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北师大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2-24 07:23: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
二、教学目标:
1、经历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探索过程,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通过列举生活实例解释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过程,认识运算律丰富的现实背景,了解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用途,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猜想、举例验证,最后得出加法和乘法交换律,能利用交换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学生对“个例——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这一数学思维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流程: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给你们一个了解老师的机会,猜猜老师今年多大了?生:(29、31、35、36、……)
师:对,老师今年36了,(板书 36)我也来猜猜大家伙的年龄,愿意让老师猜的站起来。
生:
师:随机猜年龄并板书(10、9、11)我们可以把11或者是36这两个数字的位置换过来吗?为什么?
(板书:36---63 10—01 11—11 )
生:
师:看来有些时候位置是不能任意调换的,看屏幕上这句话:我骑着马儿跑。“马儿”和“我”可以调换位置吗?
生:
师:再看小明在钓鱼。“小明”和“鱼”可以调换吗?
生:
师:但是,在数学中有些情况是可以交换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研究数学中有关交换的问题。(板书:交换)
(二)合作探究 归纳新知:
师:我们先来做几道口算题,一起来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7+8 8+7 12+32 32+12
生;
师:只会计算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会学会思考,在上面的这几道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可以同桌交流,也可以小组合作。)
生:汇报
板书:(交换 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师:同学们说的都非常棒,仅凭几个列子就得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样的结论,似乎草率了点,但我们不妨把这一结论当作一个猜想,既然是猜想,那么我们还得(验证)现在我们就多举几个列子,一分钟后我们来比一比谁举的列子最多。
生:举列子并汇报
师:现在有了这么多列子,能不能得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一结论了?(板书 ?变。)
师:那么老师的问题又来了?这个结论只在整数里成立吗?如果把两个加数换成是小数、分数,结果会怎样,咱们继续来举例子。
生:
师:从大家所举的例子中可以得出它是同样存在的,所以我们就可以得出交换任意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一结论了。(板书:在空白处填上任意)这就叫做加法交换律。
生:齐读
师:大家再来看大屏幕,认真思考。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用合适的方法进行验证。
课件出示:减法 乘法 除法
生:小组合作举例 验证
师:大家表现的真好,从刚才的验证中我们发现乘法也有交换律,也就是说,“交换任意两个乘数的位置,积不变”(板书)。
生:齐读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已经明白了加法和乘法都有交换律。老师就来考考大家,请看大屏幕。
(三)拓展补充,应用练习
1、运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填一填:
45+76=( )+ 45 45×102=102 ×( )
28+13=( )+( ) 296 ×200=( )×( )
( )+( )=( )+( ) ( )×( )=( )×( )
生:浏览全题。抢答
师:最后一道题应该怎么填,能填完吗?(不能)。为什么?(无数个)谁有好办法,只用一个算式就可以代表好多算式?
生;自学课本50页,得出字母公式
a+b=b+a a × b=b ×a
生:齐读
2、用竖式计算,并用交换律进行验算。
378+138 56 × 23 3.5+4.2
三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同桌互换,纠错改错
(四)、故事结课 , 回归生活
师: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可真棒,为了奖励大家。老师就给大家分享一个《朝三暮四》的小故事,(话说宋国有一个非常喜爱猴子的人。他在家里养了一大群猴儿,时间长了, 养猴人的经济渐渐不支,养不起这么一大群猴子了,于是他便想限制它们的食量。这天他就对猴子们说:"以后每天给你们的食物,早上是三枚栗子,晚上是四枚栗子,怎么样?"猴子们听了很生气,一个个跳了起来,吼叫不止。养猴人便改口说:"那么早上给你们四枚,晚上给你们三枚,行不行?"猴子们一听,高兴的乐了,养猴人也乐了。)
师:我看见有几位同学也笑了,谁来给我说一说你为什么笑了?
生:3+4=7 4+3=7 交换了两个加数的位置,和是不变的。
师: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希望同学们带着一双发现的眼睛,去观察、去思考,你一定会变成一个有智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