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上化学 3.1溶液的形成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九上化学 3.1溶液的形成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12-24 08:58: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溶液的形成
【学习目标】
1、知道溶液的概念及溶液的基本特征;
2、学会分辨典型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3、掌握溶解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重点难点】
学会分辨典型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掌握溶解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自主预习
1、溶液的概念: 。
2、溶质和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做 ,起溶解作用的物质叫做 。因此,从组
成上看,溶液是由 和 组成的。 溶解在 中形成溶液。
溶液的特征: 和
A 均一性:是指溶液各部分的 和 都相同。
B 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 ,也不会 。
注意:溶液都是透明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为蓝色、碘酒溶液为棕黄色。
4、溶解:物质以 或 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
5、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物质溶解在水中发生的两个过程及能量变化
A 扩散过程:溶质的 向水中扩散的过程, 热量。
B 水合过程:溶质的 和 作用,生成 或 的
过程, 热量。
6、加速溶解的方法: 、 、 。
预习自测
1、溶液的基本特征是( )
A.无色透明 B.无色均一 C.均一、稳定 D.纯净的液体
2、人类生产、生活与溶液关系十分密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种溶液中只能含一种溶质 B.凡是无色、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C.室温下的一瓶盐水,其底部密度大于上部 D.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3、下列液体不属于溶液的是( )
A.氯化钠投入水中 B.冰投入水中 C.碘酒 D.二氧化碳投入水中
4、一杯食盐溶液,实验测得其上部密度为a,下部密度为b,则a与b的关系为( )
A. a=b B. a﹤b C. a﹥b D. 无法确定

我的疑惑:
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合 作 探 究
学始于疑——我思考. 我收获
【探究点一】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判断
方法:①当固体、气体和液体混合时,一般 作溶质, 作溶剂。
②液体与液体混合时, 作溶剂。
③当溶液中有 时,无论多少,它都作溶剂。
④根据名称判断: 在前, 在后。
针对练习:
判断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氯化钠溶液:溶质 ,溶剂 。
蔗糖溶液: 溶质 ,溶剂 。
酒精溶液: 溶质 ,溶剂 。
碘酒: 溶质 ,溶剂 。
澄清石灰水:溶质: ,溶剂 。
硫酸铜溶液:溶质: ,溶剂 。
稀盐酸: 溶质: ,溶剂 。
氢氧化钠溶液:溶质: ,溶剂 。

【探究点二】物质溶解时溶液能量的变化
分组实验: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实验用品:小烧杯4只、玻璃棒;氢氧化钠、硝酸铵
实验过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取四只小烧杯,分别加入20mL蒸馏水,第一个烧杯作对照实验。
2、向第二只小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搅拌,感受溶液温度变化
溶液温度
3、向第三只小烧杯中加入等量的硝酸铵固体,搅拌,感受温度的变化。
溶液温度
4、向第四只小烧杯中加入等量的氯化钠固体,搅拌,感受温度的变化
溶液温度
讨论:
1、溶液温度变化的原因:
总结:
①溶液温度(T)升高,是因为吸热__________放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溶液温度(T)降低,是因为吸热__________放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溶液温度(T)无明显变化,是因为吸热__________放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针对练习
1、下列物质中,遇水则“热气腾腾”的是(? ??? )
A.硝酸铵 B.氢氧化钠 C.蔗糖 D.食盐
2、如图,要使塑料片掉下来,应该向烧杯中的水中加入什么物质( )
A 氢氧化钠 B 蔗糖
C 食盐 D 硝酸钠
3、如图:向小试管中加入下列哪种物质使U管中的红墨水向左移动( )
A 浓硫酸 B氢氧化钠
C 硝酸铵 D 氯化钠
达 标 检 测
1.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
A.汽水 B.泥浆 C.食醋 D.白酒
2.向右图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左端的红墨水液面
降低,则加入的物质是【 】
A.氢氧化钠 B.蔗糖 C.硝酸铵 D.食盐
3.下列常见的医用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
A.葡萄糖注射液 B.生理盐水 C.75%消毒酒精 D.碘酒
4.下列固体物质加入水后,溶液温度会降低到是【 】
A.硝酸铵 B. 氯化钠 C. 氧化钙 D. 氢氧化钠
5、如图所示装置,向试管里的水中加入一定量的下列物质后:
A. 氢氧化钠 B. 蔗糖固体 C. 硝酸铵固体 D.氯化钠固体
E. 浓硫酸 F. 生石灰
⑴使U形管内右侧液面升高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
⑵使U形管内左侧液面升高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
⑶使U形管内液面未发生明显变化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
有错必改:

我的收获(反思静悟. 体验成功)
1、氧气的物理性质
A、 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______、______的气体,密度稍______空气,______于水。
B、氧气的三态变化:101KPa、-183oC,氧气可变成______色液体;-218oC时,变成______色______状固体。
2、化学性质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 ,在一定条件下可与很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1)木炭与氧气反应
A 现象:a 空气中:燃烧,持续红热,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b 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B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铁丝与氧气反应
A现象: a空气中:不燃烧。
b氧气中:
B化学方程式:
注意:1、铁丝在氧气里燃烧,集气瓶底要装少量 或 。
目的:
2、 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
(3)氧气与红磷反应
A 现象:a 空气中:红磷燃烧,产生黄白色火焰,放热,产生大量白烟。
b 氧气中: 。
B化学方程式:
(4)硫粉与氧气反应
A现象:a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 色火焰,放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 色火焰,放热,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化学方程式: 。
(5)一些化合物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燃烧。充分燃烧后,化合物中的C元素转化为______、
H元素转化为______、S元素转化为______。
三、氧气的制法
1、氧气的工业制法:利用各气体 不同,分离液态空气,属于 变化
2、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①反应原理
利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化学方程式:
b、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化学方程式:
C、 加热氯酸钾制氧气,化学方程式: 。
②实验装置
发生装置取决于 和
收集装置取决于 和
③收集和验满方法
收集: 或
验满:a、用排水法收集时,当 时,则收集满。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 ,若 ,则已收集满。
④检验方法: ,则证明是氧气。
三、氧气的主要用途:供给呼吸和
四、催化剂
1、定义: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___________,而自身的________和________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
2、特点: “一变,二不变”
(1)催化剂的作用只是改变反应速率,可以______也可以______;
(2)反应前后催化剂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生成物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变。
合 作 探 究
学始于疑——我思考. 我收获
【探究一】
请各组同学复习氧气的性质讨论并设计实验证明氧气的以下性质或回答问题:
1、设计实验验证氧气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2、有四个集气瓶,分别充满了空气、氮气、二氧化碳和氧气,试用简单的方法加以鉴别。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失败的原因。
【探究二】
请同学们根据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相关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室用双氧水制O2的实验装置怎样确定?
2、如何制得干燥的氧气
提示:发生装置→干燥装置→收集装置
达 标 检 测
1、下列有关氧气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粉末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放出热量,生成红色粉末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没有气味的气体
2、氧气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
A.无色无味 B.密度比空气大
C.能支持燃烧 D.不易溶于水
3、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检查装置气密性,先把手掌紧贴容器外壁,再把导管伸入水中
B、加热时,先对试管预热,再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C、在装配仪器时,先对试管预热,再检查装置气密性
D、收集气体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气管移出水面
4.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 ( )
A.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使生成物质量增加
C.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D.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5.(2011·呼伦贝尔)结合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用________装置做气体发生装置(填字母),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则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为________(填字母),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查阅资料得知:①实验室可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②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发生下列反应:2NO+O2===2NO2。那么在实验室里制取氨气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为________(填字母);收集一氧化氮气体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填字母)。
(3)如果用F装置干燥氧气,则F装置中应装入的液体为________;氧气应从________端(填“a”或“b”)进入F中;如果用装满水的F装置收集氢气,则氢气应从________端(填“a”或“b”)进入F 中。
【整理学案】
我的收获与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