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
【教材理解】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认识平行四边形,这是在学生认识一些平面图形,包括直观认识过平行四边形之后,主要以平行线的认识为基础学习的。掌握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这些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
【设计理念】?
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从事数学活动,让他们抓住问题的关键(平行四边形的特征)通过观察、操作、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注重数学实践活动,突出几何图形之间的联系,在活动过程中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元化。
【学情简介】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在生活中有部分学生接触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注意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借助学生生活实际有关的具体情境,学生才能比较容易掌握。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特点,能够正确画出底所对应的高。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概念。
2.经历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过程,体验观察,比较,分类的思想和方法。
3.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及画高。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动手操作、讨论归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图形卡片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师:我们认识过许多图形朋友,一起看看还记得它们的名字吗?课件出示(各种图形)指名说。
师:你们还能举出我们生活中见过的一些平行四边形吗?学生回答后,教师课件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如活动衣架、伸缩门、楼梯栏杆、篱笆等。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进一步研究平行四边形,相信通过学习,我们将有新的收获。
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通过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共同探索,总结方法
(一).认识平行四边形
师: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画“平行”,出示黑板上老师画好的平行四边形并观察)
生: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板书),概念中要强调“两组”“对边”(学生指出谁和谁是对边)“平行”(学生用三角尺平移的方法)齐读概念。
(二).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师:通过概念我们知道了平行四边形有“对边平行”(板书)的特点,它还有什么特点呢?
小组合作:利用学习用具或其他方法,小组同学互相合作完成学习单上的内容一。(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汇报:下面由我们第(2)小组进行汇报,我们汇报的内容是:平行四边形有哪些特点。为了方便汇报,我们在图中标注了字母和序号通过用三角尺平移,发现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2)通过用尺子量长度,发现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板书)。(3)通过用量角器量角度,发现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板书)。我们小组汇报完毕,大家有什么意见吗?组长解答。(量的角度、长度可能会有偏差,对边对角要清楚的指出来)
师:我们感谢他们的精彩展示,通过他们共同努力找到了平行四边形有这些特点(再次强调),你们还有其他发现吗?
生:相邻的角合起来180度(互补角),四个角合起来360度(四边形内角和360度)。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
师:出示平行四边形ABCD。找到平行线。
生:AB平行于CD, AD平行于BC
师:我们把AD与BC这组平行线描红,在AD上任取几个点向BC画垂直线段,标出垂足。
学生画,投影展示。
师:这些线段长度都相等,它有新名字,叫高。给出完整概念: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师:在刚刚画的图中标出高和底。(强调这一组平行线中有无数条高,我们通常画高是从平行四边形的顶点向对边画垂线段一般用字母h表示)
师:?平行四边形有两组平行线,现在看下一组平行线AB和CD,你能不能再画出平行四边形高和它对应的底。
生:画高,标出高和底。投影展示
师:对比学习单内容二两幅图,说明一组平行线间有无数条高并且都相等,两组平行线的高一般不相等。
师:说说对应的底和高。(课件出示“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有几条高?它们相对应的底各是哪条线段?使学生明确:从B点画高,它的底是CD;从D点画高,它的底是BC。
【设计意图:结合多媒体技术,使学生经历、讨论、分析、比较、归纳等活动过程,在探索中掌握平行四边形画高的方法,培养空间观念。】
三.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1.拼一拼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拿出完全相同的两套三角尺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吧!?
【设计意图:在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有了充分的体验认知后,设计了“拼一拼”,本环节的练习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具有开放性、层次性,趣味性。通过练习完善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解决问题中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2.独立完成64页做一做。
【设计意图:练习画高,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3.判断对错。
四.拓展延伸,分层练习
数一数下图中有几个平行四边形。(课件展示图片)
五.课堂总结,提升认识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这堂课的表现是怎么评价的??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特点:对边平行???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教学反思】
在学习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这节课的过程中,我感觉到上图形课与计算课有很大的不同,计算要求学生细心,而图形不仅有这样的要求,更多的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和感受各种图形,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图形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在教学中,我可以针对相应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以操作并思考讨论等形式来完成。教学中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促进学生更有效的学习。
在学习多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中,我感觉部分学生在画平行四边形的高过程中,不喜欢用直尺作图,作图很随意,一点不规范。这些可能是在教学中作图的时候,对学生数学作图科学性和规范性要求不够,在以后的学习中应该注意这些,让学生改掉这种不好的习惯。这节课我也有很多的不足,反思如下:
1、在“猜测平行四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这一环节,孩子们迟迟没有出现“对边相等、对边平行”,而是无关痛痒的回答“边是斜着的、边是直直的……”类似的答案,于是我又多叫了几个孩子回答,甚至找孩子到前面指着说,废了好几分钟终于说出了我想要的。反思自己的提问应该精炼清楚,以后要注意。
2、在验证平行四边形特征这一环节,时间给的不能太长了,不然会导致后面画“高”没有时间,以后要注意课堂上的时间分配问题,完不成教学任务。
3、验证对边平行时,推一推和量垂直线段长度其实是一种方法,让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加深印象。
4、判断点子图上的图形是否为平行四边形,不能单纯的看就可以了,要量一量、推一推或者是查一下点子数,得出结论必须要有凭有据。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本节课向学生提供了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来体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容易变形的特性。整个教学过程在潜移默化中突破了教学难点,突出了教学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