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教案
【教材分析】
本文作者在写作契机中谈到:一是因为一家人散步这件事让他感到了浓浓的亲情;另一方面有感于同事----美国某汉学家对中国传统美德“孝”的尊崇而让自己产生的感慨:我们中国人丢掉的东西外国人却在学习与继承。由此想到以自己家庭的这次真实的“散步”为外延载体,而把“尊老爱幼”作为内涵蕴积于小小的 “分歧”之中,并设计“背”这一动作来强调作为中年一代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一课的主题正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写作理论的体现。
【设计思想】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本文的主要特点应该是“以小见大”,是通过一件生活小事来反映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思想和一种传统的美德。因此,在确定课堂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时,我依据作者写作初衷,把“尊老爱幼”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作为教学的重点,把学习“以小见大”的写法和清新优美的语言作为学习的难点,把本文当作家庭题材的学习范文。
【教学目标】
1、疏通全文,识记并积累“熬、霎、粼”等字词,感知亲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美,品味文章文辞冲淡而寓意深刻的特点。
3、体会文章中流淌着的浓浓的亲情,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具有象征意义的关键语句及写法特色、语言特色。
多音字“背”激趣导入。
师:中国文字的内涵,丰富多采,引《水浒传》中武松喝酒的场景,引出多音字(喝)
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字(背)读什么? 回忆下你们的背曾背过什么?生:、、、、、、
师:同学们弱小的你们现在就你们的背背起了这么多,实在了不起。而有一对中年男女他们在散步的时候用他们的背背起了整个世界,世界能背吗?这是怎么回事啊?这节课让我们陪同莫怀戚先生一家一起去散步。(揭题) 来用你们最热情的声音来读一读课题《散步》,声音真好听,深情点再读一次。
二、初读感知,背起老小。
师:你们散步的时候心情怎么样?就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轻轻地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思考:我和妻子用背所背起的整个世界,是由谁组成的?拿起笔划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生:我背上的是母亲 ,妻子背上的是儿子
预设(一)母亲
母亲成了我背起的世界里的一部分,我背上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语段2 、7)
假设你是文中的“我”,你准备怎样劝说呢?(荧幕出示与课文描写极一致的南方初春田野的风光图)要求以儿子的口吻,结合课文与荧幕展示的图片来说。
师生共同品读描写母亲的语句。
师:多么慈祥的母亲——善解人意、疼爱孙子。无庸置疑,这样的母亲成了我所背起世界的一部分,而我世界里的另一部分则是我的儿子。
预设(二)儿子
妻子背上的儿子是怎样的孩子?
品读描写儿子的相关语句。如“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板书(活泼、懂事)
三、深入细读,背起责任(读一读,说一说,学习抓住关键词句理解主题)
师:同学们这样慈祥、善解人意的母亲和活泼懂事的孩子应该背吗?带着这样的一位母亲和聪明的孩子去散步,如果你是这个家的一分子,你会有怎样的感受?请速度课文找出依据。
1、细读课文,分析理解中年人身上的责任,讨论:师:“我”做这个决定为难吗?最后我的决定是什么?
(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我”孝顺的段落或语句。)
2、引导学生品读2——4段,感受母亲衰老生命的脆弱,以此感悟出中年人背上的的责任。
3、学生合作探究文章主旨——背亲情(学生分小组讨论探究) 重点朗读赏析最后一段:幻灯片显示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的画面(1)、课文中说:“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为何要慢慢地,稳稳地,走得那么仔细?
品读---分析---闭目感受这一感人至深的温馨画面。
四、研读感悟,背起世界。
1、怎样理解“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
教师明确: 理解:我蹲,是尊老,妻子蹲,是爱幼。这一蹲一背把尊老爱幼的主题进行了升华,构成了一幅感人的亲情画面,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惟恐哪一步有闪失。“我和妻子”的形象有象征意义,人到中年,肩上负着的是承前启后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体现出中年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延伸“背”字,传承责任。
1、从好象着手升华主题。师:好一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呢?
2、资料拓展
作者的写作契机:
我与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浅层次交谈。出我意料的是他对中国文化中的 “孝”,大加赞赏,说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又说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我想我们自己丢掉的,发达国家的人却拾起来,如获至宝,这使我感慨不已,开始重新正视这份看起来很陈旧已无什么油水的民族遗产。写作的念头就产生了。
师:从作者的写作契机里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师:一个外国人如此欣赏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一个中国人应更加坚持和发扬。、文中散步中母亲顺从儿子走小路,她做到了,我和妻子背起了一老一少时,也背起了责任,做到了,那儿子呢?背上的责任会背下去吗?儿子还小,作者也不能肯定,所以说 好象我背上、、、、、、(齐读最后一句话)。
六、“好像”变“确定”总结全文。
师:同学们作者通过这一背背出了如此丰厚的内涵,实在妙!我想只有责任代代相传,整个世界才会真正的被背起来!下课。
板书:
课件10张PPT。散步莫怀戚1、“我”和妻子用背所背起的整个世界,是由谁组成的?温馨小提示:(1)注意力集中不分心。
(2)注意以下字词:
信服 嫩芽 霎时 拆散 水波粼粼
(3)用心体会,划出你感受最深的语句或找出疑问。
初读课文思考:通过这一背, “我” 背起了一位怎样的母亲?我的妻子背起了一个怎样的儿子?细读深入 散步过程中,为什么我要背起母亲,妻子要背起儿子呢?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研读感悟我背上的她背上的整个世界研读感悟我背上的她背上的整个世界好像研读感悟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作者的写作契机
我与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浅层次交谈。出我意料的是他对中国文化中的 “孝”,大加赞赏,说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又说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我想我们自己丢掉的,发达国家的人却拾起来,如获至宝,这使我感慨不已,开始重新正视这份看起来很陈旧已无什么油水的民族遗产。写作的念头就产生了。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