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与渐变》教学设计
□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 课型:设计·制作
□ 教材分析:
重复与渐变属于两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运用重复与渐变的图案去装饰手提纸袋,是这节课的重点。本课分两个课时,本节课,是制作手提纸袋;下节课再用重复、渐变图案装饰手提纸袋。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手提纸袋的制作方法、重复与渐变的排列规律和构成原理。
2.过程与方法:运用重复与渐变构成原理装饰手提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环保意识,感受重复与渐变独特的装饰美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制作手提纸袋,并运用重复与渐变的构成原理进行装饰。
教学难点:重复与渐变的排列规律和构成形式及较精确的徒手绘制的表现能力。
□ 教法和学法:
教法:引导提问 引导探索
学法:自主学习 探索发现
□ 教学准备:
教师:PPT、微课视频、图片、有重复图案的手提纸袋3个、各种规格大小的DIY纸袋3个、打孔器6个。
学生:铅笔、橡皮、涂色笔、中性笔、牛皮纸(4开/8开/16开)、相同长度绳子两条、双面胶1卷。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电脑演示
设计意图
一、
“我
欣赏
·
我发现”
1.引导学生将眼睛转向讲台的一侧,观察桌面上的三个手提袋上的图案,找共同点(均是重复图案)。
2.引入课题:
第11课《重复与渐变》
[第1课时]
(板书课题)
三个有重复图案的、不同形状的环保手提袋,袋中还装了一束干花。增强了课堂美意,又刺激了学生眼球,更是直接发出了一个信号:这些袋子不仅实用,还能装点生活。
二、“我
读
书
·
我
提 问”
1.带着问题看课本
①老师的问题:
A.这节课“玩”什么?
B.要“玩”这个,有何困难?
②你的问题是?(小组讨论,筛选出一个最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提问)
2.作答
学生提的问题,先鼓励其他学生尝试来解决。未能解决的,再由老师来解决。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阅读理解的能力、提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问题,给机会其他学生来解决,在于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习成为自主学习。
三、
“我探
索
·
我
知
道
”
1.拆纸袋,探索纸袋的制作。
每小组的桌面均有两个不同做法的纸袋,学生进行拆解,再按照折痕折回来,看看纸袋是如何制作的。
2.交流:纸袋是如何制作的。
培养学生探索的能力。遇到难题,先是探索和思考。
四、“我
学
习
·
我
观
看
”
观看手提纸袋制作的微课视频,并且留意纸袋的制作方法。
用微课展示手提纸袋的制作,清晰、省时、高效。
五、“我
学
习
·
我
动
手”
1.教师小结:
纸袋制作方法:折-贴-粘-打孔-穿绳子。
2.学生动手:
(1)学生拿出所带来的纸张;
(2)回想所探索到的方法、以及微课视频中学到的方法;
(3)选择其中一种方法,动手制作一个手提纸袋。
注意:做工要精细。
教师巡视指导,并且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引导学生将知识整理,以便操作。
学以致用。将看到的和学到的,实际运用去验证。
六、
“我
展
示
·
你
点
评”
1.小组推送一个最精美的纸袋,用以展示交流。
2.评价:
学生评、教师评。
评价的角度: 完整性
坚固性
美观性
独创性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团体意识,和多角度去评价作品的能力。
七、
“我
行
动
·
我
环
保”
生活中,人们最常使用的塑料袋,这一幕,触目惊心。
1.呼应课题:
学会了制作纸袋,你会什么行动来践行环保呢?
制作纸袋,个性,独创,环保。
2.发出号召:
爱国,爱家,爱自己,请从环保做起。
提醒:本节课制作了手提纸袋(课堂上未能制作好手提纸袋的,课外完成),下节课,就给纸袋添加“重
复”或“渐变”图案,以作装饰。
课堂前后呼应
知识延伸
情感教育。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延伸,运用知识去热爱生命,热爱家园。
附:板书设计
制作手提纸袋 装饰手提纸袋
(折-贴-打孔-穿绳子) (重复/渐变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