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线条
一、【教学课题】:《生活中的线条》
二、【执教者】:
三、【教材版本】:
四、【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目标】:
(一)观察自然与生活中千变万化的线条,发现线条的美感形式特征与规律,体会线条的美感特征。
(二)通过观察、对比欣赏、分析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具体了解线条的各种线形的变化特点及线条组合的方式,临摹或创意线条组合,进行有韵律美的构成练习。
(三)感受自然与生活中的具象和抽象的线条的组合美,提高学生对线的观察力、感受力、表现力。
六、【教材分析】:
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学习观察、对比欣赏自然与生活中具有美感形式的线及组合,使学生认识到线条的表现力,进而体会、认识到线条这种造型语言的魅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对比观察、分析,并尝试怎样使用线条的排列与组合,对线的艺术造型活动产生兴趣,提高学生对自然与生活中美感的线的观察力、感受力、表现力。
七、【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在学习行为上已具有了一定的稳定性,已经养成了较好的绘画习惯,在课堂常规等方面有较好的表现。这个年龄的孩子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敢于创造的潜意识,对想象画、记忆画,有较强烈表现欲望,色彩表现力强。 学生已掌握了不少的美术知识,并有意识地在课余时间接触有关美术的知识,能自觉地感悟生活中的美。
八、【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观察自然与生活中变化的线条,体会线条的美感特征,学习把不同的线条进行组合的美感特点与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不同的线条进行排列组合的美感特征和规律,创作出韵律美。
九、【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纸、马克笔。
教师:课件、范作、马克笔。
十、【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设计思路
(一)视频导入,引出课题。
1. 欣赏动画《一条线条完成的动画》,观察它是由什么元素完成的?学生回答:线条
2.一条简单的线可真厉害!由此导入课题《线条的魅力》。
通过小视频激发学生对线条学习的兴趣。
(二)联系生活,认识线条。
1. 认识线条。请同学们把图片中的线条归归类。(直线、曲线)
2. 线条是我们的好朋友,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请同学们说一说在我们生活中或校园里有发现什么线吗?
(跳绳、头发、电线、铅笔、等)
3. 老师收集了几组图片,找一找出现了哪些线?
水平线、斜线、曲线、螺旋线
4. 观察:图片中的线条有没有变化?分小组讨论
教师总结:线条之间有长短、粗细、疏密等变化。
5. 欣赏图片,并连线:图片中线条的排列形式。
教师总结大致为旋转、交叉、平行(重复)等形式。
联系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线以及它们的特点和规律,有多样的美。
(三)音乐互动,融入情感。
线条可以表达情感吗?老师放两段音乐。请两位同学上台画一画:用线条表达你听到这两段旋律的感受。
教师出示相对应的线条,(请同学们举起右手食指一起感受线条的变化)
总结:长曲线平稳舒缓,短折线强劲激昂,我们可以用不同的线条来表现不同的音乐,原来线条里蕴含了节奏和韵律。
引导学生用线表达情感。
(四)欣赏作品,提升情操。
欣赏保罗·克利的《奔流》。想象一下奔流的线条,在看看大师的作品,你的想象和大师的作品有什么不同?
结合欣赏,引导学生如何将千变万化的线与情感结合。
(五)绘制探究,实践体验。
教师示范,展示各种不同的线及排列,给予学生直观引导。
出示几幅不同风格的同龄人作品。
学生实践,创作有魅力的线条画,注意节奏和韵律。
教师巡回指导。
作品展示,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总结。
教师将线表现的更加直观。巩固前面所学知识。
(六)生活延伸,课外拓展。
线条除了能用来表现有魅力的画面,还可以用来装点生活。让我们共同努力,用千变万化的线为我们的生活增添美,增添乐趣。
引导学生将所学推向日常生活。
十一、【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线条
曲线
直线
粗细 长短 疏密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