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2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艺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9-12-23 21:4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九十四交响曲
教材分析
这部交响曲创作于1791年。传说当时伦敦的贵族是音乐会的常客,但是他们来听海顿的音乐会只是为了表现自己所谓的高雅品味,在那里附庸风雅,每当乐队演奏时他们就打瞌睡。于是他就写了这部交响曲。全曲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柔板——活泼的、很快的快板,奏鸣曲式。
第二乐章:行板,这是海顿交响曲中最受欢迎的乐章之一。主题用单纯的民族风格,听起来像一首童谣,小提琴轻柔的奏出,然后声音更轻的重复一遍,乐队突然爆发出一个响亮的和弦,让人猛地惊醒,这就是“惊愕”。这一乐章的曲式是主题和四段变奏。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很快的快板)。
第四乐章:终曲(很快的快板)
今天的音乐课主要听赏的是《惊愕交响曲》的第二乐章
教学目标
通过听赏《惊愕》交响曲,初步感受不同力度在音乐中的表现。
2. 通过对不同力度的感受,能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教学重难点
认识力度术语和力度记号。
感受并体验力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听音乐律动
师:你们真像一个小小的演奏家,我仿佛参加了你们一场小型的音乐会。
师:诶,你们听过音乐会吗?都没听过,没关系,那想想,在听音乐会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啊?
(要安静,不要发出噪音、要认真倾听、不乱扔垃圾。)
师:嗯,看来同学们都是文明的小听众,的确,在听音乐会的时候,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持安静,除此之外还应该认真地倾听,这样才能表示对台上演员的尊重。
2.初听交响曲《惊愕》。
师:那我们也来听一段音乐会上的片段,你们能做一名文明的小观众吗?(播放音乐)。
师:别动,你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情?
生:因为前面是安静的,后面一下子“硼”的出来,吓了一跳。
师:陈老师和你一样,我在第一次听到这个乐曲的时候和你的感受完全一样。
认识力度(强、弱)
师:在音乐中声音有大也有小,声音的大我们就叫它“强”,我们用“f”表示。那声音小就用“弱”,我们用“p”表示,这声音的强弱程度就叫做力度
力 度
弱 强
P f
揭示课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感受力度,认识力度和触摸力度。
【设计意图】运用音乐教学中“听赏领先”的教学策略,抓住歌曲中力度变化明显的地方进行点拨,让学生在反复听的过程中关注音乐力度的变化,为后面感受音乐力度的不同做好铺垫。
(二)乐曲欣赏
1. 听乐曲,用线条或图形来表示力度
师:再回忆一下,刚才这段音乐中,力度有怎样的变化,别着急,你能随着音乐用自己喜欢的图形或线条把音乐中的力度变化记录下来吗,拿出你的纸和笔,老师也和你们一起来记录。
师:准备好了吗,音乐开始了(播放惊愕交响曲)。
师:都记录好了吗,那我数一二三,我们一起举起来怎么样,1、2、3,拿好,老师来看看,嘿陈老师请你上来,我再来找一个,也请你上来,其他同学先把纸和笔收起来,来听听他们为什么这样子表示。
2. 介绍力度记号:强(f)、弱(p)
师:在这段音乐中,陈老师用小草和闪电来记录了力度的变化,你们看我们各自都用了了不同的方式来记录了力度的变化,但是你有你的方式,我有我的方式,他有他的方式,那怎么办呢,于是呀,音乐家们就统一用了意大利文中的forte和piano的第一个字母来记录了弱和强。
师:用来记录力度的符号,在音乐中就叫做力度记号。
3.介绍海顿。
师:音乐家们也常常在音乐中通过力度的变化来表达和传递这些感情,有一位音乐家更是巧妙地运用了力度的变化跟他的听众开了一个玩笑,你们想知道吗?
师:这个音乐家就是交响曲之父——海顿(边放音乐,边讲故事)
师:那是1791年,当海顿最后一次到伦敦去演出时,能来听音乐会的呀,全是一些王公贵族们,可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根本听不懂音乐,美妙的音符仿佛就成了他们的催眠曲,在一阵轻快、柔和的音乐声中,那一部分人渐渐的又睡着了,想了一会的海顿,他就想出了一条妙计,突然台上的乐手们爆发式的奏出了一个极强式的声音(单独的一个爆发式的“硼”),把他们都惊醒了,然后,音乐又回到了轻快、柔和的旋律中,所以这首乐曲后来就被人们称为《惊愕交响曲》。
完整欣赏《惊愕交响曲》。
师:刚才我们听到地正是这乐曲中的一个小小片段,接下来我们就完整的欣赏一遍,同时你们还要能记住音乐中反复出现的那段旋律吗?我们来试试。(播放视频)
【设计意图】: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中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欣赏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我在这个乐曲欣赏的整个过程以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为主,逐步累计欣赏音乐的经验。通过多次的聆听熟悉主题旋律,为下面学唱主题旋律铺垫。
(三)学唱音乐主题旋律
1.学唱音乐主题旋律
师:谁记住了音乐当中出现的那段旋律,请你把他哼出来(请学生起来唱).
师:是这段吗,陈老师特别欣赏你的音乐记忆力,这段反复出现的旋律就是这首乐曲的主题(PPT展示曲谱)。
师:现在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钢琴轻声的划拍学唱主题旋律。
2.突破主题旋律的重难点
(1)掌握#4音准
师:刚才同学们在这个#4的地方唱的不是很准,现在请听老师把他弹出来,你们放在心里默唱。
师:嗯,现在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来唱一遍#4的地方。
师:对了,要好一些了。
(2)掌握顿音记号的唱法
师:这上面出现这么多的顿音记号,该怎么演唱呢?请你来说。
生:唱的时候要有那种弹跳性。
师:嗯,你说的非常好,要有弹性而且还要跳起来。
师:那现在就请同学们用这样的声音再把主题旋律唱一遍。(老师用琴伴奏)
师:同学们唱的还不够有弹性,声音感觉往上嘣起来,声音的位置再高一些。
(师范唱顿音的唱法)。
师:你们再来试一试,注意两小节放一次气。
3.配上歌词与力度学唱主题旋律
(1)带上“硼”用强(f)的力度学唱主题旋律
师:嗯,这次唱的不错,现在请你们试着把“硼”子字填进去,用f的力度唱一次。
师:老师有个想法,在唱的时候可以双手握拳,提醒我们在唱的时候再强一些。
(2)带上自创歌词用弱(p)的力度学唱主题旋律
师:同学们真棒,一学就会了,现在请同学们听老师唱,说说跟你们唱的有什么不一样的。
歌词: 我们一起悄悄地,不要让他们发现。
谁让他们来睡觉,我们吓吓他。
师:谁来说说老师唱的有什么不一样了。
生:要轻很多,还带上歌词了。
师:嗯,你真是一个细心的孩子,现在请同学们也带上歌词用p的力度来演唱主题旋律。(学生唱完时,老师突然“硼”的把学生吓了一跳)
师:刚才我们在用硼演唱时,用的什么力度
生:强
师:那第二段歌词呢?
生:弱。
师:最后强有力的爆发出来。
师:准备好了吗,预备,走。
【设计意图】:通过哼唱主题旋律和带上自创的歌词进行演唱,加深对主题旋律的印象,为下面的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做铺垫。
(四)感受主题旋律的力度变化
1..聆听下面四次主题旋律,感受力度变化
(1)听主题片段,感受力度变化
师:刚才我们用强和弱的力度来表演了这首乐曲的主题,我们再来听听下面四次主题,他的力度还有变化吗?
师:听出来这四次力度的变化了吗,你说吧,第五次主题的力度是怎样的
生:第五次主题相对来说比较弱(陈老师很喜欢你这个词,相对来说),二段就非常的强,第三段又跟我们的第一段是一样的,四段就更弱了。
师:请坐,看来在音乐当中,力度是强中有强,弱中有弱,强和弱是相对的,刚这位同学也说到了。
师:那比强还强一些的,我们就叫他“很强”,用两个“ff”来表示,那比弱还弱一些的,我们就叫他“很弱”,用两个“pp”来表示。
(2)听教师用钢琴演奏主题片段,感受力度变化。
师:现在请同学们仔细听,我演奏的这四次主题力度又是怎样排列的呢。
师:排列出来了吗,每个小组有四组力度卡片,请根据刚才听到地力度顺序排列出来。
(3)学生分组排列力度变化。
师:排列完了吗,请同学上台说说自己本小组为什么是这样排列的。
生1:……….,生2:…………..。
师:请把他们留给陈老师,把掌声送给他们。
师:请注意看,陈老师用线条把他们连起来,他又记录了什么呢?
生:渐强。
师:你说的很准确,这两条线记录的都是渐强,那渐弱呢,我找一个同学上来帮帮老师,请你来。
生:把纸倒过来。
师:这么简单,聪不聪明,把掌声送给他。
师:我们把记录力度的符号叫做力度记号,上面这些表示力度的专门用语,我们就叫做力度术语,我们一起来读读力度术语,我们再用不同的力度来朗读力度术语。
师:同学们真棒。
(4)用不同的动作表示力度的不同。
师:我们再来听听这四次主题,你能用四个不同的动作来表示吗?(播放音乐)
师:陈老师发现了一个特别能干的同学,请你上来展示一下。
师:我们来看看他是怎样表现很弱的, 弱吗、呢?
师:嘿,你们注意观察,她弱的幅度要比很弱要怎么样啊?
生:大。
师:强呢? 我觉得很好,双手握拳很有力,那很强呢? 加上了跺脚,诶陈老师就请她做我们的指挥,所有同学跟着他一起做,那老师就为你们弹奏,但老师希望你们要合上音乐的节拍,全体起立,预备走。
师:觉得我们的小指挥家表现的怎么样?
生:好。
师:陈老师也很想加入到你们中间来,欢迎吗?
生:欢迎。
师:那这次我们就用各自喜欢的动作来表现出这四次主题的力度。
(5)师生一起用动作来表现力度的变化。
2. 听音乐出教室
【设计意图】:在感受主题旋律的力度变化这个过程我设计了随着音乐做不同的律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是在生动、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生成和实现的。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养成和提高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音乐能力。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聆听了海顿的《惊愕》交响曲,在触摸力度的过程中也认识了这么多的力度记号,在今后的学习当中呀,我们还会学到更多的力度记号,今天快乐的音乐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