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复习
一、教学目标
1.复习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以及声的利用等基础知识;
2.让学生通过复习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传播的条件、控制噪声的方法以及声音在生活实际中的利用等知识;
3.会利用声速及运动的速度等知识解答回声计算题。
二、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特性、防止噪声的途径。
三、教学难点:音调、响度的区分,超声波、次声波的危害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引导学习法
五、教学过程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播放视频《金蛇狂舞》
2.提出问题:刚才的视频中涉及到哪些跟声现象有关的问题?
3.知识整理
4.生活体验:
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入密封的玻璃罩内,再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的铃声将会
。由此推想:如果抽成绝对真空,将 铃声,这个实验说明 ,这里用到了 的研究方法。
(二)声音的特性
1.知识整理:
2.生活体验:
(1)水牛和蚊子的声音
(2)音乐欣赏:《梁祝》
3.同步练习:
下列四个句子:(1)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2)引吭高歌;(3)她是唱高音的。(4)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 ),指响度的是( )。
(三)声的利用
1.知识整理:
2.生活体验:
(1)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被埋在废墟下的人应该怎样科学自救?这运用了什么原理?
(2)2008年暑假期间,北京大学的五名学生到珠穆朗玛峰登山,发生了雪崩事件,造成了重大事故。请你分析:雪地登山时,为何不宜高声叫喊?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观看视频
2.知识整理:
3.典型例题:
一般来说,大礼堂的四周墙壁都成凹凸不平像蜂窝似的,这是为了( )
A、减弱声波的反射 B、增强声波的反射 C、增强声音的响度 D、仅是为了装饰
巩固练习
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
B、宇航员能够进行交流,所以真空能够传声
C、蝙蝠是靠次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
D、 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中的“乡音无改”是指音调未变 。
2、控制噪声污染应从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和防止噪声进入人耳三个方面着手,下列事例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是( )
A、中考期间考场周边工地停止施工 B、飞机场附近居民采用双层真空窗
C、工人工作时戴防噪声耳罩 D、汽车驶入市区禁止鸣喇叭
3、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噪声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4、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房主本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的“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调来识别的
B、声能传递信息且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D、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