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12-25 22:27: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设计理念
体现课标体现“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这一教学理念,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从中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1.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2.通过探究活动,获得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的物理道理的意识
教学重点
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学难点
1.凸透镜成放大虚像的条件及像的性质
教法学法
1.实验探究法
教学准备
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放大镜、光具座、小手电筒、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照相机、投影仪的镜头都是凸透镜,而放大镜本身就是一个凸透镜,它们都是利用凸透镜来成像的。(展示投影片)
小实验:下面请同学们利用凸透镜观察课本字的成像情况
通过实验,大家已经明白了凸透镜能成像,且像有正倒、大小、虚实之别,凸透镜的成像大小、正倒、实虚跟什么有关系?
新课教学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提出问题
凸透镜的成像大小、正倒、实虚跟什么有关系? 大家想一想,大胆的猜一猜。
猜想与假设
同学们说的很好,但是刚才的猜想说距离的远近不好描述,我们可以给他找一个标准,即以透镜的焦距为标准,如:当u>2f时,称之为远,当2f>u>f时,称为近,当u设计实验
介绍实验器材及器材在实验中的作用(利用课见展示)
基本概念
物距: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用符号u表示。
像距:像到透镜的距离,用符号v表示。
焦距: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用符号f表示。
进行实验
(1)实验注意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的实验中,必须把蜡烛、光屏分别置于凸透镜两侧,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实验过程中应记录哪些现象和数据?如何设计记录表格
3.实验时先固定透镜,然后使物距为一数值,固定好蜡烛,再来回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最清晰的像为止,观察像的特点,并记录物距和像距。
(2)实验步骤
1.测定凸透镜的焦距f并做好记录。
方法:平行光聚焦法,小手电筒代替平行光源或在阳光下或很远的灯光下测定凸透镜的焦距f 。
2.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 >2f, 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测出物距和像距。
3.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u =2f,重复以上操作,进行观察和测量。
4.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在2f和f之间,即2f>u>f,重复以上操作,进行观察和测量。
5.继续移近蜡烛,使物距(u=f)u<f,在屏上还能得到蜡烛的像吗?怎样才能观察到蜡烛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测出物距,估测出像距。
按上述计划操作,把数据和观察结果填入下表中。
透镜焦距f =_____cm
物距u/cm
像的性质
像距v/cm
正倒
大小
实虚
1
2
3
4
5
用flash动画展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引导学生逐步发现大小的分界点,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
分析归纳:
1、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实像?在什么条件下成虚像?
2、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缩小的实像?在什么条件下成放大的实像?
3、凸透镜所成的像有没有正立的实像?有没有倒立的虚像?
得出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
倒正
大小
虚实
像距
应用
U>2f



f照相机
U=2f
v=2f
f


v>2f
投影仪
U=f
不成像
获得平行光
U


物像同侧
放大镜
结论:当物距于一倍焦距时,成___???????????? ___像,
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___???????????? __像;
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_____???????????? __像,
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时成_____?????? ?????? __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记忆口诀
分界点:一倍焦距 分虚实,二倍焦距 分大小;
实像的位置:物在外(二倍焦距以外)、像在间(焦距与二 倍焦距之间);物在间、像在外。
实像的变化:物近像远像变大。
总结归纳
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课堂反馈
1动手动脑学物理
2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像的性质
像距与焦距的关系
应用
正倒
大小
虚实
u>2f
倒立
缩小

f照相机
2f>u>f
倒立
放大

V>2f
投影仪
u正立
放大

/
放大镜
课后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但是学生对于有关物距,像距的概念不是太清楚,所以造成学生在实际应用时判断成像的大小、虚实时常出现错误。因此在下次教学中进行概念教学时一定要强调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