类骨的生长过程的时候,他们没有想到多年之后,他们研制出的这种纳米人工骨将会改变千千万万个因为骨缺损造成伤残的人的命运--在我国,每年因为骨肿瘤切除手术后需要进行骨修复的病例就有25万例左右。
这里所说的纳米人工骨,是国家“863”、“973”支持的攻关项目,是崔福斋教授课题组历时6年多研制成功的“NB系列纳米晶胶原基骨材料”简称纳米人工骨?。它与原有传统人工骨材料的最大区别在于修复后的骨头和人体骨完全一样,不会在体内留下植入物。
从最初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研究骨的结构和生长过程,到完成对纳米骨的设计和制造,研究课题组与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军区总医院等单位的骨科专家合作,完成了在兔子和狗身上进行的长骨、颅骨、颌骨、脊椎骨的大量修复实验,实验证明生物材料作为修复材料具有安全有效性,并达到大尺度(40毫米)的长骨缺损修复。纳米人工骨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司用于临床人体实验的批文后,从今年初到3月17日,东直门医院已经为18位患者做了纳米人工骨植入手术。同时,北京军区总医院、江苏大学医学院也在进行纳米人工骨的临床实验。
崔教授的博士后俞兴,是一位医学博士,在东直门医院参与临床实验。他说:“对于骨愈合我们需要观察半年时间,目前来看病人对纳米人工骨没有任何排斥反应。纳米人工骨已用于多种骨病的治疗,预期可以在全国各大医院应用。”
虽然刘俊起老人并不清楚自己植入的是什么材料的骨头,但他知道“用了这个骨头就不用割我身上的骨头,不用受两次罪了”。
六年的艰辛努力终于修成正果,广大饱受折磨的骨科患者终于迎来了福音。
神奇材料 造福病患
2003年1月15日,65岁的李凤云,一位患有腰椎管狭窄的妇女成为首位接受纳米人工骨临床治疗的患者。
她患有严重的腰椎管狭窄和腰椎滑脱已经有21年了,接受手术之前一直瘫痪在床。
“当时确实有些害怕,”李凤云在电话里说,“反正是没办法了,我要站起来啊!”
东直门医院骨神经显微外科专家徐林教授说:“人的腰椎管里面是支配人的双下肢和大小便的神经,如果椎管因为骨质增生、外伤等问题出现‘腰椎管狭窄’,神经就会受压迫,出现双腿发沉、腰痛、腿痛、大小便失禁乃至瘫痪的症状。病人在腰椎管减压手术中需要大块的椎板切除,就需要植入钛合金板进行腰椎的内固定,但无论内固定多坚强也同样需要植骨来使骨创口愈合,如果取自体的髂骨进行植骨,往往会引起剧烈疼痛、血肿、感染等并发症,病人还不能在早期下地进行康复活动。用纳米人工骨取代自体骨和其他类型的人工骨进行植骨后,尚未见任何排斥反应,且愈合时间和植入自体骨的愈合时间是一样的。”
骨是最复杂的生物矿化组织,在微米尺度和纳米尺度的观察下,它的结构都是不同的。纳米骨仿照人类骨的生成机理,采用自组装方法制备纳米晶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的生物硬组织修复材料,使复合材料的微结构具有天然骨分级结构,并且具有和天然骨类似的多孔结构,人体对它完全没有排异反应等副作用,无疑是修复大段骨缺损的理想材料。
这种和骨头一样洁白的人工骨有一个形象的名字--纳米晶胶原基骨,这种由纳米尺度级别材料构成的人工骨可以根据不同部位骨生长的需要制成不同的硬度,并且植入人体硬组织缺损处降解速率和新骨生成速率基本匹配,修复效果接近植入自体骨。
第一个“吃螃蟹”的李凤云术后走出了医院,她满怀喜悦地说:“现在能站起来和走路了。”可以预见,像李凤云这样接受植入纳米人工骨,从而告别长年顽疾的人将会越来越多。
妙手仁心 重获新生
穿上手术衣,拿起照相机,笔者走入了手术室,亲历了一次腰椎管减压手术,看到了纳米人工骨是怎样植入人体的。
李祥和(化名),62岁,来自安徽。他因为腰椎管狭窄造成走路不稳,摔断了股骨头,在3年前做过钛合金股骨头置换术。
电刀在他的后背划开一个长约15厘米的刀口,由于采取了多种止血措施,病人整个手术过程中没有输一滴血。刀口切至7厘米深的时候,徐林教授用咬骨钳和椎板钳打开椎板,对主要造成椎管狭窄的骨质增生进行去除。
用钉子在腰椎上固定好钛合金板之后,医生将他切下来的椎板骨也剪成颗粒状,和白色的直径1-2毫米大小的纳米人工骨颗粒混合在一起,植在了三个腰椎横突(和椎板一起构成腰椎的横向的骨头)之间。过半年这些骨颗粒就会和腰椎横突长在一起(这个方法叫“腰椎横突间植骨融合术”),和钛合金板一并起到固定腰椎的作用。
新型纳米骨是怎样帮助人骨自行生长的呢?植入纳米骨后,就好像藤会沿着支架不断生长一样,人体的骨细胞就会慢慢爬进多孔的生物材料内部,破骨细胞一边“吃掉”纳米骨,成骨细胞一边巩固阵地,在纳米骨的内部生长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骨细胞在纳米骨的内部聚集得越来越多,纳米骨的材料逐渐被人体吸收,直到最后纳米骨完全被人体自身的骨细胞所代替。
俞兴博士说:“纳米人工骨比较轻,这次手术我们用了2克,算是比较多的。如果纳米人工骨能正式投入临床使用,1-2克纳米人工骨移植术需要收费一千到两千元钱,与其他种类的产品价格相近。”
崔福斋教授表示,根据不同的需要,现在的纳米人工骨可以加工成颗粒状、柱状、块状等多种形状,目前专门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的可注射的纳米人工骨针剂正在研发中。
崔教授还提到了几种复合在纳米人工骨中可以大大提高骨愈合速度的生长因子,他说:“生长因子非常适用于大块骨缺损的病人。目前我们正在和浙江一家生产生长因子的公司进行合作,以发展成系列产品。不过骨生长因子的价格很贵。”
日前,我们获悉,李祥和双腿已经能够活动,而且可以下地行走。
除此之外,笔者还接触了许多接受植入纳米人造骨手术的患者,他们对于这一先进技术给予充分肯定和一致赞誉。
46岁的王金花原先一咳嗽就小便,这种事情已经折磨她5年了,先前她还以为是更年期的症状,实际上是由于外伤造成的腰椎骨折碎片压迫了她的神经,使得她的小便失禁。
1月份用了纳米人工骨后,她欣喜地说:“现在已经完全好了,咳嗽、打喷嚏都没有事儿了!”但由于她还患有严重的腰椎管狭窄,需要在半年之后进行腰椎管减压手术,于是出院的时候对徐林大夫说:“给我留着纳米人工骨,半年之后我还要用。”提出了为她保留纳米人工骨再次进行手术的要求。
我们还在病房见到了一位15岁的女孩,来自山东,有着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她刚刚在东直门医院切除了左臂上的一个骨巨细胞瘤,在骨缺损的地方植入了2克纳米人工骨。
现在女孩的脸上已经挂满了笑容。
每年,我国因为骨肿瘤切除手术后需要进行骨修复的病例就有25万例,随着纳米人造骨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他们将重新获得恢复健康生活的希望。
除了用于腰椎管减压手术之后的腰椎固定和骨愈合,纳米人工骨的用途非常广泛:如由于外伤造成的骨折,由于创伤、感染造成的骨质缺损、骨质不连接或者是畸形愈合,还有骨肿瘤等骨的病变,乃至骨质疏松,都需要植入纳米人工骨帮助愈合和提高骨的硬度。
“人的身上有216块骨头,我们的目标是在不久的将来实现用纳米晶胶原基骨材料修复人的整段骨头,以实现人体整块骨头再生的梦想。”崔教授说。
我们相信,在众多满怀热忱去挑战难题,造福人类的科技工作者们的共同努力下,这一梦想的实现将不会太遥远。
人体的“建筑结构”
人体骨的结构,既坚固又合理,它的“设计”精密巧妙,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建筑工程也难能与它媲美。
就说人体的头盖骨吧,它就是“薄壳结构”的雏形。这可与北京火车站的大屋顶相比美。其主要秘密就在于那圆曲的形状能把外来的压力分散开,就像具有圆曲表面的鸡蛋不易被压碎一样。正因为如此,人的头盖骨虽然很薄,却能很好地保护人体的“司令部”——大脑。
人体的肋骨属于一种“拱形结构”,其形式与距今1360多年隋朝建造的石拱桥——赵州桥类似,其奥妙在于拱形能把承受的压力向两边传递,以缓冲外力打击,所以肋骨能很好地保护胸内的心、肺等器官正常工作。
把一张纸立在桌子上,用手轻轻一压,就会弯曲。可是将纸卷成一个纸筒,即使上面放一本书也无妨。这说明轻而结实的空心管柱,具有弹性好、坚固不易折断弯曲的特点。人体的腿骨就是这样的一种中空管状结构。其强度和同样粗细的熟铁差不多,成年男子的腿骨只有受到1300千克力的压力才断裂,但腿骨的重量却只是相同熟铁的十五分之一。
许多建筑物的门窗上都装有“合页”,以便自由开闭。人体上也有许多类似“合页”一样的关节。人体的膝关节、手指关节就是靠这样的“合页”自由屈伸、灵活活动的。
人体骨的结构,之所以这样精巧奇妙,令人称绝,是人体在适应自然环境的长期过程中,不断进化、选择的结果。
PAGE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