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闪雷鸣波尔卡》教学设计
【教学课型】欣赏课
【教学分析】
《雷鸣电闪波尔卡》,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这首速度很快的舞曲,是最着名的波尔卡舞曲之一,在乐曲中,作者采用其一贯的表现手法,在不间断地重复二拍了波尔卡节奏的基础上,以“定音鼓震音奏法”使人感到远处的雷声响起,利用大鼓、大镲及其奏法上的音色特点,模仿雷雨和闪电,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大自然中的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场面。
这是一个夏日的清晨,草地上,一群欢乐的人们正在庆祝丰收,载歌载舞。听,天气好象发生了变化——雨是越下越大,可人们的兴致却是越来越高,他们仍然继续欢歌,继续舞蹈。
全曲为A—B—A 三部曲式,自始至终呈现出热烈的气氛。乐曲A段为G大调,有两个主题:第一主题旋律跳进下行,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预示,气氖生动活泼;第二主题旋律级进下行,从中可以清楚地听到“电闪雷鸣”的音响,仿佛真的出现了雷电交加、大雨倾盆的景象,这里是全曲的华彩部分。乐曲B段转到C大调,主题在歌唱般的旋律中,不时地穿插着“电闪雷鸣”般的场面,色彩交织、生动无比。全曲的总时间并不长,但足以给听众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教学目标】?
1、能积极与听赏活动,感受《电闪雷鸣波尔卡》欢快的情绪。
2、熟悉乐曲主题,能用声势动作参与表现。?
3、初步了解乐曲的结构。?
【教学重难点】
借助图谱及声势动作感受音乐节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白板
【教学过程】???
导入
1、谈话导入
导入:同学们,今天很高兴能四(5)班的同学分享音乐的美妙。
2、听雷声导入新课
过渡: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课件)
过渡:当你们遇到一道闪电在天空划开一条裂口,雷声在头顶轰鸣,你会感到害怕吗?(害怕)
二、新课教学——欣赏《电闪雷鸣波尔卡》
1、整体感知
问题:乐曲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联想到什么场景?(播放全曲)
过渡:接下来,老师带来了一首乐曲,乐曲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联想到什么场景?
2、介绍波尔卡
过渡:刚才这首热烈欢快的二拍子舞曲,我们称它为“波尔卡”(出示课件)波尔卡是一种起源于波希米亚的一种男女对舞的民间舞曲。一般为二拍子,三部曲式,节奏欢快活泼。
过渡:今天,我们欣赏这首波尔卡形式的舞曲,乐曲一共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来听第一部分。
3、分段欣赏
①欣赏第一主题
(一)欣赏第一部分第1主题
A.问题:他们欢快舞蹈的同时有那些特别的声音在影响着他们呢?(认识定音鼓)(播放音乐第一次聆听)
过渡:第一部分有两个主题,我们先来听第一主题,听一听,想一想他们欢快舞蹈的同时又有那些特别的声音在影响着他们呢?
B.问题:仔细听定音鼓的力度是怎样的?(播放音乐第二次聆听,师画图谱)————由弱到强
过渡:仔细听定音鼓的力度是怎样的?(指明)
过渡:你想用什么样动作去表现呢?让我们一起听着音乐,跟着图谱划一划。(第三遍边听边作旋律图)
(二)欣赏第一部分第2主题
A.过渡:同学们表现的真好,接下来我们听第一乐段的第2主题(第一遍播放)
听一听:人们舞蹈中还有什么特别的声音?(认识大擦)
B.模仿大擦(第二遍播放,师画图谱)
过渡:让我们一起听着音乐,跟着图谱划一划。(第三遍播放)
过渡:同学们真棒,刚才节奏准确,动作优美。
②欣赏第二部分
(一)欣赏第二部分第1主题
过渡:继续聆听乐曲的第二部分,人们的舞蹈有什么变化(出现的雷鸣电闪的效果)?(第一遍)
过渡:你能边听音乐边看图谱拍一拍吗?(第二遍)
——雷公跺脚. 雷公跺脚
男生是雷公跺脚,女生是雷公跺脚(师哼唱,生练习)(第三遍)
(二)欣赏第二部分第2主题
过渡:接下来聆听第2主题,让我们听着音乐跟着图谱划一划。(出示图谱)
(三)欣赏第二部分第3主题
过渡:下面听第3主题,它和前面哪部分音乐相似,如果你听出来了请用动作表示。(播放音乐)
(四)欣赏第二部分
过渡:让我们完整把第二部分边听边看图谱跟着我动一动。(出示图谱,播放音乐)
三、欣赏第三部分
A.欣赏第三部分(播放)
想一想:第三部分与第几部分相似?
师小结:第三部分与第一部分相似,只不过第三部分增加了一个尾声,速度、力度有什么变化?(指明)
B.欣赏尾声
师总结:尾声好像把整个舞曲推向高潮。
四、完整欣赏
过渡:欣赏到这里我们来猜一猜这首波尔卡的曲名是什么了吧?
过渡:接下来就让我们把自己当做是一个乐手,参与到音乐中(把整首曲子完整欣赏——出示图谱)一边听一边随着音乐动一动
过渡:我们来看看自己和大师的区别在哪里?(播放维也纳新年演奏会现场)
五、介绍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
约翰·施特劳斯(德语:Johann Strauss,1825-1899),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他自幼酷爱音乐,7岁便开始创作圆舞曲,一生写了四百多首乐曲,包括圆舞曲、进行曲以及其他音乐体裁的乐曲,其中以《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叙曲》《春之声》等曲最为著名。这些作品优美动听、充满生活气息,反映了人民群众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思想感情,深受人民群众喜爱,他由此被人们称为“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与父亲同名,两人都以创作圆舞曲而闻名于世。为区别起见,人们在它们的名字前面分别加上“老”、“小”二字。老约翰·施特劳斯被人们称为“圆舞曲之父”。
过渡:特别棒,你们知道这首乐曲是谁创作的吗?是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他一生创作了许多的舞曲,有《安娜波尔卡》《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艺术家的生活》《春之声》,有兴趣的同学上网搜搜。
六、总 结
过渡:今天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分享到音乐的快乐,谢谢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