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现实情境,理解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必要性,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
2.过程与方法:经历数对的抽象过程,探索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体会数对
与方格纸上的点的对应关系,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发展空间观念与推
理能力。
3.情感与态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学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准备:多媒体,一张白纸 直尺
教学过程:
〈一〉情境揭题
1.课件展示,谈话导入:(用多媒体出示电影院位置场景)同学们,老师今天晚上要到这里看电影,那有谁能猜出老师的位置在哪儿吗?
生(窃窃私语):老师,位置太多,不好找。有记号吗?是第几排第几桌呢?
2.几经反问,揭入课题:
(1).师:如果老师再补充一句是电影院里的最左边一桌呢?你能说出来具体位置吗?(生还是茫然)
师:那如果老师让你们再补充一句,就能准确找出,你们会怎么说呢?
指名回答,生:只要再加一个第几排就好了。
(2)揭题:是呀,同学们,在生活中如果不能准确的描述出一个事物的位置来,是会很难找的。那如何才能准确的确定好位置呢?这便是本节课的所学的内容( 板书课题:确定位置 )
(设计意图:这种导入法,借助学生的生活场景,使问题生活化,从而也让学生初步认识到位置要具体性的必要。)
〈二〉探索新知
1、初步感知用“数对”确定位置
师:谁能说一说自己现在所坐的位置?
指名汇报
在学生的汇报中,师补充问题:第几组是从哪开始数的?在我们数学里有个规定,规定以我观察者的角度看,从左往右数,这里是第一组,第二组……了解了组之后,再请各小组的人起立,再强调第几排是从前往后数的。在数学位置里有明确规定:先说列再说行,也就是先说组再说排。在明确之后,又请几位同学回答自己的座位,就能很统一了。
师:刚刚同学们回答得可真好,都记下了老师的话了,那同学们,现在想不想和老师做个游戏?
生:想。
师说游戏规则:老师说出班上一个同学的名字,请全班同学在纸上写出这个同学的位置,看哪位同学记得又快又对。此时,老师快速地说出一些学生的名字,有意让学生跟不上,产生简洁记录的需要。
师:都有谁记录下了老师所说同学的位置了?有什么问题吗?
生:老师说的太快了,每个同学的位置都要写6个字,没写完。
师:那么怎样才能快速地记录同学的位置呢?现在以第3组第4排为例,你来想想办法,看看怎样记录这个位置能比较快呢?
学生尝试创造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并以展示,学生讲自己的想法,教师不做过多评价。
2.理解数对的意义
(1)抽象方格图,给出数对的概念
师:同学们创造了不同的记录位置的方式,很有自己的想法。但是数学语言是一种人人都懂的简洁化的语言,那么,到底用哪种方式记录位置更好呢?我们暂不揭晓答案。(多媒体出示淘气班上的座位图)每个座位都有一个横向的位置和纵向的位置,我们将这两个方向用线标示出来,便形成了方格图,横向和纵向就会形成交叉点,这些交叉点就是我们所在的位置,而每个交叉点都可以用两个数字来表示它横向和纵向的位置,即第3组第4排,就可写成(3,4)来表示,3和4中间写个逗号,外面加个小括号,这对数我们称为数对,它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
(教师一边语言描述,一过利用课件直观演示方格图动态生成和抽象过程)
板书:数对
(2)应用“数对”来“确定位置”。
(1)每个位置都可以写出一个数对,现在请你尝试写出自己位置的数对。由学生自己说出数对数字,然后推选出另一名同学说出所对应的人物来。
(2)课件展示,让学生自主观察,交流淘气,笑笑,及奇思,妙想的位置并用数对说出。并指名汇报。
(3)老师说数对,位置相对应的请起立。当说到数对(5,3)和数对(3,5)的两名同学时,请这两名同学到讲台把自己的位置数对写出来,顺势提出问题:这两个数对都是5和3这两个数字为什么表示的位置不同呢?指名学生汇报
师小结:虽然这两个数对数字是相同的,但能不能交换位置?(不能)因为第一个表示组,第二个表示排。
师再说出数对,当说到(4, )的时候产生疑问,怎么不人起立了?(没说第几排)师再补充请数对(4,6)起立,我们刚才发现,数对里的两个数不能换位置,也不能少一个,少一个你还能找到位置吗?(不能)少一个就不知道是第几排了,我们会在班级里找位置,那如果我们把位置挪到方格纸上,你还会不会找呢?敢不敢挑战一下?
(设计意图:以上教学活动,通过“看平面确定位置”让学生自己探索,位置的数对表示法,从而为下面的方格表示,奠定了基础。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知识,注重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探究。)
〈三〉巩固运用
1、制作方格图。
让学生模仿课件所出示的方格图,用准备好的白纸与直尺把自己班级也绘制一个方格图出来。并用三角形符号找出自己所在的位置。教师巡视指导,查看。
运用方格图。
师:同学们,画好了班级方格图吗?那现在请同学在你所画的方格图上找出我们班的班干部如班长,学习委员,文艺委员,并在点上注明。全班交流,汇报。
仔细观察这些数对和他们所表示的位置,你能总结出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吗?小组内讨论、交流。(给予充分的时间,师巡回观察)学生小结出“数对”表示的方法:先横着数,在第几组,这个数就是数对中的第一个数,再竖着数,看在第几排,这个数就是数对中的第二个数。
(设计意图:将本课的重点与难点进行升华,让学生完成班级方格图并组织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发现规律。帮助记忆,从中体会数学思想与方法,帮助学习建立空间位置感,我希望通过建立这一班级方格图,让学生逐渐脱离手中的方格图,在头脑中构建一个无形的直角坐标系来。)
〈四〉巩固练习
1、教材练一练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2、游戏拓展环节:
师:好了,同学们,刚才都表现的很好。想不想再做个游戏,现在我们知道了怎么找位置,请大家拿出老师课前发的卡片,看看自己的新位置在哪里,用最快的速度找到你的新位置,有问题的同学站上讲台。(发给学生卡片,打乱次序。学生拿着卡片,对号入座。其中有几张为(* ,5)、(6 ,* )( * ,* )的卡片,这几个孩子肯定找不到位置。)
呈现问题:有几个同学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怎么办?
学生思考、讨论、解决问题。
师:强调数对里面一定要有两个数,第一个数表示组,第二个数表示排,两个数是缺一不可。然后叫学生根据剩下的位置把数对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巩固新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拓展延伸:其实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要看我们善于发现,数对除了在教室里来确定位置在我们生活中你们还见过用数对来确定位置?
指名汇报(多媒体出示生活中用数对的图片)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师生交流,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所得所感。
板书设计: 确定位置
第三组第四排
数对 (3,4) 读作: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