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美版七上 3空间的魅力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赣美版七上 3空间的魅力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赣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9-12-23 22:11: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空间的魅力》教学设计
主题单元:
美术与环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江西美术出版社七年级美术第13册第3课)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课题:
空间的魅力
课时:
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导入,侧重于多种透视原理的教学,并提出贴近学生生活的不同的学习方式,注意教学活动的可操作性。
本课教材适度地进行了透视示意图的讲解,让学生了解物体不同位置的透视变化,意在使学生获得相应的造型基础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初步掌握平行透视、成角透视以及圆面透视的原理。
2、知识与技能:
掌握运用透视知识表现空间关系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熟悉、理解生活中和绘画作品中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提高审美能力和学习美术的兴趣。
三、教学安排:
本课教学可安排两课时完成。
从关于近大远小透视现象的资料欣赏和师生对话开始,进入到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和圆面透视原理的讲授,然后通过室内外透视写生,让学生学习运用透视知识表现空间关系的方法。
虽然本课基本上是学科知识的教学,但应避免传统教学模式中单纯传授知识,技能的倾向,教师应注意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体现空间的魅力所在,并注重学生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一课时可分为三个阶段:
欣赏相关的录像片,摄影图片和世界名画,谈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利用身边的物品(如:粉笔盒、文具盒、杯子)讲授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圆面透视原理,让学生从与他们息息相关的生活物品中辨别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区别,从而能更好地欣赏名家绘画作品中的透视变化。
简单介绍以线为造型手段的透视画法,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的形体的结构透视变化。
第二课时分为三个教学段,复习上一课内容和讲评作业,介绍手绘室内、室外透视图画法。
学生观察教室并画出简单的教室透视图或选择校园内适当地点画出室外透视图。
作业讲评:可采用学生评议和教师讲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本课作业要求:作业形式以手绘、线条造型为主,对使用工具和色彩不宜限制。
作业应表达对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圆面透视原理的认识,突出对近大远小空间关系感受的表达,不宜过多地强调透视线的准确度。
本课教学内容的拓展:
为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和想象空间,可在第二课时增加一个欣赏作品的教学手段,包括:(1)仰视、俯视的透视现象;(2)改变透视规则,形成非科学透视空间,以突出思想情感或特殊艺术效果的作品。在欣赏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作品具体应用透视知识或突破透视规则的情况,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本课教学内容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采用讲解示范、直观教学法。
五、重点难点:
重 点:透视原理的理解
难 点:如何运用透视表现空间的变化
六、教学准备:
教 具:绘画演示材料,课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里,我们首先来欣赏一组美丽的画面.(多媒体展示.在欣赏中,适时引导学生观察领悟近大远小透视规律).今天,我们就共同来探讨空间的魅力出示课题.
二、讲解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概念和圆面透视.
1、平行透视 就是方行平面的两对边线,一对平行于画面,一对垂直于画面,又称直角透视.
运用正六面体讲述. 出示典型的示范作品进行直观教学.
(正六面体)
平行透视;把物体放平,正面面对学生。(小组讨论:选举学生代表回答问题。)
2、成角透视 就是方行平面的两对边线与画面所成的两个夹角相加为90度,两角互为余角,又称余角透视. 运用正六面体讲述. 出示典型的示范作品进行直观教学.
师:请观察(图1),它有几个消失点,对比和画面有怎样的关系?
结果:上下边和左右边的线变的倾斜了,延长线分别向视平线左右两点集中,成角透视有两个消失点。且没有平行线,都垂直于水平面。(图2)
?
?
?
??????????????????????????图1?????????????
???????????????????????????
图2
展示相关的作品给每个学生看,学生欣赏完作品时,引导学生辨认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的区别.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比较图,如(图3)。
?
???????????????????????? 图3
3、圆面的透视:
(1).单个圆的透视
请学生画一个透视的圆,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学生中有典型错误的圆。教师讲解圆的透视,示典型的示范作品进行直观教学.
教师总结:近大远小、圆的两头较圆等。
学生修改练习作业
?(2).多个圆的透视
首先请学生画一个圆柱
教师讲解一个物体的多个圆的透视
重叠圆弧
学生修改圆柱中各个圆的透视。
三、简介手绘透视图的画法.
先用铅笔起稿,也可用黑水笔绘制.鼓励学生手绘.但对使用工具和色彩不作限制.
四、 组织学生进行透视练习.
以学生身边的学习用具入手,如文具盒,书包,课桌.
五、师生对作品进行互评互议.
鼓励学生大胆讲述自己的绘制心得,对自己对同学作品的看法与认识.
六、小结本课.
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都深入认识了(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实远虚、近长远短)的视觉现象,希望大家能运用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和圆面透视原理画出自己身边空间印象.
教学反思:
我们在课改的理念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态度、参与意识和热情很高,建议课下绘画校园,使学生热爱校园,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
第二课时
?
一、回顾知识
?教师提问:上节课同学们学习了透视关系,同学们还记得有哪些吗?(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实远虚、近长远短)
二、新课讲授
1、介绍室外透视图的两种画法:
利用或透明胶片作画和取景框
2、学生进行练习:
选择校园内适当地点观察室外透视情况,画出两种方式的透视图。
三、作业点评与作业总结
把自己画好的作品同学之间相互评论(从线条、立体感等等方面。),每个小组找一幅有代表性的透视作品拿到前面展示,讲一下透视步骤。
教学反思: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一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学习主动、积极,内在自我与外在环境实现了有效沟通,创新能力在评价交流过程中得到充分的肯定,并从中得到了自信心。为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而在学生发表意见时老师认真倾听,在学生产生困惑时,老师适时点拨、指导,实现了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这堂课当中我运用边讲边问、启发思考、集中注意、师生共同参与,强化了师生互动教学过程;精心组织训练,小步快进,当堂反馈,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课内。
教后札记:
教学内容较多,导入中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堂练习透视的绘图,通过对透视知识的学习与探究,使学生了解多种空间表达法,掌握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和圆面透视的基本规律,从而达到知识与技能目标。透视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透视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学会运用透视知识为后面的校园写生课打好基础,并借此表现校园的空间之美,从而达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我觉得应用赏识教育法的教学特色非常重要,我在今后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该因势利导,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贯穿愉快成功教育体验,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美术素养,使学生更深层次得体验成功感,从而更好的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