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造的小房子
【背景介绍】
法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美术课程标准》中也提倡: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不是把美术看作技艺的传承,而是力图使学生体验和认识美术的文化内涵。
过程中发现规律,我在多年教学中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效果很好。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也力求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因为兴趣是创造的先导,有兴趣才能促使积极的想象,进而升华为创造性的思维和实践。再通过多样的教学形式来刺激潜藏在每一个学生心灵中的创造探索的欲望,以培养创造力为中心。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鼓励学生自由地去想象创造,放飞想象的翅膀。
本案例为苏教版小学美术第六册《我造的小房子》一课,针对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运用多种手段,让学生从观察到表现,从现实到想象,从平面到立体多方位地设计自己喜欢的房子,把美观、实用、科幻等设计思想贯穿在新房子的设计中,从而培养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充分享受成功的快乐。不同风格的房子,了解其特征、作用,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和前两课的《门、窗、墙》、《老房子》以及后一课《漂亮的房间》,共同组成的一个单元,属"设计?应用"学门领域。房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是人类为自己创造的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环境。我们的学生生活于其中,要能初步认识房子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在为设计创作储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的同时,了解不同的小房子,能反映出不同的民俗风情及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状况。由于学生对这一方面知之甚少,教师在施教时,可做适当的课前铺垫,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参观摄影或写生纪录、利用各种媒体广泛收集资料,进行鉴赏、分析、对比。链接好本单元课程,让学生更多了解各种房屋的门、窗、墙、屋顶及老房子式样,感悟各式房子的艺术魅力,从而创作出自己喜欢的小房子。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欣赏不同风格的房子,了解其特征、作用,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操作目标:运用剪、折、卷、切割、插接等方法,设计制作小房子。
(3)情感目标:通过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创造力、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利用综合材料的各自特点,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设计制作小房子。
教学难点:作品构思新颖、造型有趣,综合材料搭配合理、巧妙。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或视频展示台,小房子的作品等。课前布置学生调查,观察本地建筑,或带领学生参观当地有特色的小房子
学生准备:收集建筑图片资料,彩色卡纸,废旧材料,胶水,剪刀等。
四、教学过程:
(一)课件欣赏动物的家:小鸟、蜜蜂、蚂蚁、毛毛虫的家
师:欣赏了小动物的家,你觉的他们的家怎么样?
生1:蜜蜂的家非常精致。
生2:非洲蚂蚁的家真高啊,他们好有耐心。
师总结:小动物造的家形态各异、五花八门,它们真是太聪明、太能干、太勤劳了。
(二)欣赏人类的家
欣赏课件:5000年前的房子、近代的房子。
欣赏大家收集的现代房子的图片,在教室分别设制几个旅行点:中国、日本、非洲、欧洲、美洲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小房子,每到一处讲解小房子的造型特色,或庄严、或秀丽、或典雅、或朴实、或雄伟,各具特色,富有文化气息和民族风情,引导学生进行文化传承的交流。简要介绍房子的文化背景,重点联系上节课内容讲解门、窗、墙以及屋顶在风格上要和谐统一。
师:从5000年前的房子、到近代的、到现代的房子你们觉得房子有什么变化?
生:变得漂亮了、变得功能全了。
师总结:对了,人类在进步变得越来越聪明,所以房子造地越来越漂亮越来越智能化。
师:一般房子有哪些结构组成?
生回答。
师板书:屋顶、墙壁、窗、门
【常言到:爱美之心人人皆有,然而审美意识却非人人等同,通过欣赏许多风格迥异的房子,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使学生对房子有了全面、全新的感受。房子是人类为自己创造的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环境。通过欣赏这种最直接的方式,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便初步认识了房子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在为设计创作储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的同时,了解不同房子,能反映不同的民俗风情及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状态。学生感悟了各式各样的房子的艺术魅力,从而可以创作出自己喜欢的小房子】
(三)欣赏小朋友做的家
师:它们的造型、材料、色彩有什么不同?
生1:有的是塑料、有的是硬板纸、有的是木头做的。
生2:有的是红色、有的是黄色、有的是绿色……
生3:有的是圆的、有的是方的、有的是梯形的……
师:那些作品做的真是太好了,那么它们是用什么方法做出来的呢?
生回答。
师:板书: 制作方法:剪、挖、折、贴、卷、画
师:看了那么多其他小朋友做的作品,大家想不想看看老师怎么做小房子的?
(四)出示老师的范作,直观感受,分析讨论,加深印象。
教师用彩色卡纸迅速演示一种小房子的制作方法,
师:观察老师用了哪些制作手法,你有更好的方法吗?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带来的废旧材料进行观察联想,从材料的颜色,形状,质感着眼。许多学生对于凭空的想象往往感到一筹莫展,常因苦思冥想而无冲动的创作体验而苦恼,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学生进一步感知和体验鞋子的表现形式,帮助学生整理和清晰了自己的这些感受和思考过程。巧妙的为学生的构想提供了一个有趣的空间。让学生大胆的展开了联想,从面获得了创作的灵感。】
师:你认为这些材料适合做什么样的房子?(鼓励学生任媒材和造型设计之间多作联想,感受各种媒材的特性)。
欣赏老师的作品:空中城堡、酒瓶盒做的小房子。
【学生看到老师的作品兴奋不已,惊叹不已,浓厚的学习兴趣一下了就被调对起来了。学生看到这些精美作品的瞬间,他们把所看到的,感受到的和体悟到的在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影象,表现出了惊异的表情,他们的思维一下子便奇迹般的活跃起来。】
师:你想设计一个怎样的房子?(小组讨论)
学生畅所欲言,大胆想象表达自己的创意。
(五)学生创作
学生尝试把自己的材料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小房子。小组合作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先讨论好设计方案,分工明确,谁制作主题建筑?谁装饰?谁添加环境,要有计划有条理地合作。并注意安全。
(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省时省力,比较快。这个教学环节学生的想象力天马行空,完全沉浸在活跃、快乐的氛围中,学生们时而有灵感突现的喜悦,时而有深思后的顿悟。教室内随处激荡着创造的热力,因此教师施以适当的引导学生依物联想,根据材料的形状、色彩、质感等想象创作。学生在美术的氛围中,便充分享受到了创造的乐趣,亲身体验创造的神奇。背景音乐的选择、流动的画面展示了良好的创作氛围,为创作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了短暂的视觉形象,使其免除畏惧心理。
有时,学生想的很好,可是做的和想的不一样,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灵活运用各种制作方法,并在现实中创造新的表现方法,引导学生动手动脑。)
(六)作品展示
以小组合作为单位,举行房地产开发洽谈会,每个合作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做开发商,介绍本公司的设计方案和造型特色及居住功能,全班同学当顾客去选购。要阐明购买理由,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将学习评价巧妙地融人游戏之中,大家通过参观、欣赏、交流,
【通过作品展示将整节课推向了高潮,学生在这一环节中陡然间会有一种莫大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一起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七)拓展:其它材料做的房子
橡皮泥、紫砂泥、塑料、牙签、冰棍、布头、蛋糕做的房子。同学们可以回家尝试一下。
【课后反思】
我认为教学不仅仅是美术知识与语言文字两层面的简单联系,而是一种具有深远意义的综合能力的多重培养形式。因此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满足了学生探索和希望尝试的欲望,为学生提供了畅想的空间,学生们在老师创设的氛围影响下,充分激活了创作的灵感,擦亮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他们大多所制作的作品千姿百态,匪夷所思,运用各种废旧材料来制作房子,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化废旧为神奇的力量。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总是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其中,与学生真诚互动交流,以心换心,心灵的真诚在语言、姿态、眼神中得以理解。教学中还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主动接近他们,了解他们的创作意图和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学生打成一片,让他们觉得老师既可敬又可亲。本节课最令人感动之处便是在学生的创作中,整个教室里呈现出一种高昂的创作激情,大家兴致很高,看着大家一会蹙眉沉思,一会开心微笑的样子,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在他们讲述自己的作品的时候,我也非常注意倾听,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每一个发现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尤其是学生有与众不同的作品,我都及时给予表扬和宣传。整个活动都处在一种积极的尝试氛围中。但在这个环节中,发现还有为数不少的作品大多都是参考同伴的内容及做法,可见在开发学生的想象力这一块领域还需努力开垦,在平时的活动中应多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发展其求异性。
在本课的结尾我又进行了有意的延伸,展示了用橡皮泥、紫砂泥、塑料、牙签、冰棍、布头、蛋糕做的房子,让学生回家尝试尝试。一堂课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能够长期的潜移默化,美育才能得以真正的生根发芽,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感到所做的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在今后的美术教学中积极探索,不断提高美术学科的教学效率。让我们的美术课堂充满活力和生机,让儿童美术教育真正成为孩子们创新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