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0-04-09 22:3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惠东中学导学操练教案——备课人:罗天来
教 师 罗天来、谢伟雄 年 级 高二级 科 目 生 物 授课时间 2006-4-06
课题名称 授课课题 第3章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设计项目 评 价 内 容 得 分
一、学生分析 ①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成长时期,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求知欲强,观察能力强,但综合分析能力较差。对理科班学生来说,他们通过对染色体和DNA相关知识已有一定的了解。②高中生物课程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中的一个科目,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了解科学家当年的研究过程和方法的兴趣,是现代中学生缺乏的科学素养,也是生物新课程的要求。
二、教材分析 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主要讲述了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本节的“问题探讨”,首先呈现了一个曾经在科学界争议了很长时间的问题:“DNA和蛋白质究竟谁是遗传物质?”提出这一个问题的目的不是让学生直接回答,而是让学生思考如何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讲述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前,本文首先讲述了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与原教材比较,本段没有从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出发,而是以简洁的语言,指出20世纪中叶,为什么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这样讲述可以简洁明确地引入对本节主题的讨论,避免了与前面所讲内容的重复。在讲述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的基础上,本节又讲述了“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因为这两个实验是20世纪中叶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最具有影响力,也是最经典的实验。通过两个实验应该使学生认识到:这两个实验虽然实验对象不同,方法不同,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但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从而认同科学结论的获得,最基本的方法是实证的方法。并认识到一个正确的结论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得出;人类对科学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索过程,领悟科学研究方法。为了让学生领悟科学的过程和方法,教材不仅按照科学家的探索历程,以问题的形式引领学生层层深入地进行思考,还较详细地讲述了这两个实验的具体方法。虽然艾弗里与赫尔希等人的实验方法不同,但是实验的设计思路却有共同之处。通过对两个实验方法的讲述,使学生理解科学家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把DNA与蛋白质区分开,分别观察DNA或蛋白质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 (1)总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分析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  (3)探讨实验技术在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探索实验技术在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中的作用,训练学生由特殊到—般的归纳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同与人合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讨论技术的进步在探索遗传物质奥秘中的重要作用。(2)认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3)总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强调了生命的物质性,有利于科学世界观的树立。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原理和过程。2.难点: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四、教学策略设计 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为例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的能力。遗传、变异是生命最重要的特征,且遗传的物质主要是DNA,也有RNA,这就从遗传和变异的角度,强调了生命的物质性.有利于学生科学世界观的树立,了解实验研究的方法是自然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故本人采用“设疑导入 问题引导呈现探究过程 讨论实验结果 归纳总结 反馈运用”的教学程序。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问题探讨、引入新课设问、启发和引导: ①遗传物质有什么持点 作为遗传物质至少要具备以下4个条件: (1)在细胞生长和繁殖的过程中能够精确地复制自己,使得前后代具有—定的连续性;(2)能够指导蛋白质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和新陈代谢的过程;(3)具有储存大量遗传信息的潜在能力;(4)结构比较稳定,但在特殊情况下又能发生突变,而且突变以后还能继续复制,并能遗传给后代。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讨论、抢答:学生分小组讨论、抢答:①“遗传物质必须稳 定”“要能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可以准确地复制出拷贝”“传递给下一代”。 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②蛋白质和DNA构成了染色体,在`这两种物质中哪一个是遗传物质? ③你认为证明某一种物质是遗传的可行性方法有哪些 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 ④早期人们认为遗传物质是什么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⑤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验过程和结论是什么 (教师把格里菲思的4步实验利用挂图展示给学生或制作成课件) ⑥艾弗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怎样的呢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⑦先有动画(挂图)演示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再安排学生粘剪贴图展示噬菌体是怎样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实验结论) 这个实验证明:进入细菌的物质,只有DNA,并没有蛋白质,就能够形成新的噬菌体。新的噬茵体中的蛋白质不是从亲代连续下来的,而是在噬菌体DNA的作用下合成的。说明了遗传物质是DNA,不是蛋白质。 ③此实验还证明了DN此实验还证明了DNA能够自我复制,在亲子代之间能够保持一定的连续性,也证明了DNA能够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②思考后回答:DNA。 ③学生会提出许多种 方法如:元素示踪法等,老 师要给予鼓励,培养学生 的发展性思维方法。 ④由阅读课本,了解发展过程。 回答:蛋白质 小组合作讨论、研究 实验过程并问答。 ⑤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定含有一种促 使R型细茵转化成S型细 菌的活性物质。 ⑥S型细菌的DNA加 入到培养了R型细菌的培 养基中后,培养基中有R型细菌和S型细菌。小组合作讨论、完成贴图: 噬茵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吸附→注入→复制DNA和合成蛋白质→“组装”阶段→再次侵染 分析肺炎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结果,证实DNA是遗传物质。了解实验研究的方法是自然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分析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什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探讨实验技术在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中的作用,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的能力。了解科学成果的取得必须有技术手段做保证,技术的发展必须以科学大原理为基础,科学与技术是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
六.课后反思
总 分
PAGE