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树和喜鹊 教案+反思(2课时,共5页)

文档属性

名称 6 树和喜鹊 教案+反思(2课时,共5页)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2-24 14:49: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 树和喜鹊
【教学目标】
1.认识“窝、孤”等9个生字和子字旁、倒八2个偏旁,读准多音字“只、种、乐”的字音;会写“单、居”等6个字。
2.通过联系上文,了解“孤单、邻居”等词语的意思,积累“从前、叽叽喳喳、安安静静”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一”的变调。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理,朗读好课文,感受语言的节奏,知道有朋友就有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
用“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知道“孤单、邻居”等词语的意思。
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一”的变调。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理,朗读好课文,感受语言的节奏,知道有朋友就有快乐。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1.师出示谜语:“头黑肚白尾巴长,站在树上叫喳喳,因为常来报吉祥,人们看见都爱它。”
2.揭示谜语:喜鹊。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喜鹊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树和喜鹊》,学生齐读)
二、学习生字词。
1.学生借助拼音初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请学生说说自己已经学会了哪些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3.重点交流的几个字:
    “邻”是前鼻音;“招呼”组词时,“呼”读轻声;
“居”是半包围结构,“古”的横伸在尸字头外。
三、了解文章结构。
  1.再读课文,自由找伙伴分工朗读课文。
  2.老师点拨,这篇文章就是按照“从前”、“后来”的时间顺序写的。
四、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一、二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体会“只有”的用法:突出树和喜鹊都很孤单。
3.合并句子,明确结构:树很孤单。喜鹊很孤单。
预设:树和喜鹊一样孤单;
树和喜鹊都很孤单;
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复习学过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三、四自然段,思考:树和喜鹊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了很多棵树、很多只喜鹊)
2.师: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请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当树和喜鹊有了邻居之后是怎样快乐地生活在一起的呢?他们会一起干什么呢?和同桌相互交流一下吧。
二、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喜鹊,“叽叽喳喳”“打着招呼”,体会喜鹊的快乐。
2.小组交流讨论:现在你知道怎样可以不孤单吗?
生:有了朋友我们就可以不孤单,好朋友一起玩、一起学习,我们就会感到快乐。
三、朗读课文,加强巩固。
感情朗读,展开各种形式的朗读比赛。
四、作业。
  给爸爸妈妈讲讲这个故事吧。
【课文小结】
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讲了树和喜鹊因为没有朋友,很孤单,后来又因为有了朋友,变得很快乐。告诉我们友谊和关爱的重要性,每个人都需要朋友,有朋友才会快乐!
【板书设计】
没有朋友 孤单
团结有爱

有了朋友 快乐
【教学反思】
本课的一个重点是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孤单”的意思。我首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个词语的理解,谈感受。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的非常好:有的说是没有朋友玩,有的说是孤独,有的说无聊,没意思。看来,学生能懂得这个词语的意思。那么联系上下文怎么理解?我让学生读课文,从哪些词语看出“孤单”?学生在老师启发下,找出了“只有,一棵 一个,一只”,看出树和喜鹊真的很孤单。在理解课文时,我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进一步感受到没有伙伴和朋友的生活是孤独的。理解了“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这句话,也就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教育学生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我们的生活才会很快乐。
本节课我设计的是随文识字,可能是准备时间太短,很多语言过渡、细节处理不够到位,对课堂的把控也不是太精准,没有时间进行书写指导,以后还得要好好把控课堂,在预设上下更大的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