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上化学 6.1燃烧与灭火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九上化学 6.1燃烧与灭火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12-24 09:26: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燃烧与灭火》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研究课题《燃烧与灭火》隶属鲁教2011课标中的第六单元第一节的内容。本课题共包含三大内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学生关于正确认识燃烧灭火的感悟。本课题共需两课时,此设计为第一课时。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积累,对燃烧的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对学习特别是实验探究有较浓厚的兴趣。本课的重点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探究,分析总结得出。
三、教学设计思想
1.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结论。
2.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完成燃烧条件的探究等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②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进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教学难点: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六、教学用具
仪器:烧杯、镊子、酒精灯。
用品:蜡烛、小木条、石头、棉线、打火机。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1min)
【创设情景】秋天露营如何取暖,
以及山上突着大火,如何灭火
问:秋天去山上露营如何取暖,
以及山上突着大火,我们又该如何灭火呢?
?
【教师板书】7.1燃烧和灭火
学生共同回答
?
【思考并回答】略
?
?
通过情景的引入,引出我们本节课的研究课题。
进入新课
(2min)
教学环节
【图片展示】几张与燃烧有关的图片。
【布置任务】同学们从图片中归纳一下燃烧有什么特征?请与大家交流。
【提问】同学们能否归纳和描述什么是燃烧?
【过渡】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燃烧呢?在什么条件下物质才能够燃烧呢?这是我们本节课要探究的第一个内容。
【板书】一、燃烧的条件
教师活动
【交流汇报】略
【思考并回答】略
【思考并回答】略
学生活动
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体系对燃烧进行从感性到理性的再认识。
明确燃烧的概念。
引出本节课第一个重要内容。
设计意图










(22min)










(10min)
(3min)
(2min)
【实验探究】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我们一起来完成几个小实验。

【实验1】在酒精灯上分别加入小木条、棉线、石头
【板书】1.可燃物
【实验二】点燃两只蜡烛,向其中一只上罩上一个烧杯,观察燃烧现象。
【板书】2.与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
【实验三】观看着火点的实验视频?。
【板书】3.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小结】燃烧的三个条件。
【练习】用燃烧的知识解决
教师活动
请一个同学完成第一个实验,让其描述实验现象
学生之间讨论、得出结论。
再请一个同学上来完成实验,描述实验现象。
同学之间互相讨论,得出结论。
观看实验视频,讨论分析实验现象的原因,得出结论。
请同学起来回答
学生活动
培养学生的动脑分析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找出燃烧的首要条件——可燃物。
通过探究实验得出燃烧的条件。
巩固练习
学生更深刻地体会燃烧的三个条件。
设计意图
【过渡】燃烧造福人类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灾难。所以要控制燃烧,仅仅掌握燃烧条件还不够,还需要掌握灭火的方法。
【分析】请同学们根据学生探燃烧的三个条件分析得出灭火的原理。
【小结并板书】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倾听】
各组学生讨论并进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请同学回答
【交流汇报与讨论】
【倾听】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巩固练习】请同学们根据灭火的原理完成课堂练习。
?
【教师引导】
【思考并回答】略
?
【倾听】
创设情景,让学生根据灭火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根据灭火原理解释课前导入的问题:如何快速扑灭深林的大火
【倾听】
前后呼应。
讨论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培养学生善于归纳和总结的良好习惯。
思想感悟
学生回答。
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八、板书设计
燃烧与灭火
一、燃烧的条件: 二、灭火的原理:
1、可燃物;     1、移走可燃物;
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九、教学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运用了新课程理念,学生自主学习得到了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设置一环一环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在问题的引导下,加上适当点拨指导,水到渠成,在学生的想、说、议、探、评中愉快地完成本课题的研究。本课题课堂教学中也存在不少的问题。首先,交流的深度够。感觉自己还不是很好地让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相结合。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所获得的知识,掌握更牢固、更持久。我仍然觉得让学生更多的通过实验探究,亲生体会实验的快乐,让化学实验探究学习真正走入学生心里,让更多的学生喜欢和爱上化学很重要。其次,在教学过程中仍旧避免不了灌输式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