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上化学 5.1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九上化学 5.1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12-24 09:20: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1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2、能够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守恒的原因
3、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学习重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学习难点: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
学习过程:
一、导入 播放视频:《狄仁杰的迷惑》
1、蜡烛燃烧逐渐变短,质量减轻了吗? 2、久置的铁刀生锈,质量增重了吗?
分析推理、提出猜想 可能存在三种猜想:
1、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m1) 反应前反应物的总质量(m2);
2、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m1) 反应前反应物的总质量(m2);
3、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m1) 反应前反应物的总质量(m2)。
二、 设计实验、进行求证
方案一: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在密闭体系中进行)
实验原理: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P O2 P2O5
实验现象:
结论:m1 m2
思考:(1)白磷燃烧时,在锥形瓶底部铺一层细沙,其目的是什么?
(2)描述整个过程中小气球的变化情况,并加以解释。
方案二: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原理:氢氧化钠+硫酸铜→氢氧化铜+硫酸钠
NaOH CuSO4 Cu(OH)2 Na2SO4
实验现象:
结论:m1 m2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拓展:实验1: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原理:稀盐酸+碳酸钠→氯化钠+二氧化碳+水
HCl Na2CO3 NaCl CO2 H2O
实验现象:
问题讨论与交流:
1、反应前后天平为什么不平衡?2、这个反应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原因:
实验2:镁带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原理:镁+氧气→氧化镁
Mg O2 MgO
实验现象:
问题讨论与交流:
1、反应前后天平为什么不平衡?2、这个反应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原因:
结论:在所有化学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注意点: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一切化学反应 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③要考虑是否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在计算质量总和时一定要加上。
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宏观和微观)
化学反应中的“6个不变”、“2个一定变”和“2个可能变”
原子种类
原子个数 物质的种类
6个不变 原子质量 2个一定变 1个可能变:分子的个数
元素种类 分子的种类
元素质量
物质的总质量
四、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蜡烛(主要成分是C、H)燃烧后质量减少了,这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燃烧所产生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否等于反应前后蜡烛所减少的质量?
2、有人宣称“水能变油”,从质量守恒定律的角度分析,你认为水能变成汽油吗?(汽油由碳、氢等元素组成)
五、课堂小结
六、巩固练习: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一定不发生改变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质量一定发生改变
2、现有一反应A+B→C+D,有10gA和5gB反应,反应结束后还剩余3gA,B无剩余,生成4g的C,则生成D的质量为
3、a g白磷在b g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
A.一定是(a+b)g B.一定不是(a+b)g
C.大于(a+b)g D.小于等于(a+b)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