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同步测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同步测试(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2-23 20:44: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历史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1、1915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发刊词《敬告青年》中写道:“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他的“日新求进”主要针对( )
A.思想观念 B.军事技术 C.经济组织 D.教育制度
2、“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在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是转瞬即逝的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材料中的“黄金时代”又称“短暂的春天”,主要发生在( )
A.洋务运动期间 B.戊戌变法期间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解放战争期间
3、在1900年北京的街头,人们见面时可能谈及的话题是 ( )
A.关于军警在街头为行人剪辫子的情形 B.关于废除科举制的诏书
C.关于京师大学堂开设的课程 D.关于废止缠足的法令
4、下列关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民族工业的萌芽出现在明末清初???
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高潮出现在抗战期间 C.抗战结束后,民族工业得到迅速的恢复???
D.辛亥革命后,国内出现了兴办民族工业的热潮
5、1881年南海知县徐赓陛以继昌隆缫丝厂“专利病民”“夺人生业”“男女混杂,易生瓜李之嫌”为借口,下令予以封闭。19世纪90年代,武举李福明因设立机器磨坊,被清朝官吏视为“不安本分”的“刁商”,经都察院批准,饬令撤去。材料反映了( )
A.近代封建地主纷纷从事工商业
B.实业救国思想在我国影响较大
C.近代民族工业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
D.洋务运动促进了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6、煤气灯刚在上海租界出现之时,很多人以为这种自来火是“地火”,都不敢赤足行走在煤气公司附近的道路。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 )
A.煤气灯阻碍了人们出行 B.煤气灯使用率普遍不高
C.人们对新技术认识不足 D.上海租界管理戒备森严
7、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著名的中文报纸是( )
A.《申报》 B.《中外纪闻》 C.《民报》 D.《新青年》
8、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登载了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一现象说明了 ( )
A.自然经济的迅速瓦解 B.社会阶级分化的加剧
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9、下图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文化出版机构的标志。该出版机构创办时中国发生了 (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0、毛泽东说:“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这二人得到毛泽东的高度评价是因为 ( )
①都为中国工业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②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③都是民族资本家的杰出代表 ④都是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1、最早促使中国近代社会风俗习惯变化的原因是 ( )
A.西方列强的入侵
B.清政府支持发展工商业
C.西方民主革命思想传入
D.康有为、孙中山等人的个人作用
12、近代新式交通工具和通信事业的发展 ( )
①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②加快了信息的传递速度 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④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3、据统计,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棉纺织业分布情况中,全国纱厂的41%集中在上海,10%集中在武汉,11%集中在天津,而广大内地纱厂很少。该统计数据表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之一是 ( )
A.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B.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落后
C.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 D.受到外国资本控制
14、它设立于戊戌年间,是近代中国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百日维新留下的重要成果。它是 ( )
A.京师同文馆 B.燕京大学
C.京师大学堂 D.东吴大学
15、“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的一句话,其作者是 ( )
A.陈独秀 B.鲁迅 C.李大钊 D.聂耳
16、在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同一年,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它是 ( )
A.蔡元培任北大校长 B.京师大学堂创办
C.科举制度被废除 D.《定国是诏》颁布
17、电视台拍摄了一部反映我国近代人们社会生活的电视剧,以下镜头不符合史实的是? (??? )
A.人们坐在家中读报纸? B.?男主角上街被剪掉了辫子 C.剧中人物穿着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D.人们见面就叩头,口中称着“大人”“老爷”
18、李鸿章说:“各口岸生意,已被洋人占尽,华官领官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力挟重资以倾夺,则须华商自立公司……收回洋人夺去之利。”这表明李鸿章兴办民用企业的主要意图是 ( )
A.追随外国资本主义 B.保护民族资本主义
C.与洋人争夺国内市场 D.限制民族资本主义
二、分析解答题: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电视剧《大染坊》主题曲《把感动留在人间》唱道:“总以为泪水早已擦干……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这一场锦绣年华欲说无言……”该剧讲述了主人公陈寿亭在20世纪初从一个乞丐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主再到破产的历程。
(1)要改变陈寿亭“心酸”与“无言”的命运,你认为关键在于改变什么?
材料二 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放足鞋兴,菱鞋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
——摘编自《时报》的评论文章《新陈代谢》
(2)根据材料二,找出辛亥革命在政治、风俗习惯方面引起的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呈现的总体特征。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鸦片战争一声炮响,改变了古老中国的历史命运,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把中国推向灾难的深渊。面对苦难的中国,先贤们不懈斗争、上下求索,经历了从“师夷长技”到“实业救国”、变法维新的探索,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现实,必须彻底埋葬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接着,请来德、赛两位先生,挥动科学、民主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
(1)先贤们为“师夷长技”发起了什么运动?
(2)哪一历史事件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亚洲第一个共和国”建立于哪一年?
(3)材料中提到的“请来德、赛两位先生,挥动科学、民主大旗”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4)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近代化探索充满了艰辛。回首这一历程,你有何认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C 3、C 4、D 5、C
6、C 7、A 8、C 9、B 10、A
11、A 12、D 13、A 14、C 15、B
16、C 17、D 18、C
二、分析解答题
19、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政治方面的变化有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其余为风俗习惯方面的变化。
总体上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20、(1)洋务运动
(2)公车上书 1912年
(3)新文化运动
(4)中国人民具有不断探索的精神,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资本主义在中国行不通;学习先贤们将祖国命运和自身命运结合在一起的精神,坚持改革开放,善于学习外来先进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