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到哪里去了》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四年级主要围绕“运动与变化”这组统一概念,整合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及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
本课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导入,设计了“物体与水混合”的探究活动。便于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记录的过程中认识不同固体与水混合后,其变化是不一样的。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溶解现象。重点培养学生动于操作实验验证预测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指导学生操作“物体与水混合”的实验,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溶解现象。
2、过程与方法:从学生动手做实验入手,让学生展开自主讨论,并把观察到的现象及时记录、分类,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相互配合的精神;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喜欢科学,热爱生活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做物体与水混合的实验。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探究发现法、实验探索法、小组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疑问式教学法、社会参与教学法(具体会在教学过程中体现)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
四年级的学生处于小学学生成长的一个转折期,他们的思维方式逐渐的由形象思维想抽象思维转变,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去理性的分析一些问题,所以再次应用的是故事法导入,引出主题。
有一匹马,拖着一袋盐赶往目的地,中途经过一条小河,结果不小心甩了一跤,本来后沮丧的小马却觉得盐袋子变轻不少于是高高兴的回到主人家。可是到达之后主人特别不高兴,因为盐比预计的少了很多。那么就提出了问题盐到哪里去了,即我们本节课的主题
(设计目的:通过讲故事,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
2、针对上述问题,学生提出了如下猜想
1.盐袋子破了个洞 2.盐被鱼吃了3. 盐被水冲走了4. 盐化了5. 盐溶解在水中了
针对以上猜想我又追问到如果主人发现裝盐的袋子没有破,那又是什么原因呢?(如若直接给出盐袋子没有破这个条件对四年级学生而言有点难,也局限了学生思维,所以在这里我设计了一个追问的教学法,减小思维的跳跃度,降低学生回答的难度)
3、实验验证 获取新知
教师演示实验
教师先往烧杯里加入适量的水,然后用药勺取适量的食盐放入烧杯中,亲请同学们猜想会出现什么现象?
生:食盐溶化了,看不见了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教师演示实验。
注意事项:
使用玻璃棒搅拌时,玻璃棒要深入液体底部,但不能碰到烧杯底部,搅拌时玻璃棒要均匀,轻轻地用力,玻璃棒尽可能的不要碰到烧杯壁。搅拌液体时,注意不要让液体飞溅出来,以免出现危险。
实验结果:食盐溶化了,看不见了,水没有变化
师:是不是所有的物质都像水一样溶解于水呢?下面请学生分别把下面的物质放入水中,观察实验现象,并填写实验报告单
认识材料,板书材料
看一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哪些材料?你认识吗?谁想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介绍材料(板书:沙子、铁粉、白糖、食盐、锯末)
二、探究新知
1、预设实验
师:如果我们把沙、食盐、铁粉、锯末、白糖分别放入水中,你认为会发生什么现象?
学生猜想
师:想验证一下你的猜想吗?(想)先别急,请看清实验要求。(课件出示)
(设计目的:学生猜想的过程,也就是设计实验的过程,学生会有很多创造性的想法和做法,这正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良好契机。)
实验验证,获得新知。
混合实验要求
1、为了使实验具有科学性、合理性,每只杯子中的水量、放入固体的量、搅拌的次数都应相同。
2、注意操作的规范性:每种材料只取一药匙(不要太满),药匙取完一种材料要擦净再取下一种;玻璃棒搅拌时尽量不要碰到杯子,搅拌完一杯后擦净再搅拌下一杯。
3、小组同学共同合作,一人取材料分别放入水中,一人搅拌,认真观察记录每种混合物发生的现象,根据实验现象给混合物进行分类,共同填写实验现象报告单和混合现象分类表。
实验报告单(一)
加入水中的物体
预计的现象
实际的现象
水的变化
沙子
?
?
?
铁粉
?
?
?
食盐
?
?
?
锯末
?
?
?
实验报告单(二)
物质的分类
标准一
?
?
标准二
?
?
标准三
?
标准四
?
?
4 归纳总结
像食盐或白糖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微粒,均匀分散到水中的过程叫做溶解
师:沙、锯末、铁粉在水中能看得见,我们说他们溶解了吗?学生:不溶解、非溶解(板书:不溶解)
?师:溶解这个词用得真恰当!那什么叫溶解呢?
学生读
(设计目的:注重学生良好探究习惯的培养,一定能使他们的科学素养得到提高。逐步的引导过程很重要,它能使学生思维沿着有效的路线前进,并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成功。)
5、应用巩固
师:在水中变成极小微粒均匀分散这就是溶解的特征。通过实验我们知道:食盐、白糖非常容易溶解在水中,你还知道那些物体容易溶解在水中?
学生举例。??
师:好样的!知道这么多。说明你们平时注意观察了生活周围事物的变化。接下来,你还想研究那些物体与水混合的问题?
学生发言
师:那就从桌斗里选出两种你想研究的物体,用前面的办法试试吧。
学生操作:
师:(示意停)谁想说说你的研究结果?
学生汇报:xx物体容易溶解,xx物体不容易溶解在水中。
6.提出问题
小马过河之续集,这次小马拖着棉花,如果又不小心跌了一跤,它的包袱会变轻还是会变重?(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最后得出一致的结论:会变重,究其原因是由于棉花不溶于水)进而引出物质分类的一种方法。
巩固练习
(一)、精彩补白。
1.像食盐或白糖这样,在水中变极小的( ) 分散到水中的过程叫溶解。
2.做混合实验时,为了保证实验的合理,每只烧杯中( )、( )、( )的次数均应相同。
(二)、我会选
1、把一块糖放进水中,稍等一会儿取出,这时糖的重量( )。
A. 不变 B. 加重了 C.减轻了 D.无法确定
2、把菜油放入水里尽量搅拌,再静置一段时间,菜油会( )。
A .沉入水底 B.溶解在水中 C.漂在水中
4.下列物质不能溶解的是( )。
A.白糖 B.味精 C. 小苏打 D.茶叶
四、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大家表现得很出色。你有很多收获吧?给大家说说!
学生简评:
师:收获真不少。最后,我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大家课下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把这些物体从水中分离出来呢?下节课,我们比一比看一看谁想的办法多、效果好,有信心吗?我想下节课大家的表现更出色。请大家整理好实验器材。下课,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