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一
一、胶体
1、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A.氢氧化铁胶体 B.硫酸铜溶液 C.蔗糖溶液 D.氯化钾溶液
2、胶体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
A.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B.胶体微粒能通过滤纸
C.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100 nm之间 D.胶体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
2、离子反应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A. Cu B. HCl C. Na2SO4 D. Ba(OH)2
2.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Cu B.NaCl溶液 C.NaOH固体 D.乙醇
3.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Fe B.NaCl C.C2H5OH D.KOH溶液
4.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在溶液里大量共存的是
A.H+、NH4+、SO42-、Cl- B.Ca2+、Na+、CO32-、NO3-
C.K+、Fe3+、OH-、SO42- D.Na+、H+、HCO3-、Cl-
5.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用硝酸银溶液检验自来水中的氯离子:Ag+ + Cl- = AgCl↓
B.实验室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CO32-+ 2H+ = H2O + CO2↑
C.用稀硫酸清洗铁锈(氧化铁):Fe2O3 + 6H+ = 2Fe3+ + 3H2O
D.用铜与稀硝酸反应制备一氧化氮:3Cu + 8H+ + 2NO3- = 3Cu2+ +2NO↑ + 4H2O
6. 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Ag+、K+、NO、C1- B. Mg2+、Na+、Cl-、SO
C. NH、Cu2+、OH一、Cl— D. H+、Na+、HCO、SO
7.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Na+、Ag+、Cl-、CO3 B.Na+、Mg2+、Cl-、SO4
C.Fe3+、K+、SO4、OH- D.Fe2+、H+、SO4、NO
8.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Fe+2H+ === Fe3++H2↑ B.Fe2O3+6H+ === 2Fe3++3H2O
C.Na+2H2O === Na ++OH-+H2↑ D.Cl2+H2O === 2H ++Cl-+ClO-
9.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MgCl2=Mg2++Cl- B.Ba(OH)2=Ba++2OH- C.HNO3=H++NO3- D.NH4Cl=N3-+4H++Cl-
10.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Na+、H+、HCO3-、NO3- B.Mg2+、OH-、SO42-、NO3-
C.K+、Fe3+、SO42-、NO3- D.Na+、H+、Cl-、OH-
11.下列物质的用途或者制备中所涉及到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选项 用途或者制备 离子方程式
A 用稀硫酸清洗铁锈 Fe2O3+6H+=2Fe2++3H2O
B 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 CO32-+2H+=H2O+CO2↑
C 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 Cl2+2OH-=Cl-+ClO-+H2O
D 用氯化铁溶液刻蚀铜板 Fe3++Cu=Fe2++Cu2+
12. 能用H++OH-=H2O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 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 B. 氢氧化铁与硫酸反应
C. 澄清石灰水和稀硝酸反应 D. 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13. 向烧杯中加入下列物质,闭合K,电流计指针无明显偏转的是
A.NaOH
B.NaCl
C.蔗糖
D.H2SO4
3、氧化还原
1.下列反应类型中,一定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2.下列物质中,常用作氧化剂的是
A.氢气 B.一氧化碳 C.高锰酸钾 D.钠
3.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FeSO4+2NaOH═Fe(OH)2 ↓+Na2SO4 B.3NO2+H2O=2HNO3+NO
C.NH3+HCl= NH4Cl D.CaCO3==CaO+CO2↑
4. 下列变化中,气体被还原的是
A. 氨气使酚酞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B. 二氧化碳使Na2O2由浅黄色变成白色
C. 氧气使FeSO4溶液由浅绿色变成黄色 D. 氢气使灼热的CuO由黑色变成红色
5.下列物质中,常用作还原剂的是
A.氯气 B.金属钠 C.氯化铁 D.稀硝酸
6.下列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只能做还原剂的是
A.浓H2SO4 B.Cl2 C.Fe D.HNO3
7.2017年我国研制的氢氧燃料电池有轨电车在唐山市载客运营,是全球首次商业运营。该车动力源于氢气、氧气反应产生的电能。下列反应不会产生电能的是
A. B.
C. D.
四、物质的量
1. 100 mL 0.1 mol/L BaCl2溶液中BaCl2的物质的量是
A. 0.01 mol B. 0.03 mol C. 0.1 mol D. 0.3 mol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0.1 mol N2的质量是2.8 g B. Mg的摩尔质量是24 g/mol
C. 2 L 0.1mol·L-1NaCl溶液中,c(Na+)=0.2mol·L-1
D. 标准状况下,11.2 L O2含有的原子数目约为6.02×1023
3.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0.1 mol N2的质量是2.8 g B.1 L 0.1 mol·L-1CaCl2溶液中,c(Ca2+)=0.1 mol·L-1
C.1 L 0.1 mol·L-1 NaCl溶液中,n(Na+)=0.1 mol
D.标准状况下,11.2 L H2O含有的原子数目为1.5NA
4. 关于NH3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NH3的摩尔质量是17 g B. 17 g NH3的物质的量是1 mol
C. 1mol NH3中含氢原子数约为6.02×1023 D. 常温常压下,1 mol NH3的体积为22.4L
5.配制100 mL 1 mol/L的NaCl溶液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选择容积100 mL的容量瓶 B.在容量瓶中溶解NaCl固体
C.转移NaCl溶液时用玻璃棒引流 D.定容时向容量瓶中滴加蒸馏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Cl的摩尔质量是58.5 g B.标准状况下,22.4 L水中约含6.02×1023个H2O分子
C.常温常压下,22 g CO2中所含氧原子数约为6.02×1023
D.将40 g NaOH固体溶于1 L H2O中,得到1 mol/L的NaOH溶液
7.生菜无土栽培营养液的配方要求KNO3、MgSO4、NH4NO3 物质的量之比为1∶2∶1。配制该营养液,已溶解0.02 mol KNO3、0.02 mol NH4NO3,还需MgSO4的质量为
A.1.2 g B.2.4 g C.3.6 g D.4.8 g
五、钠
1.下列固体呈淡黄色的是
A.Na2O B.Na2O2 C.Fe2O3 D.Fe(OH)3
2.下列关于Na2CO3和NaHCO3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均属于盐 B.焰色反应均为黄色
C.可以用加热的方法除去Na2CO3固体中的NaHCO3杂质
D.物质的量相同的两种固体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Na2CO3产生的二氧化碳多
3. 下列关于Na2O和Na2O2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均含-2价的氧元素 B. 焰色反应均为黄色
C. 与水反应均生成NaOH D. 与二氧化碳反应均生成Na2CO3
4.下列关于Na2CO3和NaHCO3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焰色反应均为黄色 B.溶解度:Na2CO3>NaHCO3
C.可以用加热的方法除去Na2CO3固体中的NaHCO3杂质
D.物质的量相同的两种固体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Na2CO3产生的二氧化碳多
5. 当火灾现场大量存放下列哪种物质时,不能用水灭火
A.木材 B.煤 C.钠 D.布料
六、氯气
1. 在探究新制氯水成分及性质的实验中,依据下列方法和现象,不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方法 现象 结论
A 观察氯水颜色 氯水呈黄绿色 氯水中含Cl2
B 向饱和NaHCO3溶液中加入足量氯水 有无色气体产生 氯水中含HClO
C 向红色纸条上滴加氯水 红色纸条褪色 氯水具有漂白性
D 向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 溶液变成棕黄色 氯水具有氧化性
2. 新制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下列关于新制氯水进行的实验,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A. 氯水呈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氯水中含Cl2
B. 加入有色布条,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氯水中含Cl2
C. 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含Cl-
D. 加入石蕊溶液,溶液变红后褪色,说明氯水中含H+和HClO
七、铁
1.下列物质的水溶液遇KSCN溶液显血红色的是
A.FeCl3 B.FeCl2 C.KCl D.Na2SO4
2. 常温下,下列物质能盛装在铁制容器中的是
A. 稀硫酸 B. 浓盐酸 C. 浓硝酸 D. 氯化铁溶液
3.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Fe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装置A的作用是为实验提供持续不断的水蒸气
B.装置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Fe + 3H2O ==== Fe2O3+3H2↑
C.装置C中加入的固体干燥剂可能是碱石灰
D.点燃D处的气体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
八、其他
1.在汽车尾气净化装置里,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的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转化过程中有3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B.NO 和O2必须在催化剂表面才能反应
C.该装置将有毒的NO和CO转化为无毒的CO2和N2
D.该催化转化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NO+O2+4CO4CO2+N2
2. 下列行为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 将剩余的金属钠丢弃在废纸篓里 B. 少量酒精洒在桌子上着火时,立即用湿布扑灭
C. 闻气体时,用手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
D. 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缓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液氯 B.漂白粉 C.赤铁矿 D.氯水
4.合金是一类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下列物质不属于合金的是
A.不锈钢 B.青铜 C.生铁 D.水银
5.下列有关试剂保存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新制氯水需要避光保存 B.Na可保存在煤油中
C.NaOH固体需要密封保存 D.保存FeCl3溶液时需加入少量Fe粉
6.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加热除去Na2CO3固体中的NaHCO3 B.用NaOH溶液除去CO2中的SO2气体
C.用氯水除去Fe2(SO4)3溶液中的少量FeSO4 D.用BaCl2溶液除去NaCl溶液中的K2SO4
7.下列有关实验现象与物质性质对应关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Na2CO3溶液遇酚酞变红,说明Na2CO3溶液呈碱性
B.Cl2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说明Cl2具有漂白性
C.NO遇空气变为红棕色,说明NO具有还原性
D.新制的Fe(OH)2遇氧气变为红褐色,说明Fe(OH)2具有还原性
8.合金材料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下列物质不属于合金的是
A.黄铜 B.不锈钢 C.青铜 D.金
9.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Cl2 用于自来水消毒 B.Fe3O4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
C.SO2用于漂白纸浆 D.Na2O2用作供氧剂
10.下列“实验结论”与“实验操作及现象”相符的一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立即产生红褐色沉淀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3+
B 向某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C 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D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11.除去粗盐中的杂质MgCl2、CaCl2和Na2SO4,过程如下: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试剂①、②、③分别是NaOH、Na2CO3、BaCl2
B.除去Ca2+的主要反应:Ca2+ + CO32-=CaCO3↓
C.检验SO42-是否除净的方法:取适量滤液,加稀盐酸酸化,再加BaCl2溶液
D.加稀盐酸调节pH后,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得到NaCl固体
12.将X滴到Y中,a中导管水柱会下降的是
X Y 装置
A H2O NaHCO3粉末
B H2O Na2CO3粉末
C NaOH溶液 FeSO4溶液
D H2O NO2气体
13.某小组用打磨过的铝片进行如下实验,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 ①中铝片发生了钝化 B. ②中产生的气泡可能是氮氧化合物
C. ③中沉淀溶解的离子方程式是Al(OH)3+ OH-=AlO2- + 2H2O
D. ②中加水稀释过程中,仅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14.Na2CO3能用于药物,外观上与NaCl相似。区分二者,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选用试剂或方法 判断依据
A 稀HCl 观察有无气体产生
B 酚酞溶液 观察溶液颜色是否变化
C CaCl2溶液 观察是否生成沉淀
D 酒精灯加热 观察有无气体产生
15.下列解释事实的化学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 水蒸气通过灼热铁粉,生成黑色固体:
B. Al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 2Al + 2NaOH +2H2O =2NaAlO2 + 3H2↑
C. 石灰乳吸收泄漏的液氯:
D. 过氧化钠用于潜水艇中氧气来源:
16.下列“实验方法”不宜用于完成“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确认Fe(OH)3胶体是否制备成功 用可见光束照射
B 确认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CuSO4 向反应后混合液中加水
C 确认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 向反应后混合液中滴加酚酞
D 确认Cl2无漂白作用 将有色纸条放入干燥Cl2中
17.黑火药是硫磺粉、硝石、木炭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古文献《本草经集注》记载了区分硝石(KNO3)和朴消(Na2SO4)的方法:“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
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紫青烟”主要是指钾元素的焰色反应 B.“朴消”在灼烧时火焰没有颜色
C.“硝石”在黑火药中起氧化剂的作用 D.“朴消”不能替代“硝石”制黑火药
参考答案
一、胶体
1、A 2、C
二、离子反应
1.A 2.C 3.B 4.A 5.B 6.B 7.B 8.B 9.C 10.C 11.C 12. C 13.C
三、氧化还原
1.D 2.C 3.B 4.C 5.B 6.C 7.C
四、物质的量
1.A 2.C 3.D 4. B 5.B 6.C 7.D
五、钠
1.B 2.D 3.A 4.D 5.C
六、氯气
1.B 2.B
七、铁
1.A 2. C 3.B
八、其他
1.B 2. A 3.A 4.D 5.D 6.A 7.B 8.D 9.B 10.A 11.A 12.B 13.D 14.D 15.A
16.B 17.B
高温
高温
NO O2
CO
CO2 N2
催化剂
N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